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的乡愁

2024-05-01 09:03江雨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调羹竹管酒缸

江雨

湖南宁远人喜欢将自酿的红薯烧酒戏称为“宁远茅台”。就拿我们何家山村来说,家家都酿红薯烧酒,嗜酒人家年酿500斤左右,一般农户也要酿二三百斤。

小时候,我家没有人喝红薯烧酒,但我家酒缸一年四季都有红薯烧酒。我曾问父亲:“你和妈都不喝,怎么还要酿这么多?”他嘿嘿地笑了笑:“我们不喝,客人来了也要喝呀!我们家不酿一点儿,到时客人来了,我们跑到别人家借,让人笑话!”其实,并不是父亲所说的“酿一点儿”,而是酿很多——我估摸着每次至少酿200 公斤。

上世纪80 年代分田到户之前,红薯是仅次于稻谷的主粮,每户人家在自留地上都会种许多红薯,吃不了,还可以酿红薯烧酒。深秋挖红薯,寒冬酿酒。两担红薯洗好后,母亲用盾刀将它们剁碎,倒进大锅里。往大锅里加水,盖上锅盖,加柴烧旺火,将红薯煮烂,煮成糊状。母亲拿开锅盖,将红薯糊舀出来,用木盆、木桶装好冷却,然后添水煮下一锅。

父亲将冷却的红薯糊全部倒入厢房旁边杂物间的两口大酒缸里。这种大酒缸两头小,中间大,我与弟妹玩躲猫猫时曾藏过里面,一缸能装两大锅红薯糊。父亲用秤称好饼药用量,捣碎,与事先酿好留下来的胡酿酒的酒糟一起,拌进红薯糊,红薯糊就变成了红薯糟。饼药是母亲用晒干的中草药粉末与黏米粉末糅合制作而成,红薯烧酒酿得好不好,关键看饼药好不好。胡酿酒是寧远平话方言的叫法,其实就是糯米酒,是用糯米饭加饼药酿制而成的甜酒,酒糟也甜,可一起食用。这些酒糟将甜味融入红薯糊,致使红薯烧酒喝起来有香甜味,这也是宁远红薯烧酒与其他地方红薯酒的区别所在。父亲用薄膜将两口大酒缸缸口密封,加上盖,任红薯糟在缸里自由发酵,施展拳脚。由于天气寒冷,红薯糟发酵,需要20 天至一个月的时间。

红薯糟在发酵时,父母也没闲着。他们从村民家里借来蒸馏缸、有孔的锅罩盆、竹筒,将大队分来的柴用斧头劈好,在院子里晒干。一个月后,当父亲打开大酒缸缸口,瞅见缸里的红薯糟乌黑乌黑的,冒着气泡,酒香扑鼻,知道红薯糟已发酵成了酒糟,高兴地对跟着进来杂物间的母亲说:“可以出酒了。”

出酒这天,父母一大早就忙碌开了:挑水,搬柴,洗熬潲用的大锅,将红薯酒糟舀入大锅,将借来的蒸馏缸放在大锅旁边的灶台上,将锅罩盆盖在大锅上。蒸馏缸,宁远人称之为过江龙,构造巧妙,是一种上口大、下面小的圆瓦缸,有两层缸壁,夹层相通,外壁上端留有一碗口大的圆孔,圆孔背面缸壁的较低处有一个直径很小的孔,是出酒液的地方。锅罩盆是笨重的大木器,盆壁预留一个圆孔,大小与蒸馏缸圆孔相仿。酿酒神器各就各位后,父亲要用竹筒和竹管将它们连接起来——将一个长约一尺半、外径与蒸馏缸内径同等大的竹筒,从圆孔接入锅罩盆盆壁圆孔;再在蒸馏缸较低处的小孔接一根小竹管,竹管下面放一独凳,凳上置一口小酒缸。所有连接的位置都用水浸湿的布密封好,以防酒蒸汽泄漏。最后,在蒸馏缸里加满冷水,用来冷却酒蒸汽……万事俱备后,母亲在灶膛生火,将几根干柴塞进灶膛,燃起熊熊大火。蒸酒烧火也是个技术活,火候掌握讲分寸,火小了,酒出得慢;火大了,酒蒸汽来不及冷却液化,从小竹管跑了。所以,母亲不让我们添柴烧火。

不多久,酒糟煮沸腾了,锅罩盆边缘、圆孔与竹筒相接处湿布直冒热气,蒸馏缸里的冷却水也开始冒热气,空气中散发一股淡淡的酒香。突然,酒液自竹管口流出,像线一样滴落酒坛,砸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像天籁之音悦耳。原来,大锅里的酒蒸汽沿着锅罩盆圆孔与竹筒通道,逃窜到蒸馏缸的夹层中,被夹层上头的冷却水“泼”了一头冷水,“冷静”后就化成了酒,由蒸馏缸较低处小孔经小竹管滴入盛酒的坛内。温热的酒液浓烈而芳香,让人闻到都醉了!

灶膛里大火不减,蒸馏缸里的水热得很快,需舀出热水,换上冷水,所以热水源源不断。那时,尽管我们不会喝酒,但对每次酿红薯烧酒都很开心,可以舒舒服服地用蒸酒蒸出来的热水洗头、洗澡。母亲趁父亲换红薯酒糟的空当,抓紧时间用木脚盆给我们三兄弟分别洗澡,同时叫几个姐姐用热水洗全家人的衣服、裤子和被子。左邻右舍知道我家酿红薯烧酒热水多,纷纷跑来提热水洗澡、洗被子衣服。

父母不会喝红薯烧酒,不敢品尝竹管滴下的酒。父亲拿出一只瓷调羹递给一个来提热水的邻居,请其帮忙品尝。品尝者将一调羹酒一口喝下,咂了咂嘴,对我父母赞叹:“绵甜,厚薄适中,好酒!你们家的饼药做得好!”父母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热情地请品酒者再品尝几调羹。品尝者是喝酒之人,毫不客气连喝了四五调羹,见我们站在旁边看着他喝,他不好意思地将调羹递回给我父亲,用右手掌抹一下嘴巴,咂了咂嘴,舌头还伸出一点点舔了舔上下唇。父亲心领神会,用调羹再去接滴酒时,品尝者提起一桶热水,转身走了,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真的是好酒!”父母厚道热情,来提热水的邻居只要能喝酒的,都会盛情邀其品尝,纷纷赞不绝口。

宁远人好酒,也好客。

男客人来了,都会以酒招待。而不会喝酒的母亲和我们不上宴席桌,在伙房的小桌吃完后,来到堂屋看他们如何劝酒、划拳,谁最先醉倒。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尽管也不喝酒,但必须在席上陪着,提着酒壶筛酒,酒壶空了再去酒缸舀满,酒冷了再放到炭火上烫温。来我家做客的亲朋和村民都知道父亲不喝酒,默许父亲用白开水敬酒。父亲老实厚道,用白开水敬也很认真,一小碗一小碗的白开水往肚子里灌,一个通关打下来,肚子都被撑饱了,但他还得笑脸赔着,还得不断劝酒、劝菜:“这酒不厚(宁远平话方言,指酒度数不高),多喝点,多喝点!”“搭耐(指菜还是热的),多吃点菜。”“喝酒不吃菜,醉倒莫见怪。”……

父亲第一次喝红薯烧酒并且喝两口就醉倒,是在我从镇中学转学到县一中读初一时的春节。那天中午,父亲将一位辈分比我家大的我叫叔公的村民请到家里喝酒,还叫了两位邻居作陪。那天,我刚好被安排去走亲戚,下午回来时,见睡在厢房床上的父亲脸红通通的,叫也叫不醒,一闻一脸酒气。从来不喝红薯烧酒的父亲,难道中午也喝酒了?我正纳闷时,母亲进来叫我不要叫醒父亲,让他好好睡。我随母亲出来,母亲告诉我,那个叔公一定要你爸喝两口,你爸不好推辞,咬咬牙就喝了,两口一喝完就趴在桌上起不来,连饭菜都没吃……我不解地问:“村里人都知道我爸不喝红薯烧酒,爸怎么不推掉?”母亲无奈地说:“你转学到县一中读书,需要200 元学费,你爸担心叔公不高兴不借给我们。”我怔住了,如鲠在喉,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喝酒,替父亲挡酒!

弹指之间,我已经上了大学,经不住老师和同学的劝酒,我学会了喝啤酒、白酒。放假回家可以为父亲挡酒时,没想到,父亲已不需要为他挡酒,他在那次喝两口就醉倒后的无数次陪酒时喝一两口的尝试中,渐渐学会了喝红薯烧酒,但酒量不大,每次也只能喝一小碗。从此,家里多了两个喝红薯烧酒的人。

到异地工作后,我喝过各种瓶装的品牌白酒、洋酒、葡萄酒,但总觉得还是没有父母酿的红薯烧酒好喝,每次回家离开时都要带一桶红薯烧酒走,自己喝,也送给朋友喝。请朋友一起喝红薯烧酒的时候,我总要介绍一下酒的趣事。

后来,父亲因修缮老屋从脚手架摔下来摔断了腿,拄双拐慢慢行走,母亲也年事已高,他们不能再干农活,也需要人照顾。被我好说歹说后,他们才同意跟随我来异地城市生活。来之前,拄着拐杖的父亲与母亲合作,专门酿了两塑料桶红薯烧酒带来。不会讲普通话的他们,不习惯远离家乡的生活,一年后回到宁远县城,与我二姐一家人生活。从此,他们再也没有回到村里常住,也告别了酿酒生涯。没红薯烧酒喝的时候,父亲就叫嫁在农村的大姐或四姐酿酒,送两桶过来,一桶留下自己喝,一桶留给我回来时带走。再后来,大姐两口子、四姐两口子外出打工,没红薯烧酒送了。父亲憋得慌,有一次带着母亲回村住了一个礼拜,每晚在邻居家喝几口红薯烧酒,但会做木工活的父亲不想白喝,拄着拐杖为邻居家打制了两张木凳。父母离村返县城时,邻居专门送了一桶红薯烧酒。那年,我回县城陪父母过年,走的时候,父亲将那桶满满的红薯烧酒强行让我带走。我心里一阵感动,父亲用两张新做的木凳“换”来的红薯烧酒,竟然舍不得喝一滴,全留给了我。

2008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凌晨5 时左右,我接到二姐的电话,父亲因脑溢血突发与世长辞。二姐哭着说:“估计他偷喝了酒,引发了脑溢血!”我悲切地问:“上次爸检查出高血压,不是不让他再喝酒吗?”二姐悲痛地说:“在我们面前他没再喝过酒,没想到他床底下藏着一瓶散装酒……”我压住心中的悲愤问:“什么酒?”“闻着像是红薯烧酒!”

我半天说不出话,哽咽着直流泪:父亲还是忘不了他那酿了半辈子的红薯烧酒,那酒是我的乡愁,也是父亲的乡愁,他是喝着浓浓的乡愁走的……

猜你喜欢
调羹竹管酒缸
老北京的“大酒缸”
野菊花
果园管理一诀窍:小小竹管治根病全
缸里有乾坤
抢肠粉
不一样的热导体
阿九正传之砸缸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请酒不醉
调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