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涛 孟晓
[摘 要]《 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格里格唯一一部钢琴奏鸣曲作品。本文將从笔者自身演奏经验出发,从音乐风格、创作特点、演奏技巧等方面入手,分析作品中第四乐章挪威民间音乐特点,将音乐研究成果和自身实践经验结合,研究思考《e小调钢琴奏鸣曲》音乐特点,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演奏作品。
[关键词] 民族风格;创作特点;演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 J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3-0100-03
出生于卑尔根的著名挪威民族音乐家格里格,是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培养的优秀人才之一,在那里他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后来又到哥本哈根拜加德为师。他专注于研究挪威的民族音乐,并且组建了挪威音乐学校。在此期间他根据挪威当地的民间音乐特点,整理加工了极具挪威民族风格的民间音乐。他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将曲式结构与民族音乐的音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格里格身处的年代背景所蕴含的文化潮流与音乐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思想。格里格经历过挪威民族独立运动,见到了因为国家落后带来的苦难,也享受过和平带来的安宁,这些经历赋予了他本人强烈的民主、爱国思想。
《e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格里格作品中唯一一首奏鸣曲体裁的钢琴作品,这首奏鸣曲创作时间较早,创作于1865年,此时他已经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三年,他的作曲技法以及作曲思想渐渐成型,他在结合了自己国家民族文化以及灵感启发之下创作出了这部奏鸣曲[1]。格里格在哥本哈根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他的人生中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城市里他遇见并且结识了他的妻子妮娜。哥本哈根在当时有一批年轻的音乐艺术人才,整个城市的音乐艺术都弥漫着崇尚自由、追求开放的进取精神,这样的创作氛围深深地影响着格里格。同时期也有着比较出色的民族音乐家,如诺德拉克等,通过他们的创作以及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格里格,使他内心触发了深深的爱国之情。他凭借高超的钢琴弹奏技巧以及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e小调钢琴奏鸣曲》。
一、音乐创作特点
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采用多声部的音乐创作手法,北欧挪威民族风格的和声以及主题织体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2]。该作品在保留古典主义奏鸣曲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地引用了挪威民族音乐元素,增加了乐曲的层次,获得了非常丰富的音响效果。
(一)民族舞蹈音乐元素的运用
在第四乐章中他运用了大量具有挪威民族特色的舞曲节奏以及旋律进行乐曲表现,引用最典型的是双人舞蹈斯普林格。斯普林格舞蹈热情奔放、节拍常为三拍子、常以三连音以及小节重音变化为特点。(见谱例1)
(二)民歌旋律动机的运用
挪威民族音乐中民歌的动机往往是较为短小的,在旋律进行中会有变化重复的处理,例如:挪威民歌《摇篮曲》《挪威之歌》。挪威民歌音乐元素在这首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
在呈示部中:运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的结构来创作,以e小调进入,旋律动机以属和弦的多次大跨度跳跃引入后面主旋律,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见谱例2。
因为主部主题的旋律动机较短,所以便使用了高声部旋律的级进来推动旋律发展。后面的副部主题在旋律上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速度突然放缓,和声更加立体饱满,旋律在线条上比主部主题更加柔美,在调性上从e小调转入了C自然大调,在调性上也形成对比,见谱例3。
(三)和声持续音的运用
格里格在运用和声材料时手法比较大胆,和弦根音在低音声部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特点在作品中多处出现。如此和声的安排,反映出格里格在创作音乐表现方面有着非常出色的动力性,情感的塑造性,以及强烈的感染力并且以此来推动着整个音乐的发展。这些和声的运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特色,并且影响了后来的一些作曲家。
在奏鸣曲展开Ⅰ中调式调性上继续延续了C大调,左手低音声部出现了和弦的低音持续。在展开Ⅱ中在延续呈示部材料的基础上旋律节奏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制造并且解决和声的进行从而增加了乐曲发展的动力。展开Ⅲ中出现了属和弦持续的属准备,为再现部的音乐进行打下调式基础,见谱例4。
(四)调式交替的运用
格里格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最常使用大小调交替进行的创作手法来达到渲染挪威民族调式色彩、描绘音乐色彩的作用。
在第四乐章的再现部,调式调性回归到e小调,音乐旋律的动机与呈示部相同,音乐发展再现副部主题的时候格里格选用了同主音E大调进行替换行进。
体现出了挪威民间音乐调式频繁交替的特点,并且在大量属主七和弦的强调之下在结尾达到了全曲情绪的最高潮,在各个声部和声不断进行跳跃的烘托下,显得特别雄壮,情感的输出特别有力,显现出无比的热情,见谱例5。
音调这个理性化的概念在大多数作曲家的手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理解,在格里格的创作理念中运用了比较感性的理解而并非完全地去追求音调的理性运用,这一点在他的这些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部分作用音调既不像传统的大小调,也不像更加古板的教会调式那样,而是介于大小调和教会调式之间的一种模式,也像是它们的综合体,并且因为在乐曲中下属和弦以及下中音和弦起到的支撑性作用不大,主要是主和弦以及属和弦起支撑作用,这就使得当他使用的音调色彩接近大小调的时候,他会先通过运用五声的音调来标好框架,然后再进行和声上的补充,往往会造成位于导和弦成为下中音和弦的装饰。从格里格的作品中我们便不难看出正是源于挪威的民间音乐在音调种类上的丰富多样的特点,才深刻地影响了格里格的创作,同时也是因为格里格很好地把握了挪威民族音乐的特点才能写出这样的优秀作品。
二、演奏特点
在演奏这首奏鸣曲作品时,对手指触键的要求至关重要,因为独特的民族风格需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演奏力度和旋律走向进行非常细致的理解才能表现出音乐所蕴涵的内容。所以需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来探究挪威民族音乐家格里格这首《e小调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其中的演奏特点。
呈示部:分为引子部分,主部主题部分,副部主题部分。引子共6小节(1—6),主部主题共41小节(7—47),副部主题共75小节(47—121)。
主部主题部分需要体现出挪威民间舞蹈音乐特点,由弱起跳音进入,要求手指控制触键力度渐强,控制手指指尖力量把握好跳音的质量。通过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两小节力度的渐强与减弱将呼吸感弹出来,并且需要将两次主题的重复弹出层次,需要注意控制中间声部,突出高音。主题的旋律动机较短只有4小节,但是却极具张力,短短几句便营造出紧张感,此时的旋律线条在高声部进行,需要特别注意要将旋律线条勾勒出来,随后旋律进行声部交换到达低声部进行,由右手转移至左手,此时需要将低声部旋律的沉重感表现出来,前后两句旋律形成对比,见谱例6。
随后控制力度进行不断增强在第23小节达到极强,在极强之后需要做出情绪上的力度减弱随后渐强到乐句的结束,配合左手做出渐弱与前一句力度上形成对比。
副部主题是由极弱开始做出渐强在情绪上做出较明亮的效果,随后力度转变为极弱,情绪在此处需要回落,此处需要手指控制力度将双手的旋律进行连接。当副部主题一出现,旋律立刻变得舒缓、悠长。旋律的发展手法是在不断地模进,不断地在高低交替进行,最后在低声部旋律的连续下行中结束。这种音调上以及旋律上的交替进行,使得旋律在交替行进中不断地丰富,使得旋律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挪威民族音乐旋律发展的特点,见谱例7。
音乐在相同的材料变化重复后经过下行音阶连接在强弱变化中结束。呈示部通过这种强烈的力度上和情绪上的双重对比使得演奏者对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展开部: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有15小节(122—137),第二部分共有24小节(138—161),第三部分共有44小节(162—205)。
在第一部分中动机材料主要来自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并且力度随着高低声部交替出现在力度上需要形成渐强推动着音乐发展。在第二部分中旋律进一步的发展,在旋律层次制造紧张感从而推动音乐的发展。在第三部分中旋律材料的选用还是与主部主题旋律动机相似,通过加入大量的十六分音符造成旋律的快速进行,高低声部相互交错形成对比。左手低音大量属持续音的出现,非常考验左手五指及手掌的支撑力度,触键需要坚决果断,为再现部旋律的出现做准备,见谱例8。
第二部分力度需要弱起,随着左手的和弦逐渐下行,情绪需要上升,力度需要渐强,见谱例9。
谱例9:低音和弦级进下行
力度在第三部分达到最强,并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保持着起伏与力度和谐统一,在达到极强之后为随之而来的极弱做准备,体现出挪威民族音乐充满张力的特点。
再现部:这个再现部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主部主题再现和副部主题再现。主部主题共有47小节(206—246),副部主题共有98小节(246—343)。
再现的主部主题,以及回归原调的副部主题应该注意在旋律的起伏过程当中未曾标识的强弱变化。尤其是再现副部主题即将结束时,情绪达到全曲最高潮,力度的控制必须集中,体现出慷慨激昂,昂扬斗志的感觉。格里格将旋律声部转换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通过频繁的声部交替,格里格在主题再现处使用八度大跳来丰富旋律的发展。
在演奏格里格奏鸣曲时就应该注意,在弹八度进行时手指的支撑至关重要,尤其是一指与五指之间,这种支撑决定着演奏时八度效果的好坏,需要手腕与手臂的结合,将八度的触键控制得更加精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的八度大跳进行和连续进行。当手指与手腕,手臂共同进行配合,建立支撑,才能更好地将作品的旋律展现出来。在结束部分以八度构成的旋律最终迎来了全曲的最高潮,以十分饱满的和声和旋律营造出雄壮的气氛,最后达到顶点。
我们能够看出格里格在充分吸收了挪威民族音乐的特点之后,在力度上经常会使用短小但极具爆发性的动机来渲染主题材料,经常会在长段旋律的不断模进中实现不间断的力度渐强最后达到力度的顶点与情绪上的最高点,然后突然进行极强与极弱的力度转换。通过这样明显的力度变化造成音乐的对比,制造力度上的紧张感从而推动乐曲的发展,非常具有挪威民族音乐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翟雪.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 毕滢.格里格《e小调钢琴奏鸣曲》中的民族特征与演奏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5.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