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璟 璐
黄斑区是位于视网膜中眼后极部的重要区域,其主要功能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相关。若黄斑区产生病变,通常会出现中心视力急剧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等问题。该病与遗传、年龄、眼部炎症、眼底病变等因素相关,多发于青少年群体,治疗难度较高。
精准的诊断是治疗眼底黄斑部疾病的基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接触式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于眼科诊断。经临床研究,其与B超、CT、MRI等方法相比,对眼组织结构进行断层成像时具有更高轴向分辨率,可达10μm,更利于对神经疾病、视网膜、眼底黄斑部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也在对病情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OCT是光学诊断中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性无创光学影像诊断技术,可以对不同组织间分布构成位置进行分析,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通过对黄斑裂孔视网膜各层细胞组织分布、裂孔形态大小和边界甚至黄斑裂孔分期的清晰了解,便于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同时还可对黄斑裂孔直径、积液范围和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测,能对黄斑裂孔变化情况和裂孔修复精确掌握,从而以此制定手术操作方案。最大程度体现OCT在眼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使眼部各类型疾病的患者能尽早恢复光明,提高生活质量。
OCT筛查具有较精确的筛查符合率,主要在各类眼底黄斑部疾病中得以体现。如:
a. 黄斑部裂孔:OCT检测显示出黄斑部中心从正常凹陷状态转变为较浅状态或完全消失,其中局限性的全层上皮可观测到明显消失,且局部脉络膜复合组织的反射增强。
b. 单纯性黄斑出血:OCT检测显示存在出血症状在黄斑部位视网膜外层,表现为偏状反射或呈现中高度带状。
c. 黄斑区视网膜劈裂:OCT检测显示于黄斑中出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变厚现象,内核层表现为囊样多腔结构,外核层稀薄。
d. 黄斑视网膜前膜:OCT检测显示出现反射,且反射线高于黄斑部位的视网膜表层,表现为间断性或连续性,视网膜部位中的内界膜前的反射光带要比玻璃体脱离所形成的反射光带明显较高,在神经上皮层出现粗糙凸起。
综上,当前OCT在眼底黄斑部疾病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较于B超、CT、MRI等方法,具有更高的筛查精确度,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