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海娃,赵中国*,王筹萱,薛嵘
(陕西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CPCs)因其耐化学腐蚀性好、易制造、质轻等优势,在传感器、电磁屏蔽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1-3]。CPCs可根据使用要求改变导电填料及高分子基体的含量及种类,可实现材料电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的调控[4-6]。可降解塑料如PLA因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可加工性吸引了较多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新型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通常在PLA基体中加入导电填料,如金属粉体、炭黑(CB)、碳纤维、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等[7],已制备出多种具有不同导电性能的PLA基导电复合材料。其中,CNTs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受到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而CNTs填充PLA体系中,由于CNTs存在范德华力和π-π键相互作用极易发生不可逆的团聚,分散性能较差,严重影响导电网络的构建。同时,PLA基体自身具有低结晶速率和结晶度等本征因素导致PLA基导电复合材料具有低韧塑性,这也极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与发展。
一般而言,纳米粒子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界面结合强度对PLA基共混物的物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成型加工条件下,纳米粒子在PLA基体内部难以形成高分散与强界面结合形态是制约PLA基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制备的瓶颈性难题。1987年 Ikada教授团队[8]首次报道将PDLA添加到PLA中,对PLA材料的低耐热性和冲击强度有着天然的补强作用,同时PDLA的加入又不存在相容性的问题。张丽英团队[9]通过在熔融加工制备PLA/CNTs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引入对等质量的PDLA,形成了立构复合晶(SC),起到良好的晶体体积排斥效应,即晶体结晶会促使CNTs由晶区迁移至非晶区,在连续的非晶区聚集形成通路,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阈值由未添加PDLA时的1.43 %降低到了0.35 %,导电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而根据前期的报道[10],在PLA复合材料内部形成SC需要引入大量的PDLA,这势必会影响PLA导电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并且SC对PLA导电复合材料导电网络结构的调控有限。
因此,本文充分利用了PDLA和PLA能够很好地相容特性,借助PDLA在PLA基体内部的自相成核作用来对PLA导电复合材料导电网络结构进一步调控的同时,来改善其力学性能。通过溶液-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PDLA/CNTs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热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绝缘电阻仪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CNTs和PDLA的引入对PLA导电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结晶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PLA,4032D,NatureWorks 公司;
PDLA,D070,泰国道达尔公司;
CNTs,直径为10~30 nm,长度为10~20 μm,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1,1-二氯乙烷,分析纯,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
转矩流变仪,XSS300,上海科创橡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流变仪,ARES,美国TA公司;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Q20,美国TA公司;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JSM-5900LV,日本理学株式会社;
绝缘电阻仪,TH8424A,常州同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硫化机,XLB25-D,众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万能试验机,Instron 5569,西班牙英斯特朗公司。
首先将一定质量的 CNTs 在二氯乙烷中超声分散90 min,获得CNTs/二氯乙烷分散液;随后向CNTs/二氯乙烷分散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PLA,进行不断搅拌,直到溶剂挥发完全,得到CNTs包覆的PLA预共混料;其次,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添加一定质量的PDLA和PLA/CNTs预共混料,进行PLA/PDLA/CNTs熔融共混,命名为PNTxDAy,下标“x”和“y”分别表示CNTs和PDLA的质量分数;加工温度设置为180 ℃,仪器转速设置为60 r/min,共混时间为6 min,详细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复合材料的配比Tab.1 Ratio diagram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DSC分析:在铝制的空坩埚中加入6~8 mg的样品,以10 ℃/min的速率将其升温至200 ℃,记录复合材料的熔融曲线,并在200 ℃下保持5 min,以消除样品的热历史,随后对复合材料进行3 ℃/min的降温处理,使其温度下降至40 ℃,并记录其结晶曲线。PLA的结晶度根据式(1)计算得到[11]:
式中 Xc——结晶度,%
ΔHm——熔融焓,J/g
ΔHc——结晶焓,J/g
ΔHf——PLA完全结晶时的熔融焓,93.7 J/g
SEM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使用SEM进行观察,将样品在液氮中冷冻后在液氮中沿着流动方向进行脆断,然后进行喷金处理,加速电压为10 kV;
导电性能分析:采用平板硫化机,在200 ℃的温度和10 MPa的压力下,将干燥的样品压制成哑铃形样条,样条的长度为5 cm,宽度为2 cm,厚度为0.5 mm,接着采用导电银浆对样品两端进行包裹,并使用绝缘电阻仪对其电阻进行测试。
根据式(2)和式(3)计算出复合材料的电导率[12]:
式中 δ——电导率,S/m
ρ——电阻率,Ω·m
R——所测电阻阻值,Ω
S——样品的横截面积,m2
L——样品长度,m
通过逾渗理论公式,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逾渗域值(mc)如式(4)所示:
式中 σ——材料的电导率,S/m
σ0——填料的电导率,S/m
m——复合材料中导电填料质量分数,%
mc——导电填料的临界质量分数,%
t——与质量维数有关的系数(比例因子)
流变性能分析:采用平板硫化机,在180 ℃的环境下将复合材料模压成型直径为25 mm、厚度为2 mm的圆片,再使用旋转流变仪来进行流变测试。测试频率范围为0.01~1 000 rad/s,温度为180 ℃和应变为1 %。
力学性能测试:拉伸测试的实验是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的,实验温度为25 ℃。拉伸速度为50 mm/min,所有实验中采用测量10个样品。
为了探究CNTs和PDLA的加入对PLA/PDLA/CNTs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导电性能测试,如图1所示。从图1(a)可以看出,当CNTs的含量小于0.4 %时,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PLA/CNTs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少量的CNTs在PLA基体内部粒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发生隧道效应的概率较低;而随着CNTs含量的继续增加,复合材料内部的CNTs纳米粒子之间开始发生相互接触,逐步构建了有效的导电通路,导致复合材料体系中的电导率迅速上升,CNTs含量从0.4 %增大到0.8 %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从10-8S/m提高到了10-2S/m,提高幅度近6个数量级,这种现象被称为导电逾渗现象[13]。而当CNTs的含量继续由1.0 %到2.8 %增加的过程中,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略有增加随后趋向于平缓,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保持在10-1S/m左右,表明CNTs纳米粒子在PLA/CNTs复合材料中的导电网状结构已经构筑完善。通过逾渗理论公式(4)拟合得到PLA/CNTs/PDLA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阈值,如图2所示,CNTs/PLA复合材料的逾渗值为0.58 %。
图1 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变化曲线Fig.1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PLA/PDLA/CNTs composites
图2 复合材料电导率变化曲线和逾渗理论的拟合曲线Fig.2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fitting curve of percolation theory
为了进一步探究PDLA的加入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选择CNTs/PLA复合材料逾渗值以上的CNTs质量分数为0.6 %进行后续实验。从图1(b)可以看出,PDLA/CNTs/PLA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着PDLA含量的增加表现出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在PDLA的含量为0.2 %时达到最大值,而当PDLA含量大于0.2 %时,高含量的PDLA导致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开始下降,甚至在PDLA的含量为0.5 %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反而低于未添加PDLA时的电导率,这可能是由于低含量的PDLA的加入能够起到良好的自相成核作用,促进晶体结构的生长,起到了良好的晶体排斥作用,促进了CNTs的聚集和导电网络的构筑,而当高含量PDLA加入时,由于PDLA和PLA会形成微交联结构,形成少量的立构复合晶,从而抑制导电网络的构筑。并由图2(a)的拟合数据可知,经过逾渗理论公式(4)拟合得到PNTxDA0.2复合材料的逾渗值为0.45 %;相较于未添加PDLA的复合材料,导电逾渗阈值降低了0.13 %,这充分表明PDLA的加入能够有效地促进PLA/PDLA/CNTs复合材料导电网络结构的构筑。
为进一步探究CNTs在PLA/PDLA/CNTs复合材料内部的分散性,选取了部分样品进行了SEM测试,如图3所示。从图3(a)可以看出,当CNTs含量为0.4 %时,PLA/CNTs复合材料内部的CNTs分散较为均匀,没有CNTs团聚体的出现;当CNTs含量继续增加时,如图3(b)和(c)所示,PLA/CNTs复合材料内部出现了零散的团聚体。而从图3(d)和(e)可以看出,当添加PDLA后,PLA/PDLA/CNTs复合材料内部CNTs的分散性发生了变化,CNTs的团聚体逐渐消失,这表明了PDLA的加入能够有效地促进CNTs在PLA/PDLA/CNTs复合材料内部的分散,这为PDLA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提供了依据。
图3 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SEM照片Fig.3 SEM of PLA/CNTs/PDLA composites
为探究CNTs和PDLA的加入对PLA/PDLA/CNTs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进行流变测试,如图4所示。从图4(a)可以看出,纯PLA的复数黏度在整个剪切速率范围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现象[14]。而在PLA基体中添加了CNTs后,PLA/CNTs的复数黏度在整个剪切速率范围内表现出了剪切变稀现象,即PLA/CNTs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且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PLA/CNTs的复数黏度在低频区表现了逐渐增加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刚性CNTs粒子的加入阻碍了PLA分子链的运动。通过添加PDLA后,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也表现出了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PDLA含量的增加,PLA/PDLA/CNTs的复数黏度逐渐提高,表明CNTs和PDLA的加入能够降低复合材料的流动性能。
图4 PLA/CNTs/PDLA复合材料体系复数黏度的变化曲线Fig.4 Variation curves of complex viscosity of PLA/CNTs/PDLA composite material
为了探究CNTs和PDLA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对PLA/PDLA/CNTs复合材料进行DSC测试,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添加了CNTs和PDLA后对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Tm)没有明显影响,基本维持在170 ℃左右。然而通过表2分析可知,添加了CNTs和PDLA后,可以显著提高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熔融焓(ΔHm)和结晶度(Xc)。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PLA/CNTs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先增加后降低,当CNTs的含量为0.6 %时,PNT0.6的结晶度最大,为48.9 %,这主要是因为CNTs的加入促进了PLA分子链的结晶性能。相比于PNT0.6复合材料,添加了PDLA后,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结晶度略微下降,这可能是由于PDLA加入后,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黏度变大,阻碍了PLA分子链的运动,降低了PLA的结晶能力[15]。
图5 PLA/CNTs/PDLA 复合材料的DSC曲线Fig.5 DSC curves of PLA/CNTs/PDLA composites
表2 复合材料的DSC相关参数Tab.2 The related DSC parameters of the composites
从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结晶数据分析发现(图5和表2),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PLA/CNTs复合材料的初始结晶温度(To)和最大峰的结晶温度(Tp)逐渐向高温方向进行偏移,如PNT0.2的To从纯PLA的103.4 ℃提高到了109.12 ℃,最大峰结晶温度(Tp)也从纯PLA的97.3 ℃提高到了102.85 ℃,表明CNTs具有良好的异相成作用。当PLA/CNTs复合材料中CNTs的含量从0.2 %增加到2.8 %时,PLA/CNTs复合材料的To和Tp几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都高于纯PLA。这是由于CNTs本身具有较大的比面积,在复合材料基体的内部提供了更多的成核位点,发挥了较为良好的异相成核作用,而随着高含量CNTs的加入,PLA/CNTs复合材料的黏度变大,阻碍了PLA分子链的运动,在两者相互作用下,高含量CNTs填充PLA/CNTs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PNT0.6复合材料中添加PDLA后,PLA/CNTs/PDLA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发生了类似的变化趋势,随着PDLA含量的逐步增加,PLA/CNTs/PDLA复合材料的To和Tp均向高温方向进行偏移,如PDLA的含量从0.01 %增加到0.5 %时,复合材料的To和Tp分别提高了24.5 ℃和20.8 ℃,这主要是因为PDLA在复合材料中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起到良好的异相成核作用,加快了结晶速度。
对不同含量CNTs和PDLA的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当CNTs的含量低于0.5 %,PLA/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表现出增加的现象,拉伸强度从约56 MPa提高到了约63 MPa,这是因为CNTs自身具有补强的作用;而随着CNTs的含量不断增加(>0.5 %),发现PLA/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反而随着CNTs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CNTs的添加使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大,并且CNTs团聚体起到了应力缺陷作用[16],导致了力学性能的降低。通过图6(b)可以看出,随着PDLA含量的增加,PLA/PDLA/CNTs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不断降低,而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是较低含量的PDLA加入到复合材料中时,由于产生了微量的立构复合晶,通过促进复合材料内部分子链之间的相互纠缠,形成网络结构,从而起到了良好的应力传输作用。而当高含量的PDLA加入到复合材料中后,PDLA的异相成核能力提高,导致复合材料内部形成了大量微小晶体结构,在拉伸过程中形成应力缺陷,从而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
图6 PLA/CNTs/PD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Fig.6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CNTs/PDLA composites
(1)PLA/PDLA/CNTs复合材料中PDLA的加入能够改善CNTs在PLA基体中的分布,降低CNTs团聚体的形成,对复合材料导电网络结构的构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当PDLA的含量在0.2 %左右时,PNT0.6DA0.2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阈值从0.58 %(PNT0.6)降低到了0.45 %;
(2)PLA/PDLA/CNTs复合材料中CNTs和PDLA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 To以及Tp。相比于PLA,PNT0.6DA0.2复合材料的To和Tp分别提高了30.6 ℃和20.8 ℃;并且随着CNTs和PDLA的引入,PLA/CNTs/PDLA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逐渐增加;
(3)当添加较低含量CNTs后,PLA/C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着CNTs的添加而增大,拉伸强度从约56 MPa提高到了约63 MPa,而随着含量的继续提高,PLA/CNTs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表现出相反现象;而随着PDLA含量的增加,PNT0.6DAy的拉伸强度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提高了约4 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