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分析

2024-04-29 22:57林文心兰武振华
秦智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

林文心兰 武振华

[摘要]《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涵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思想,能够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源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各种场合中,多次引用《道德经》原句,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本文将归纳《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列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经》的引用,并总结《道德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时代启示与经验。

[关键词]《道德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B9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2.012

引言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在新时代学习和研究《道德经》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响应习近平在七一讲话时所提倡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上有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使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道德经》的主要思想

(一)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

关于万物的起源,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的是混沌不分的道,其中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二”指“一”中所蕴含的阴阳二气。老子认为,阴阳对立是构成万物最基本的部分。“三”指阴阳二气互相作用生成的相对平衡的状态,任何一个新的和谐事物都是在此情况下生成的。

《道德经》不仅在万物本源的问题上包括“阴阳”的辩证思想,同时还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都是辩证存在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美丑、善恶等都是在相对比较中存在的,一对相对的概念正是由于处在同一个整体中才能够进行比较。而“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又揭示出了事物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确的可以转化为错误,因此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够流于表面,局限于单方面。

(二)“道法自然”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道德经》的重要思想之一,这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处的“道”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规律,“自”指的是本该,“然”指的是如此,即万事万物本来应该如此按照规律。运动变化是世界本身的规律,如水一样,虽然看似静止,却无时无刻不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动。就是最微小的滴水,时间久了,也会有穿石的变化。因此,尊重规律就是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而不是孤立静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同时,这种运动变化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有自身逻辑的。道家将这种自然观运用到世界观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是片面强调消极无为地放任一切事物发展,而是强调不要破坏自然,要按照规律办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对自然界而言是渺小的,我们应当时刻坚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至善的品德就是如同水一样,是服务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自我牺牲与无私奉献精神。“水”在老子看来不仅是大公无私的典范,而且也代表着一种坚韧的人格,也是一种人格的善。《道德经》指出:“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认为柔弱是可以战胜刚强的,在困难与挫折前,要能够保持从容不迫、平心静气的心态。《道德经》随后的几章中具体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九种“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善清)“柔弱胜刚强”(善胜)。极大的丰富了“善”的具体内涵,为个人人格修养到国家治理提供了更为明确指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经》的引用分析

习近平引用《道德经》的内容涵盖促进道德建设、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引用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提升道德修养,增强党的建设

《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为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的描述。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进行引用。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秉持一种“知足”的心态。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上,习近平引用:“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患苦难来自于想要的得不到、想要的太多的不知足,灾难险恶来自于贪图权力、想要强取权力。

其次,党员干部在生活中要保持节俭、去除奢靡的作风。习近平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引用:“吾有三宝,其中曰俭。”提倡党员应发扬俭以养德的生活作风,唯有节俭,才能使生活变得丰厚广阔,才能使心灵变得踏实富足。

最后,党员干部应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引用:“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导人们面对困难的事情不要有畏难心理,要从简单的小事做起。面对细小的事情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怀有一种慎重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细心而为。

(二)尊重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多次引用《道德经》中的“以百姓之心为心”,早在1989年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提及:“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

“天道之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及对社会平等、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习近平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2021年,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进一步实现了“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千年夙愿。

(三)秉持积极向善,构建互利格局

国与国之间在交流时,首先要秉持着一颗善良、谦卑的心。习近平于2014年APEC欢迎晚宴上致辞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国家之间的交流只有从“善”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产生良好互惠的双边关系。其次,中国要涵养大国气概,以谦和的态度与无私精神推动国际合作。习近平在《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演讲中指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后,要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家间分歧与争端。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话引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形容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良性互动,没有纷争。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经》引用的启示

习近平援引《道德经》对于推动《道德经》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启示,对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伟大实践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

(一)加强党的建设

《道德经》为党的建设和党员的自身修养提供了重要依据。首先,“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告诉我们党要巩固群众基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教导党员要保持谦和,不要追求做万物的主宰者,追求达到“无我无私”的境界。再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告诫干部要涵养远大格局,做实事,而不要浮于表面地争抢吹耀功劳。最后,“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要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从党的内部作风抓起,要在全党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二)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道德经》对和平理念也进行了说明,“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即任何气势壮盛都会转向失败,(因为)它是不符合于自然规律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很快就会消逝。说出了军事霸权主义动辄发兵最终将自食其果的下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也揭示了我们应顺应规律、尊重和平的道理。同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即保持平衡的心境,不偏袒对立面的任何一端。该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家、道家都强调“中”,只是儒家强调不偏不倚,道家强调中心、由衷的心态。在当今面对任何国际事件时,中国依旧始终坚持由衷的心态、不偏不倚立场,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与政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成为了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方面对于《道德经》的引用给与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在新时代,结合时代要求,努力挖掘、积极学习《道德经》中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将《道德经》中思想引用,并加以转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道德经》内容的深度把握。习近平引用《道德经》,是当代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当代实践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现实意义,焕发出了新时代的生机,展现了其千年以来延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与中国人民的智慧。新时代的治国理政思想进一步“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抽象的思想观点具体化,将古板的文字理论形象化,使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上层的方针政策。

(四)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来源于现实实践的需要,但是现实具有边界性,若一味地着眼于现实,可能会使我们的思想眼界变得狭窄。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丰富与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宝藏,能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与依据。

优秀传统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都是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道德经》的原文时,无一不是在与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发展相联系的。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相结合,要求我们对正确的使用与转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道德经》,还是《中庸》《论语》《孟子》等等。其传统美德、思想、精神都值得我们继承与发展。《道德经》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其重要的精神来源。进一步来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典范,值得我们继续坚持与发展。

四、结语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形成的源头之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道德经》思想,与治国理政相结合。两者的结合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焕发蓬勃生机,而且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时代启示与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朴民,译著.老子.道德经[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21.

[2]周高德.上善若水 为而不争——解读《道德经》[J].中国宗教,2005(4):33-34.

[3]吕锡琛.论《道德经》的生命教育思想[J].大学教育科学,2008(4):5-8.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5]李朝辉,任俊华.《道德经》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J].湖南社会学,2005(6):14-16.

林文心兰(2003.5-),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武振华(1968.8-),男,汉族,山东莘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经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康瑞功作品选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初探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