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幕上脑出血急性期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2024-04-29 12:06陈冉冉张亚丽赵淑敏张晶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脑损伤粒细胞淋巴细胞

陈冉冉, 张亚丽,, 赵淑敏, 张晶晶,, 安 翼, 白 雪,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年发病率为12/10 万~15/10 万[1,2],并存在逐年增高的趋势。ICH 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血脂、糖尿病、药物及遗传等[3]。ICH 后的脑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证据表明,炎症激活会引起继发性脑损伤[4],从而对ICH 的预后结果产生影响。多种血液炎症指标包括高敏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等的异常升高均对ICH 预后具有预测价值[5],但均缺乏特异性。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局部免疫和全身炎症反应,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液标志物用于ICH预后预测至关重要[6]。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是一种基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的新型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有研究发现SII 指数升高与肿瘤分化不良、远处转移、较差的体力状况和更大的肿瘤体积等特征相关,并且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更高[7-9]。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血脑屏障破坏,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到达脑损伤区域,释放大量促炎症因子并加重脑损伤和脑水肿。SII 指数能够系统反映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整体动态变化,且将血小板的变化纳入单个指数,综合考虑了炎症和血栓形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10,11],可能对脑血管病预后评估优于其他实验室指标[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SII 指数与ICH 急性期预后的关系,并且分析了SII 指数与ICH 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NIHSS 评分等指标的关系,为ICH 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 年1月―2022 年1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CH 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纳入标准:(1)发病24 h 内的ICH 患者;(2)年龄>18 岁;(3)出院时有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4)入院时有实验室数据血小板(PLT)、绝对中性粒细胞(ANC)和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5)入院时有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排除标准:(1)ICH 继发于其他病因(如血管畸形、抗凝药物使用、肿瘤或出血性梗死);(2)ICH 发生在住院期间;(3)合并肺炎等感染疾病患者;(4)排除ICH 经手术干预的患者;(5)排除脑干等非幕上ICH;(6)病例资料不完整、病史资料不详细。

1.2 研究方法 (1)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资料,记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卒中史、饮酒、吸烟和肾功能不全病史;(2)记录患者入院24 h NIHSS 评分及出院时mRS 评分,mRS 评分小于3 分定义为预后良好[13];(3)入院24 h内完善血常规检查,依据以下公式计算SII 指数[14],SII 指数计算为(PLT×ANC/ALC/1000);(4)入院24 h内复查头部CT,记录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部位分为脑叶出血、皮质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3 种类型。脑室内出血定义为:脑室内或者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内形成的脑室内积血。皮质下ICH定义为:出血部位属于脑半球间的内膜层,主要是属于脑皮质下的部位有出血。脑叶出血的定义为:指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这几个部位的出血。由2 名以上对患者病情不了解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依据多田公式计算ICH 量,并取平均值。多田公式:体积=1/2(出血最大层面长度×最大层面宽度×扫描CT 层厚×出血层数)。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变量以百分比表示,对连续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用均值±标准差(xˉ±s)表示,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P25,P75)]表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

2 结 果

2.1 入组患者的一般基线特征 共纳入150例ICH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6 d,平均年龄为(61±11)岁,其中男性84 例(56%),女性66 例(44%),21 例(14%)有糖尿病,19 例(13%)有冠心病,60 例(40%)有卒中史,40 例(27%)饮酒,47 例(31%)吸烟,6 例(4%)有肾功能不全,131例(87%)有高血压。预后良好组78 例(52%),预后不良组患者72 例(48%)。相对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的患者具有更大的出血量[29(19,72) vs 13(6,22),P<0.001]、更高的ICH破入脑室的比例[20(33%) vs 14(18%),P=0.030]。在实验室数据方面,我们发现预后不良的患者具有更高的WBC 数量[9.11(7.00,11.67) vs 7.21(5.62,8.29),P<0.001]、更高的ANC 数量[6.90(5.48,10.11) vs 4.66(3.58,6.43),P<0.001](见表1)。

表1 入组患者一般基线特征

2.2 SII 指数升高与NIHSS 评分、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的关系 我们依据SII 指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分组,分别分析组间NIHSS评分、出血量以及年龄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相较于SII指数≤0.53时,当SII 指数≥1.58 时具有更高的NIHSS 评分10.00(6.50,14.00) vs 3.00(1.00,5.00),P<0.001;更大的出血量32.20(19.95,77.55) vs 10.05(4.93,20.95),P<0.001。而当0.82<SII 指数<1.58 时患者的中位住院时间最长,为18 d(见表2)。

表2 SII指数与NIHSS评分、出血量以及年龄等的关系

3 讨 论

我国是ICH 的高发国家,每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ICH 患者超过150 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5],并且ICH 对于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ICH 早期判断患者的预后,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ICH 早期判断预后还有很大的难点,目前常见的预测方法有两大类,分别是根据生物分子标志物和影像学特征[16,17],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检测生物分子标志物或者完善特殊影像学检查存在应用不便或者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本研究发现SII指数升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SII指数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炎症标志物,其结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及血小板这些简单且易于获取的实验室指标在预测ICH 预后时更加方便。SII指数最早由Hu 等[18]提出,他们发现SII 指数升高多由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所导致,通常可以说明患者的炎性反应增强,而免疫反应减弱。对于使用SII预测ICH预后,有研究证明SII综合了多种炎性细胞的共同作用来评估疾病炎症水平,被认为是反映全身免疫炎症状态及预后的有效指标[19]。

炎症反应在ICH 继发性脑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调控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继发性脑损伤、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障碍[20,21]。研究表明,ICH 患者发病的前3 d即可出现白细胞的浸润,并出现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的炎症性改变[22]。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增加与较差的预后明显相关,并提示了外周免疫系统激活可以加重ICH 后损伤,并影响预后[23],本研究也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与预后不良相关,而淋巴细胞计数与预后不良并无相关性,在有关研究中发现中性粒细胞具有一定的促炎作用而淋巴细胞尤其是T 淋巴细胞能够发挥抗炎的作用[24,25]。ICH 后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根据其发生时间不同,可产生不同效应,在ICH 早期,神经炎症可加重脑水肿,使神经功能恶化,但在ICH 后期,神经炎症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26]。早期神经炎症中发挥促炎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的淋巴细胞计数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ICH 早期的神经炎症主要是以促炎为主,从而产生不良预后,这对判断ICH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研究发现SII 指数与ICH 患者的急性期预后相关,这与美国的一项研究的结论相同, Trifan 等[14]在对美国ICH 患者的研究时第一次发现并得出结论,早期SII 指数升高是幕上ICH 出院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时我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立新团队[27]在对南方地区ICH 患者的研究发现早期SII 指数升高与ICH 患者出院时的不良预后高度相关,可用于ICH患者预后的预测。

总之,SII 指数简单易于获取且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检测费用低廉,因此可以应用入院时的早期数据评估ICH 的预后,并能够为ICH 治疗及康复提供指导意见。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且样本量不够大,此外没有对SII 值进行动态监测,无法掌握其时间变化规律对ICH 预后的影响。SII 作为复合炎症标记物,其经济、简单、易于获取的特性值得未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方案经由赤峰市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号:CK2023063),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陈冉冉负责论文设计、撰写论文;陈冉冉、张亚丽、赵淑敏、安翼负责研究过程的实施;陈冉冉、赵淑敏负责数据收集、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张晶晶负责拟定写作思路、论文修改;白雪负责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论文并最后定稿。

猜你喜欢
脑损伤粒细胞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