曾柏玲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展教学,为学生指明学习语文的具体方向,有效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优化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此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1)开放性议题。
议题是教师在筛选文本过程中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总结出的供学生讨论且具有教育内涵的话题。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之一便是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多个层次分析文本内涵,凸显群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影响。教师根据议题选择群文阅读素材时要注重文本与学生学情的适切性,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开放性议题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不再局限于对某篇文本的分析,而是在群文阅读氛围下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以此保障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2)多文本阅读。
多文本是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多篇阅读素材,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起到增加阅读量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议题选择多种类型的文本,让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的方式从不同视角分析议题内涵,结合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深度研究,使学生对该议题达成共识,高效完成群文阅读教学任务。在多篇文本的辅助下,群文阅读可以看作一个集体构建的过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个性化交流中对群文主题形成全新理解,在无形中提高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突出优势是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起到深化思维的作用。从本质上说,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工具,涉猎的范围越广泛,学生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就会越深刻,知识储备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学生的眼界必然更加开阔,学会以类比的方式把握问题本质,通过对文本内涵的深入分析,使得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具灵活性和发散性,彰显了群文阅读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群文阅读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本身就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为了保障学生的吸收效果,教师会指引他们将多篇文本整合在一起,通过思考、讨论、质疑等方式领悟核心主题。在鲜明对比之下,学生会意识到事物具有双面性,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从对立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理解能力,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
寻找关联是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中心,深入挖掘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以此为依据架设阅读教学的桥梁,为学生构建全新的语文学习体系。在备课时,教师便要深入解读教材的编排特点,先行总结出单篇文本的中心主旨,将具有关联性的素材整合成阅读群,为群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挖掘群文关联点时要做到收放有度。“收”意味着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筛选文本;“放”是指选择阅读素材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丰富群文阅读内容,在课内外素材的结合下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除了按照文体组建阅读教学框架,教师还可以根据主题、表达方式等内容进行文本的选择,帮助学生掌握某类文本或某个主题的研读方法,形成群文阅读的基本思路。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其他两篇课文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具体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能力。教师的任务是钻研教材内容,围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寻找关联。其中,《爬山虎的脚》一文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蟋蟀的住宅》一文则用准确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两篇课文之间的关联带领学生总结观察的方法,鼓励他们对群文阅读的收获进行迁移与运用,以促进深度学习的效果。
教师通过寻找关联的方式为学生划分了群文阅读的范围,使其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在学习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心记录身边发生的点滴小事,它们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素材,有效提高作文质量。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明确了群文阅读的具体内容与方向,采用恰当的方式开展深层次阅读,通过对多篇文本的分析实现了理解能力的提高。
确立目标是指教师在构建群文阅读框架之后,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制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群文阅读的目的更加明晰,既能让学生知道此种学习方式的应用价值,又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那么,如何制订目标便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教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做到正确地认、读、写,同时也要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能够流利地朗读全文。其次,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整体把握不同文本的具体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或转述,在深度学习中总结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并分析塑造人物运用的不同方法。最后,根据主要故事情节开展合理想象,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读写结合中增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童话故事”主题编排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的“奇”,体会真善美的人物形象。明确群文阅读的素材后,教师根据它们的共同点确立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识字、偏旁归类、形近字比较等方法认读“妖、矩”等生字,正确书写“介、绍”等生字,认读“介绍、声明”等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区分多音字“冲”。(2)准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说出童话的奇妙之处,总结人物真善美的形象。(3)按照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把情节写得生动、具体,参考评价表对作文进行修改,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群文阅读目标的制订要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任务,突出单元教学中的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便能知道本节课的学习计划,跟随教师的思路深入研究各个问题,结合所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知识的正向迁移中全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的开展方式决定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此种阅读模式涉及的文本较多,而且它们之间还有密切联系。教师的任务在于梳理群文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突出群文阅读的优势。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师可以选择“1+X”的授课模式,这里的“1”是指确定一篇中心文本,以它为重点介绍相应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自主阅读方法。“X”是对“1”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将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中,经过反复练习提高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师而言,主要任务是确定中心文本,考虑它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产生辐射效应、是否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等。另外,中心文本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性的光辉”,编排了《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其中,《桥》塑造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临洪水,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文中一波三折的情节使老支书的形象更加饱满,且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作为群文阅读的中心文本,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掌握此种写作技巧后,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其他两篇课文。《穷人》的篇幅较长,要从整体上把握具体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思考;《金色的鱼钩》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究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形象的作用。
在“1+X”模式的驱动下,学生根据中心文本总结出多种阅读技巧,经过教师的指引将它们迁移到其他文本的赏析中,拓宽阅读视野的同时,还可以强化知识应用能力,一举两得。久而久之,学生便能熟练掌握此种阅读方法,以后遇到同类型的文本时也能灵活应对,高效解决各种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在运用“1 + X”教学模式时,如何顺利实现从“1”向“X”的延伸是师生重点研究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授课方法,通过专项教学的方式突出群文阅读的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那么,应该如何开展专项训练呢?教师必须明确单元语文要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提出个性化思考问题,鼓励他们以自主研究的方式探究答案,然后将结论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合作交流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在这个过程中,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人则要提出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结合文本中提到的具体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直至达成统一的结论。教学方法的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加入专项训练,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四大名著的独特魅力。此次群文阅读的专项任务是学习写读后感,重点在于如何抒发个人情感,既可以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又可以针对某一内容写出真实感受,或是结合生活经验,引用文中原句表达个人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群文阅读的感想,组内成员依次发言,讲述每篇课文给自己带来的感受,通过聆听与表达使学生的读后感更加深刻,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通过专项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和写观后感的方法。教师布置本课思考任务后,让学生以自主分析、合作探究、迁移运用等方式进行深度学习,为写作练习的开展作准备。在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下使群文阅读教学更加深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而将阅读中的收获灵活运用于写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寻找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搭建群文阅读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要根据他们的语文基础、认知特点、发展需求等因素确立目标,明确群文阅读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思想感情,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接着,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文本主题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究得出全新结论,达到深度学习的教育目的,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