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泉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我班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积累的素材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认真观察,没有留意身边的事物,因此,在写作时就无从下笔。比如:有的学生在写《家乡的变化》时,就不知道该怎么写,觉得家乡就是这样,没什么可写的。如果学生平时细心观察,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就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二)写作的内容不切实际、千篇一律
部分学生在作文时,内容会出现不切合实际的情况,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且内容千篇一律。
(三)好词佳句运用不当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课标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人们都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时,都要求学生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以备作文时能够用到。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仍然欠佳,习作往往词不达意,从而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缺失逻辑思维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要使写出来的文章有条理,一个根本的条件是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目前有的小学生的作文缺失逻辑思维,作文中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语、表意不清,使得文章缺乏整体性、层次性、连贯性。
二、作文教学中的措施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写作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写不出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深谙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规律,牢牢抓住小学生对外界的万物都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身边的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花。
1.创设游戏活动
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可以利用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指导作文,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作文上,学生便会乐于写作。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的游戏,如“齐心协力”的游戏,几名学生站成一排,用绳子把脚拴在一起,然后一起跑向另一个终点。哪一组先到达就哪一组获胜。整个游戏中,所有的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到达终点,否则就会全军覆没。游戏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以及自己参与时的心情。这样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然后将自己观察到的详细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材料可写,有话可说,达到了乐于写作的目的。
2.提供实践体验活动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我校地处农村,因此每年我都会抽时间将学生带出校门,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如组织学生进行野炊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野炊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了写作的素材。
(二)鼓励学生记真人,写真事,诉真情,抒真意
倡导真言,提倡真实表达,既是我国古代道德传统的体现,也是从古至今为人推崇的教育教学理念。两千年前的孔夫子疾呼“巧言令色,鲜矣仁”,是说讲话虚情假意的人哪会有什么仁爱之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更是直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叶圣陶先生也提出作文“求诚”的要求:“从原材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经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有诚意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避免为文造情”。学生在作文中描写真实景物,叙述真人真事,读者读起来才会觉得身临其境,恰如其分,真实可信。为了鼓励学生写真人、真事,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同桌》时,我让学生写出同桌曾经实实在在做过的让自己难忘的事,然后,在全班进行赏析,看看大家写的是否是真人真事。这样,不管学生的文采怎么样,但至少写出来的是真实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摘抄精品片段和背诵。准备一个摘录本,运用摘抄的方法,摘抄名言警句、诗词名句、成语、歇后语、优秀片段等,空闲时可随手拿来读读,写作时参考借鉴,灵活运用,丰富习作,增添文采。背诵也是积累的重要方法。背诵古诗可以陶冶情操,用到作文中,使文章增色不少。还可以背诵名家优美文章,这对于丰富学生的人生积淀,增强精神底蕴十分有好处。最好是边摘抄边背诵,积累越厚实,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任凭吞吐了。而且,喜欢读书的孩子,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感动,他们有写不完的题材,道不尽的话语。如有学生在《我长大了》开头中引用了这样一段文字:“成长就好比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海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汹涌澎湃。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引出文章内容,从而使文章更生动。
(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指人的抽象思维,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而逻辑思维则是遵循这一思维过程及其规则从而形成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的应用能让人的思维更具清晰性、条理性,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人们的表达更精确和统一,有助于交流沟通。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现实的办法,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从当下开始,有意识地学习逻辑课程,并付诸实践,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总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上几方面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更新的过程,因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一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