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4-04-29 00:00:00李雅囡
幸福家庭 2024年1期
关键词:幼小习惯幼儿园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工作旨在帮助幼儿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接受新的教学方式。要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教师就必须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学会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倾听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够在学习和活动中表现出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要基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倾听习惯养成教育。

一、幼小衔接概述

幼小衔接是指推动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既存在共性,又有较大区别,在不同教育阶段,生活环境、教学内容与方式、师生关系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因素容易导致部分幼儿在升学后不适应。解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让幼儿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使命。如今,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大多数幼儿园开始将幼小衔接工作视为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幼儿园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与系统的实施方案,这影响着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广大幼儿园教师必须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不断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寻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水平。

二、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

教师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倾听习惯养成教育,从多个方面引导幼儿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使幼儿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话语中提炼重要信息,能够促使他们准确理解对方的想法、意图,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对于幼儿而言,社交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与教师、伙伴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开展倾听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使幼儿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当对方需要表达意见和想法时,幼儿会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当对方需要外界帮助时,幼儿会认真倾听,理解对方的诉求,提出相应的建议。善于倾听的人会给人留下善解人意、团结友爱的良好印象,会在人群中受到欢迎,因而能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有助于提升幼儿素质

倾听习惯是交往能力的体现,也是个人品质和素质的侧面反映。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是人生中极为宝贵的财富。教师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习惯,引导幼儿倾听别人的建议,能够促使他们不断反省自己,帮助他们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使其思想层次、精神境界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幼儿处于思维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职责,还肩负着提升幼儿素质的重要使命。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将倾听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其真正取得成长和进步。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的教育方式以教师口授为主,倘若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他们就无法抓住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甚至还会影响课堂纪律,干扰教师讲课,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是促进幼儿学习、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前提和保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深刻意识到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三、幼小衔接阶段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做到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倾听

幼儿有较强的观察力,喜欢模仿他人,模仿是幼儿的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做到以身作则,在与幼儿对话时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话语,让幼儿感到被尊重、被重视,引导幼儿模仿自己的行为,让幼儿在对话时学会认真倾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态度于无形中影响着幼儿。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活动中,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在开展倾听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营造融洽的谈话氛围,认真倾听幼儿的话语,让幼儿感到舒适和放松,提高幼儿的专注度,并传授给幼儿倾听技巧。

(二)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幼儿的倾听欲望

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视觉与听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己和同伴的话,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小学教育要求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倾听,并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获取知识。为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倾听习惯养成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倾听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并创设相应的情境,以此刺激幼儿的感官,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考虑到幼儿年龄偏小,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对方的注意力,结合故事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之后抛出问题、设置悬念,带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进而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实践是启发幼儿的有效途径,在幼小衔接背景下,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育人价值,借助创设情境等多元化的手段对幼儿加以引导。

(三)开展游戏教学,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和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生动的游戏活动中渗透倾听习惯养成教育,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在设计相关游戏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方式,在游戏中巧妙设计与倾听习惯有关的内容。为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倾听的热情,教师还可以在游戏中设置一定的奖励。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传话”游戏活动,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排成一列,在每个小组的第一名成员的耳边说出一段话,让第一名成员以悄悄话的形式将话传给后面的同伴,以此类推,让队列最后面的幼儿大声说出自己听到的话。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游戏过程,并在游戏中认真倾听话语内容。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比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看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传递的话语更准确,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相应的奖品,从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倾听意识。

总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玩游戏的特点,通过丰富游戏内容、创新游戏形式,带给他们舒适、愉悦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优化培养环境,保障倾听效果

为幼儿提供安静的倾听环境是开展倾听习惯养成教育的前提。过分嘈杂的环境会扰乱幼儿的思绪,影响其倾听效果。幼儿活泼好动,其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在开展倾听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必须始终将幼儿视为主体,综合考量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安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如带领幼儿到安静的户外写生,让他们在静谧的大自然中享受生活的美好,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大自然中各种“乐器”的合奏,引导他们听耳边传来的鸟啼声、风拂过树叶的声音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让他们一起交流互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累经验。

此外,教师要合理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为幼儿播放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曲子,带给幼儿愉悦的感受,培养幼儿的倾听意识。这样,幼儿可以闭上眼睛听耳边传来的动人旋律,让自身的思绪随着音乐旋律发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睡眠状态。

结语

纲要提出,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能力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要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让幼儿愿意倾听、主动倾听,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真正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习惯幼儿园
上课好习惯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4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