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迅雷(著名评论员、杂文家)
人其实很矮小,是书籍把我们垫高的;人生其实也很短,是书籍把生命拉长的。
阅读是真正的天堂。人的改变、事物的改进,都是从阅读开始的。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阅读观》中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个人、学校、民族,发展进步都要从阅读开始。
全世界年人均读书量最高的是以色列,达60 本;日本为40 本,排在第二位。在这些国家,阅读已经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2023 年11 月28 日,美国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去世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他爱读书是出了名的,行李箱里一定会有书,一有时间就会拿出书来看。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芒格一生充满睿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爱阅读。
阅读首先是广博的阅读,即博览群书。我家买书藏书比较多,每年买书大概要花3 万元,藏书最多时达到2 万册,家里除了书多其他都不多,甚至租了房子来放书。由于每本书所占房子面积的价格比书价还高,所以藏书成本是很高的,于是我捐赠了1 万册书,主要捐给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建了一个传媒书吧。书房是最好的“学区房”。构建书香之家,坐拥书城,这是必须的,因为这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几代人。
一个人从小要有两个“养成”:一是养成良好的品格,尤其是善良、坚韧的品格;二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爱阅读、爱运动的习惯。具体到阅读习惯,至关重要的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能说“无笔记,不读书”,但可以说“有笔记,真读书”。尤其是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书做笔记,会有更多增益。
我的读书笔记是个“三部曲”:
→徐迅雷家的客厅中堆满了书
“第一部曲”是通过阅读建立庞大的写作材料库。通常,我每天用10 小时学习、思考、积累,来支撑2 个小时的写作。作为新闻评论员,每个工作日我仿佛都在写“高考作文”。我属于比较高产的作者,已出版著作20 多部。如何做到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可写?很重要的就是长期积累,建立写作材料库,做到左右逢源、言之有物。
写作材料库也是一个初级阶段的“读书笔记汇集”。书籍、报刊、网络新闻都是素材来源,摘录为主,简单加上自己的想法感受即可。材料库也是个人的“知识图书馆”,建立材料库,要标注关键词,方便搜索和选择使用。给每一条材料标注关键词,就像海子所说的“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打个比方,读犹太人智慧书《塔木德》的时候,我摘录了这一段放进材料库:“学习以致精密,精密以致热忱,热忱以致清洁……”同时把一句感受写在后面:“中国人有《论‘他妈的!’》,犹太人有《塔木德》!”以此表达对犹太人智慧的赞扬。
“第二部曲”是“引用且引申”。不仅摘抄下来,还要延伸开去。引申的部分,就是自己联想到的内容,是相对完整的“读书笔记”,它可以成为文章的一部分。
2023 年11 月11 日,我发表了一篇推文,《不为人知的“双11”:一次改变世界的航程,一个民族的起点》。主要内容是有关美国的两件事:《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和感恩节的起源。这篇文章事先有比较完整的读书笔记:
11 月11 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中国,“双11”已成“狂欢购物节”,各大购物网站打折促销。而在美国,11 月11 日是一个重要纪念日——《五月花号公约》签订之日,这个重要的文献创立了美国精神,开创了美国道路:1620 年秋天,五月花号帆船载着102 名逃居荷兰的英国乘客前往新大陆,经过2 个多月的航行,成功穿越大西洋,于11 月11 日抵达鳕鱼角。在上岸之前,他们签订了这份公约。这才是人类历史上最应该铭记的“双11”。
五月花号的航行,是一次改变世界的航程;《五月花号公约》的签订,是一个民族的起点。它不但影响了这个民族,而且影响了全人类。《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精神的源泉、立国的初心、民主的起源。
至于感恩节的由来,书籍《普利茅斯开拓史》中关于感恩节的插图和说明文字解释得很清楚:“第一个大丰收——感恩节的起源。”图片和文字说明是“引用”,而我“引申”开去所说的是:400 多年以来,美国人过“感恩节”,本质上感恩的是最初的制度设计,变“集体劳动”为“分田分地自己种植”。
“引用且引申”就是“1+1”大于“2”。至于“引用”和“引申”所占篇幅的比例,可以各有不同,但最好是1 比2 的样子,引用100 字,引申开来写200 字,这样300 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可以经常写一写。
↓美国画家J.L.G.费里斯创作的油画《五月花号公约》(图片来源:美国国会图书馆)
“第三部曲”是写阅读札记,即书籍的介绍、书评、读后感。先记下来,再写成阅读札记文章,就是一种提升。
2023 年3 月,我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百万字的《慈行三部曲》,其中《文化慈行》5 个主题中的“阅读一枝栖”,就是来自平时积累的阅读札记,比如这些篇章:《为进步说真话——读赵振宇〈讲好真话〉》《宽容是对文明的考验——伏尔泰〈论宽容〉阅读札记》《书中的“长津湖”》……
我所写的这些阅读札记,通常为三五千字,重要的是有思想、有分量、有“干货”。芒格曾说:“人们算计得太多,而思考得太少。”写阅读札记,就要有更多思考。
对一本书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写出来就是阅读札记,当然可长可短。也有的阅读札记是对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片段的“读后感”。比如2012 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所给材料是女作家刘继荣多年前的一篇文章《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凑巧的是,我在高考前一个月就写了,刊载于《文汇报》副刊,后来这篇文章收录在我的《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一书中。
广义的阅读不仅仅是看书,比如到博物馆、科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你看到、读到的东西,一旦有所感悟,就立刻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样的内容往往很鲜活,这也是一种读书笔记。
要相信阅读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要相信笔记的能量,这种能量是珍贵的。
在这里,给爱阅读、爱思考、爱写读书笔记的人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