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缄默与德性

2024-04-29 00:00:00汪政
长江文艺 2024年2期

城市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中心,因此也越来越成为文学书写的中心。然而,要说清楚城市,要在文学中呈现城市的面貌,似乎一直是件困难的事情。之所以遇到困难,也许是因为我们局限于视角与方法的单一。我们可能太在意城市的内容,在意城市的变化,刻意捕捉那些让我们惊讶的人与事。如果我们将目光放远一点,在看似急剧变化的城市表象中去体察那些相对恒常的事物,那些不断累积的氛围与气息,也许会对城市有更深切的认识。对于文学而言,我们固然要不断追踪城市的新变,去亲近那些新的人物与世相,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精神气质、生活方式,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与社会的相处之道,他们的言说方式,举手投足的派头,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世界总有守常,总有绵延,总有让我们心定的东西在,也总有我们与世界的维系之法。而这些东西又恰恰最能转化成文学,转化成文学的体式,包括语言与叙事方式,也就是文学的调子,调性。每种文学应该有,也确实有它的调性。从大的范式上说,中国的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调性就不一样。这种调性还可以往细处再划分。从文学的自我建设来说,从文学的审美积淀上说,这种从写什么向怎么写最后形成的不同风格才是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吧?

读《北窗》之前,又把薛舒的作品翻了翻,特别将她的乡村题材与城市题材作品作了浮光掠影的阅读对比,尤其是她的上海书写。给我有印象的就是她城市书写的那种别样的调子。这种调子有强大的审美处理力量,它能对故事进行整合改造,它无疑是属于薛舒的,又属于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的中国都市文学传统。它是个性化的,又是一种审美的格式,有格式化的能力。不要反对格式化,更不要将格式化与个性化对立起来,任何一种艺术品,只要它能够成立,并且与其他艺术品区分开来,它就是一种自满自足的审美格式,也能将异质于自己的事物统摄到自己的审美表达之中。薛舒的城市作品与上海书写,令人着迷的就是她的腔调,这种腔调有一种拖拽的力量,也有一种在不知不觉间同化人感染人的效果。它让你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与作者对话,聊着这个城市的前尘往事,说着当下的灯红酒绿。它们是这个城市高耸入云的楼宇,是一条条如迷宫的弄堂小巷,是夜半的歌声,是午后的咖啡,是一代代盘桓于这个城市的旧人,也是来自他乡命运各异的漂泊者……所有这些都进入了一种氛围与情调,都在一种薛舒调好的调子中叙述着自己的心事,而又彼此共情。不管是写什么,一个作家都要有这种审美的自觉。就说上海书写,起于近代,延至当下,是不是有一种审美的总体性?这种审美的总体性是不是由茅盾、刘呐鸥、张爱玲、周而复、王安忆、金宇澄、滕肖澜、路内……等一代代作家的贡献与积淀构成的?

这些与《北窗》有关,也可能与《北窗》无关,但我还是觉得虽然只是一个小中篇,《北窗》依然是在这种城市文学总体性调子中展开叙述的。从一开始,它的叙述语调,它的氛围就是城市的,一种深入骨髓的城市感,而这种城市感并不是任何一个写作者一开腔就能如此贴切地显现出来的。

也许,小说给人最初的印象或判断是一篇家庭与婚姻叙事,是都市知识女性桑文佳和IT“码农”唐世杰这对大龄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现在城市还有多少类似于他们的大龄青年还在婚姻的大门之外呢?像他们这样见了几次面竟然没有违和感,竟然就闪婚,竟然生活得还不错,以至于桑文佳都觉得自己已经“爱”或“喜欢”上了唐世杰了。但小说的发展方向并没有跟着桑文佳的感觉向前走,就在桑文佳感觉不错,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的时候,他们生活的空间出现了变化。因此,这也可以说是一篇关于城市空间的作品。空间始终是叙事的重要元素,但是,这一元素在叙事上得到更大开发的还是现代都市,起码说,在现代城市,不管是劳动空间还是生活空间,其变化的频率相对于乡村,相对于古典城市要频繁得多。所以,让桑文佳夫妇变换一下空间毫无难度。他们原来租住在浦东张江科技园那儿,因为唐世杰工作跳槽,租住地也就从浦东到了唐世杰新公司附近的城北,具体地说就是“尚锦花苑”。空间的变化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对唐世杰来说,城北的公司让他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不仅是新的人际关系,还有新的更远的空间,比如他在新公司要经常出差的地方,苏州、青岛、杭州,也就在这些新的空间里,他又遇到了新的客户,新的工作对象,新的下属公司的工作伙伴。令桑文佳惊讶的是,这个看上去只会机械地工作的理工男出轨了,出轨的对象就是苏州子公司的一名主管。我们不能确认唐世杰在原公司会不会出轨,但他确实是在新的空间出轨的。

空间的变化对桑文佳的改变更大。她怎么也想不到,她会到尚锦花苑,因为这儿,就在她现在租住的15号楼502室对面的27号楼,那幢楼的1703室,是她的一个秘密,更藏着她的秘密。为什么小说取题《北窗》,就是从15号楼502室的北窗一眼就可以看到27号楼的1703室。因为空间的改变,桑文佳每天都要面对她不可告人也不愿告人的秘密。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秘密,她更不知道当秘密一直是秘密意味着什么,对她,对唐世杰。她只知道,她原来的生活预期可能因为她现在每天要面对这个秘密而变得虚伪,变得不可能。

因为秘密,小说由空间叙事一改为时间叙事。唐世杰并不是桑文佳的第一个恋人,她的第一个恋人是中学时的“级草”张驰。当年,是桑文佳主动追求的张驰,但是,因为一个信件的细节而中断了未曾开始的爱情,好在这未曾开始的爱情在两人反转的高考进入大学时得以续接,这时的学霸张驰失手考进了北邮,而并无什么宏大理想的桑文佳却意外地进了北大。毕业后的张驰继续着他的学霸梦,而桑文佳则在艰苦地完成了学业后平静地入职一所普通的高职校。因为城市拆迁有了三套房的张驰在出国学习前将桑文佳领进了尚锦花苑27幢的1703,这个想象中的婚房。而当桑文佳怀上了张驰的孩子期待着他回国完婚时,接到的回复却是后者的抱歉,并随后得到了他的赠予,就是这套1703。本来好像已经尘封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需要桑文佳每日面对。

其实,不仅桑文佳有秘密,唐世杰也有,也与爱情、婚姻有关,与房子有关。这个秘密在某一天被唐世杰和盘托出,他告诉桑文佳,他曾经有过一段领了证却没来得及成为事实的婚姻,并且在郊区给女方买了一套小房子,当然,结果是他被骗了。这也是一个时间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一个空间的故事。从小说表面来看,这个故事好像终止于那个时间,未曾延续,也终止于那个空间,那套小房子已经与唐世杰没有关系。当然,情节也可以不这样安排,这只不过作者叙事上的处理。为了桑文佳的故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续,唐世杰必须是另一个故事模式,他必须给桑文佳让路。

这本来是一个对称与对等的故事,因为小说对两个人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有了区别,至少在故事的表层,两个人生活在了不同的时间里。相比较而言,唐世杰是生活在当下的。在作品中,特别是在小说的前半部,唐世杰在工作之外别无所求,他的生活可以说得上单调,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也说不上有什么兴趣爱好,那偶尔的游戏其实都可以说是他程序工程师职业的延续。在家庭事务上也没什么主张,一切都交给了桑文佳。在对桑文佳说了那个可以不说的被骗的婚事,把自己的工资卡也交给了妻子后,他几乎就成了个透明人,大概自己都不会想到,他会出轨。而桑文佳不同,看上去她左右着家庭,其实,她是个生活在过去时间里的人,至少,薛舒是想这么刻画她的。薛舒让我们知道,在城市的暗处,有这么一种生活在暗处的人。与级草张驰的故事,还有那套1703的房子,一直在桑文佳的心里。连桑文佳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要接受张驰的赠予,是心理的补偿,还是对财富的需要?是在这个大都市房子带来的心安,还是他人并不知道只属于她一个人的虚荣?或许,这只是一个确凿的生命与生活的坐标,它连接着她的过去,连接着她与张驰,连接着那个未曾见面被她打掉的孩子?不管怎么说,它们都是不幸,但它们又是实在的,没有它们,她的过往就是虚无。也许正因为这些的存在,她才接受了唐世杰,接受了眼下了无生趣的生活。正因为她曾经有过,就不太在意当下的有与无。这是个可以深入讨论下去的问题。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我们又生活在哪里?因为昆德拉,我们知道了一种生活方式,叫生活在别处。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造一下,生活在过去,或者,生活在未来,唯独不在当下。我们可以,或者我们无奈地生活在另外的地方;相同地,我们也可以,或者无奈地生活在另一个时间,只是不在这里,不在此时。当桑文佳被动地来到尚锦花苑时,她的记忆被激活,准确地说,她的潜意识被唤醒,她的自我被确认,她的一生其实已经被过完,她一直生活在过去,至少说她生活在两个时间里,她是双重的。难怪在现实中,她总是那么心不在焉。《北窗》的智慧与犀利之处就在于它看到了桑文佳这一种人,并且看透了他们。因此,作品不仅成功了观察到了这一社会心理与生存状态,更为我们贡献了与此匹配的典型形象。

然而,事情还在继续。因为本来对称而对等的故事不对等了,这不对等在作品中来自于双方对秘密的态度与处理方式,来自于唐世杰的“说”与桑文佳的“不说”。也正是因为这个不对等,使作品成为了一篇心理小说与伦理小说。在说与不说之间,桑文佳十分纠结。当唐世杰告诉她因为工作地点的变动而要租住到尚锦花苑时,桑文佳立马想到了那所房子:“关于那个秘密,要不要说出来。五秒很短,脑中却闪过无数个不能解密的理由:结婚时为什么不告诉他?什么目的?现在说出来是不是太迟了?这难道不是欺骗?”是呀,套用那句经典台词的结构:说不说,是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当桑文佳每天面对着1703矛盾不已的时候,唐世杰说出了他的秘密,这就让这件事在桑文佳这儿发生了质的改变,本来只是她一个人隐藏着的问题,现在成了她的不真诚,作为对等,她要不要告诉唐世杰她的秘密?显然,相比起唐世杰,她的问题更大,更严重。她不能判断说出来的后果。表面上看,因为唐世杰的先说,就给了她道德的压力,说与不说,都是问题。当我们在俗世层面这样为桑文佳考虑时,薛舒给了桑文佳另一套解决方案,几乎从童年开始,秘密,真相,说,不说,显露、隐藏,乃至谎言……就是缠绕在桑文佳生活中的中心词。所以,薛舒特意让桑文佳读了北大的哲学专业,虽然她学业艰难,在学术上乏善可陈,但并不妨碍她的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让她总能在说与不说或怎样说的时候做出选择,让她在不说或怎样说上找到理由,并总能寻觅到经典名言为自己背书。在上引桑文佳的犹豫时接着的是她对自己言说方式的定位:“是的,你就是爱撒谎,撒谎是你的天性……”,但这决不意味着她对自己的道德谴责,不管是桑文佳的人生经验,还是她的文史积累,都让她明白,人类自古就有两种传统,也有两种言说方式,一是诚实的,一是虚伪的,一是真话,一是谎言,一是揭明,一是隐藏……抽象地看,这两种传统与方式都非关善恶,它们都可能缘于良善,也都可以带来恶果。比如,唐世杰如果不说出那个秘密呢?唐世杰说出来了,他得到了解脱,却对桑文佳带来了伤害。更让桑文佳不平甚至怨恨的是,唐世杰不但出轨,而且坦然地告诉了妻子,连细节都不遗漏。在唐世杰,这都是真实的与真诚的,但在桑文佳这儿,它是可以不发生的,在桑文佳的意识与认知世界中,它们都完全可以不存在。

但既然存在了,对于关系人来说,就应该有个态度。小说的最后依然是个空间的故事,只不过这个空间由水平空间而成为垂直空间。桑文佳爬上了窗台,她要跳楼。她必须跳楼,她要让自己的跳楼让外人看到,特别是让出走的唐世杰看到。这是一个姿态,为了这个姿态,她做了细节上的安排,并让这个动作几乎延时到了上限。小说的结局,是桑文佳面对惊慌失措回到家的唐世杰平静地说:“哪天有空?我们去离婚吧。”离不离婚已经不重要,小说只关注过程,关注这个城市的人们,关注他们的生存,他们到底生活在哪里?哪儿才是他们真实的生活?

责任编辑 丁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