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针对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一、“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英语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单词、短语,加深学生对单词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大胆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阅读的技巧,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课程内容,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教师多次教授才能掌握。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大多集中于课堂,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习惯采用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教师只是生硬地教授课程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三)作业设计枯燥、单一
部分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没有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是机械地设计以背诵、抄写为主的作业,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教学任务繁重
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这就需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去钻研教材、研读课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兼任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教学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没有额外的精力和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理解词汇、语法的同时,增强思维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能够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导入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语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获得形象化的认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在情境中与学生互动,探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Our school subjects”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What are the subjects in our school?”这一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创作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短剧,在创作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其次,教师可以提出“What did you learn in this unit?”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根据重点句型展开创作。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subject”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此外,学生只有融入英语学习的环境,才能充分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当前,部分学生缺乏语言应用意识,没有形成运用英语交际的习惯。因此,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语言交流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交流,增强学生应用英语交流的意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英语的应用途径,主动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知识,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展开对话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惑,能够更好地记忆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加深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扮演前了解角色的身份、语言风格,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台词,与角色产生共鸣,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道的英语进行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这一篇文章,并正确理解每个单词的含义,再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然后,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表演,并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打分,评选出表演最好的那个小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上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想象、猜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At Christmas”中的“Story time”板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西方国家人们庆祝圣诞节的视频,并提出“How do they celebrate Christmas?”“How do w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等问题,让学生将春节与圣诞节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视角,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针对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分析学情,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学情,运用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