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校合作途径、课堂内外阵地,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学生的阅读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其掌握阅读的方式。“快乐读书吧”栏目的教学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要求教师在整个读书活动中进行渗透,让“快乐读书吧”成为阅读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文章分析了基于“快乐读书吧”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选择适合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书籍,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例如,民间故事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将一些民间故事读本引入阅读,并从这些民间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入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部分学生喜欢看漫画、绘本等带有图画的书籍,教师可以从这类图书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那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民间故事”,除了“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有关经典民间故事的书籍,如《一幅壮锦》《鲁班学艺》《爱父亲如盐》《加西尔的科拉琴》《鼓手与鳄鱼》等。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取篇幅、难度适合的书籍供学生阅读。
二、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将课内共读与课外自读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要阅读整本书,花费的时间往往较长,这就意味着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但是部分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在课外无法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经常半途而废,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以课内阅读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阅读技巧,明确阅读的意义,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在完成教学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伊索寓言》等。
(二)将重读与练笔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与写作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地积累素材,让学生学习阅读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而写作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将读写结合,二者共同发展才能最大化地增强教学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其以“民间故事”为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中国民间故事,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民间故事,并写出读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国外的民间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列那狐的故事》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并让他们尝试对比中外民间故事在写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增强整本书阅读效果
在精读一本书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泛读和精读。泛读是指粗略阅读整本书的内容,抓住整本书中的一些重要语句,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从而了解整本书的大致情节。这种泛读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整本书核心内容的把握能力。而精读是指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细致的把握,明确书中的人物、细节,对精彩的语句进行分析,带着问题进行品读。对于小学生来说,相较于泛读,精读更能促进他们对整本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利用“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一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其主题是“读读儿童故事”。教师可以先提出“大家读过哪些儿童故事”“你对哪个儿童故事的印象最深”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神笔马良》这个儿童故事,并提出“马良身上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等问题,让学生在精读过程中仔细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研究系列课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导入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他们对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内容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课中可以开展趣味阅读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笔者在导入课中开展了“看图猜故事”这一活动,为学生讲述了《牛郎织女》《哪吒闹海》《田螺姑娘》《女娲补天》等中国民间故事,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抓住故事主线,开展自主阅读,并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与中国民间故事有关的书籍,开展整本书阅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推进课:跟进阅读进度
教师可以以布鲁纳的“支架式教学”理念为指导,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支架”,精心设计阅读记录卡,并将整本书阅读分为不同的小任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提要求、做引导。
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中外神话传说》这一本书。同时,笔者制作了读书卡,不仅设定了当日所要阅读的页码数,还为学生留了空白区域,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故事情节记录下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使其掌握阅读技巧。
(三)活动课:提高阅读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笔者引导学生从《夸父逐日》《木兰从军》《白蛇传》中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书,并将选择同一本书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想要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让他们带着“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阅读,并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学生阅读完后,笔者开展了“民间故事我来讲”活动,让学生讲述自己阅读的书籍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笔者还开展了“民间故事大PK”活动,让学生从人物、语言、性格等方面找出我国民间故事和外国民间故事的异同点,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接着,笔者开展了“民间故事我来演”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扮演这一角色,加深了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笔者开展了“民间故事我会画”活动,让学生根据书本的内容画手抄报,或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展现人物关系,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以提高阅读水平。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目前,很多民间故事已改编为电视剧、电影或动画片,如《田螺姑娘》《宝莲灯》《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教师可以基于“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快乐读书吧”为例,教师可以开展“大家一起看”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相应的民间故事,启发学生将书本故事与影视作品进行对比,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栏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基于“快乐读书吧”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上杭县蛟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