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选调生政策优化思考

2024-05-01 07:13马燕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基层干部考核

□文/马燕飞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提要]在当代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愿奉献的人才,而基层选调生政策正是向农村提供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选调生政策的持续推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政策制定缺乏全面考量、政策执行主体存在认知偏差、政策主体自我认知偏差、政策执行环境不够理想等问题,严重偏离政策制定的初衷。因此,要破解选调生政策执行困境,应当从完善选调生管理制度、提升政策执行主体认同感、帮助政策主体树立正确价值观及优化选调生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不断优化。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十九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选调生作为干部部队的“后备军”,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同时,选调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能够在视野角度、思维理念等方面为乡村带来不一样的青春气息,不仅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因此,如何将选调生服务基层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既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选调生的才干,又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淬炼选调生的能力,这是一个亟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基层选调生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基层选调生作为乡村振兴人才梯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的高素质人才,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基层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治理能力、服务满意度的评价。长期以来,基层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基层干部队伍发展的瓶颈之一。基层党组织干部缺乏党建工作超前意识,推动社会治理的思维理念相对较落后,而基层选调生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党的理论政策领悟和学习能力强,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基层干部正确解读并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同时,要当好政策“宣讲员”,在帮助干部准确把握国家方针的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积极引导基层人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二)为基层注“活水”。基层工作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基层党组织需要根据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时俱进地创新工作方式,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民众之所需,解决民众之所难。一方面基层干部的平均年龄较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面对问题,习惯性用老办法解决,不能用新方法新观念去思考处理问题,使很多群众问题很难得到妥善的解决。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工作久了,缺乏创新拼搏的干劲,宁愿“不干不错”也不愿“做多错多”。而基层选调生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朝气蓬勃、敢闯敢拼的鲜明特质为基层治理工作这潭多年来波澜不惊“死水”注入了新的活力,带领基层干部不断学习和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

(三)为乡村发展纠偏正航。选调生政策致力于从高校选取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对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进行优化,为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输送优秀的高质量年轻干部。基层选调生要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创新政府基层治理的新方式,助推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发展。因此,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漏洞和偏差,选调生要利用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及时发现并进行矫正调整,将乡村的发展拉回正确的航道上来,矫正农村发展的方向。

二、基层选调生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选调生政策制定缺乏全面考量。一项好的政策需要能够接受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选调生能否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中充分发挥出个人本领,练就一身真本领,取决于选调生政策制定是否得当。一是选调生选拔培养机制不健全。选调生作为国家的后备干部,其选拔的标准和要求更高,但是在工资待遇、工作考核、定级晋升方面与普通公务员并无明显区别,同质化的管理制度限制了选调生的成长。同时,选调生都是刚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选拔考试进入选调生队伍,急需专业化的培训来增强他们对基层的了解。但是,很多地方人才资源比较缺乏,并未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又或者有的地方仅仅通过简单的岗前理论知识培训就直接“上岗”,课程不具有针对性,不够与时俱进,导致选调生一到基层就特别不适应,没有办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二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机制是对基层选调生的政治素质、履职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的方法,也是对基层选调生这一段时间内工作成果的检验标准。但当下缺乏专门针对选调生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系统,选调生和基层公务员的考核与晋升趋于同质,其独特优势难以彰显。很多单位自身工作繁忙,更是对选调生的考核缺乏重视,仅仅流于表面形式,走走过场,对考核不够细致,不够具有针对性,很难发挥出考核对基层选调生的激励引导作用。

(二)政策执行主体认知偏差。当选调生被纳入基层单位工作后,基层组织往往会对基层选调生存在认知模糊和选调生群体偏见。一方面基层组织并不知道如何培养选调生,只是将其列为基层公职人员中的一员来看待,并没有给予选调生应有的重视和独特的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和基层公务员区分开来,没有意识到选调生对于优化基层干部结构的重要意义,这与国家选派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的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对选调生群体往往存在偏见。部门基层干部认为选调生只是把基层当作“跳板”,来到基层不是为了锻炼,而是“镀金”,不会一直待在基层,导致基层组织不敢或不愿委以重任。同时,选调生的招录标准高于一般基层公务员,职业前景也更加广阔,会使基层公务员对选调生抱有抵触和排斥心理,造成选调生难以融入基层组织,影响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政策主体个人期望偏差。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需要敢于吃苦的奉献精神和干事创业的劲头,选调生为大学生在农村工作提供起点和平台,只有适应环境、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自身才能得到很快的锻炼,才能不断成长、成才。多数选调生对基层工作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起初对基层工作抱有过高的期望,在面对日复一日枯燥、繁琐的工作常态和艰苦环境后,这种和预想中相去甚远的工作体验感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致使基层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再加上个别选调生前往基层工作并非是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而只是将基层工作当作是一块工作晋升加薪的跳板,下基层并非本意,获得提拔才是最终目的,并非真正的热爱基层,愿意扎根基层,以至于投身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不把工作当回事,得过且过,既辜负了组织的培养,又浪费了行政资源,也损害了党组织在基层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这使选调生政策的预期效果大大锐减。

(四)政策执行环境不够理想。政策环境作为一项外部环境,对政策执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政策执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独立存在,而是多个环节的统一。选调生政策执行,除了受政策本身缺乏长远规划、政策主体和执行主体存在认知偏差等影响外,还缺少配套的管理机制,影响了选调生政策的进步。首先,晋升通道不完善。当下,我国公务员晋升通道主要有两种,即领导委任和考试选拔。受社会“人情世故”传统的影响,选调生的升迁绝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用和赏识,这种晋升方式不具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透明化、科学化及民主化的特征,晋升通道非常不清晰,导致“只选不培养”“只选不调”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选调生的薪酬福利较低。一般来说,公务员的工资跟当地的财政水平相挂钩,而基层选调生都是在基层工作,工资水平处于当地公务员队伍的较低标准,再加上有可能因当地财政困难,各项补贴费用难以按时发放,选调生自身经济压力较大,基本工资难以满足生活发展的需要,从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选调生选择投身到更高薪的工作中去,致使基层选调生队伍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三、选调生政策执行优化策略

选调生政策在执行推动中难免存在种种难题与漏洞,只有从政策执行各环节出发,完善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才能保证基层选调生政策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一)完善选调生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的完善是选调生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根本保障,需要从选拔、培养和考核这三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一是选拔。选拔是筛选优秀应届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队伍的重要关卡,这就要求选调生的选拔要遵循人岗匹配的原则,从而使“岗得其人,人适其岗”。这就要求不断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的考试制度,要根据基层岗位的具体职责,发布相应招录简章,科学地设置对应的考试题目,题目设置要综合考量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突出考察考试者职位综合胜任能力。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岗位,分配岗位时要尽可能考虑到选调生的能力、性格、意愿及户籍等因素,而不是仅仅依据分数由高到低的“一刀切”式岗位分配,要通过合理的岗位分配发挥出选调生各自的优势和潜能,唯有如此,才能筛选出最能和岗位相匹配的基层人才。二是培养。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是选调生快速成长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基层组织精准制订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定期培训,注重短期和长效的统一。要对初入基层的选调生进行具有基层特点的岗前培训,指导选调生如何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对已经入职的选调生每半年至少安排一次业务知识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实践训练等,明确培养基层干部所应具备的素质。三是考核。只有利用好考核机制,才能对选调生起到正面激励和负面强化的作用,需要基层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对选调生进行科学化指标的量化考核,既确保考核过程的公正性与科学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领导个人的喜恶和工作的得失进行评定的现象。同时,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今后选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并对优秀的选调生进行重点栽培,而那些政治觉悟差、不思进取者应及时清退出选调生队伍,以确保整个基层干部队伍人才素质。

(二)提升执行主体政策认同感。选调生政策执行中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大多是因政策执行人员素质不高和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导致的,因而需要从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和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两方面优化。首先,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支高素质的执行人员队伍,才能确保选调生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这就需要定期对政策执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政策方针的培训,既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又保证选调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其次,政府要多措并举加大对选调生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加强政策执行主体对选调生政策的了解。如,将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等线上方式和举办政策宣讲会、座谈会等线下方式相结合,引导政策执行主体将选调生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全局观、系统观,遵循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不断培养优秀人才,壮大基层干部的队伍。

(三)帮助选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选调生群体作为选调生政策的重要客体,他们对政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对政策的执行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选调生政策的顺利实施,选调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政策认同感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使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和基层工作相匹配。一方面选调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找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入职之前,应明确入职动机,认清个人定位,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求平衡,既然选择了基层工作,就要踏踏实实投入到当前工作中,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理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学能力,要学习和基层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解决基层群众实际难题打下基础。同时,要注重实践锻炼,提升基层工作能力。选调生不能端着架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学会俯下身子、弯下腰子,倾听民意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难所盼,就是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优化选调生政策执行环境。政策执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客体的幸福感和认同感,也是一项政策能否顺利实行的重要外部保障。一方面要建立起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通过搭建动态的人才考核数据库,实时对选调生的考核结果进行更新完善,作为人才晋升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对优秀的选调生进行重点培养,为基层选调生提供到市级单位挂职锻炼的机会,在增长眼界的同时,也激发了选调生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探索公平公正的选调生待遇机制,要保证基层选调生的基本工资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打破“一碗水端平”式的薪资发放方法,并将工资薪酬和工作绩效相挂钩,形成梯度。同时,还要合理按时发放各项奖金、津贴费用,对于一些处在偏远艰苦山区工作的选调生,考虑其工作难度适当发放一些补贴,完善相关福利保障,缓解生活压力,让选调生安心在基层工作。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基层干部考核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内部考核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家庭年终考核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