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开的那些小差

2024-05-17 12:02
中学生天地(A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癖好苦旅生僻字

阅读,不是一味接受,更应该解放自己独有的思想和灵魂。你在读书时有什么癖好吗?做剪报、折书角、查错字……看似开小差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读书笔记。

文字的彩色滤镜|冯紫妍 读小说时,我会把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本子上,在心里联想这句话对应什么颜色,书中出现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氛围。我会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将符合意境的句子抄写在便签或明信片上。《红楼梦》中莺儿最喜欢的就是葱绿配柳黄,我也尤其青睐黄绿配色,这简直是青春最适配的颜色!

“剧透”的快乐你不懂|沈云衍 我有个特殊爱好,看书时先翻到结尾瞄一眼。如果一个作者能把结尾写得很精彩,那么大概率整本书都写得很用心,“踩雷”的概率不会太大。身边的朋友不理解我这种爱“剧透”的读书方式。可我倒觉得,提前知道了结局再往前推敲,会有种以“上帝视角”看故事的畅快感。

自言自语不是病|陈嘉慧 我读书时经常自言自语,可能和作者对话,也可能和人物谈心。有次我坐在阳台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时不时拍大腿叫绝,还会边笑边念叨:“干吗呀,干吗呀,瞧这话说的……”我还会时不时吐槽几句,我总觉得自己的声音是可以通过书页传送给作者或书中的人物的。

听见书的不同声音|戴宁远 阅读时听书评是我的习惯。听书App 里有不同的书籍点评、故事背景解说、人物解析,评论角度总让我眼前一亮,深受启发。比如我读《西游记》时崇拜孙悟空,觉得唐僧软弱无用。打开听书App 后,才了解到师徒四人各有优劣势,取经队伍中的成员缺一不可。听完不同的书评,我的想法不再单一狭隘,或人云亦云。手中的书也变得更立体,它们向我展开了一个丰富而多维的世界。

香喷喷的书签|许佳俊 说到读书时的小癖好,我喜欢把小零嘴的包装袋做成书签,夹在手边没读完的书里。这还是跟我同桌学的,有次下课我看到她在摆弄一块巧克力的包装袋,用剪刀裁成方方正正的小片,需要书签时就随手取一张使用。那之后我也会收集包装轻薄、气味不大的零食包装纸,做成不同样式的书签。如果包装纸足够漂亮,夹在书里可有“氛围感”了!

带一张白纸读古籍|葛陈康泽 历史古籍是我的最爱,徜徉在浩瀚历史中,我感觉自己的内心自由而开阔。我会在读书时放几张纸在边上,遇到生僻字第一时间记下来,看见不熟悉的历史人物也圈画一下。等到阅读告一段落,我就查字典、找资料,细嚼慢咽地吸收知识。我还在作文里运用了我记录的生僻字或知识点,连老师都觉得很惊讶。

让“纸片人”活起来|陶一萌 我看书时喜欢在脑海里想象主角乃至配角的形象,甚至会用粗糙的笔触画下来。所以,读完原著后,我会上网找改编电影进行比对。如果电影里呈现的角色形象和我想象中一致,我会产生极大共鸣,开心得不得了。反之则会有些失望,仿佛自己心中所爱的角色被世人误解了。我还会到处寻找书中人物的现实原型,或者书中场景的具体地点,这样我就离书里的世界更近一些了。

书籍的“背景调查”|叶昊文 我是豆瓣读书网的忠实用户,在打开一本书之前,我都要查看它的豆瓣评分、故事简介和目录。再翻阅一圈其他读者的短评,来确认这本书质量是不是足够高,风格和类型是不是我喜欢的。在学校泡图书馆时,我经常随机拿起一本书来看,却总遇不到合心意的书,浪费了时间。所以现在看书前我会长个心眼,提前做点功课。

说走就走的“文化苦旅”|左子玉 跟着书籍去旅行,是我阅读时的独特癖好。比如我爱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终于在上个暑假圆梦,请父母带我去了书中提到的敦煌。我把《文化苦旅》摆在行李最显眼的位置,一路揣着走向莫高窟。现实中的敦煌和书里有差异,很多地点并不对游客开放,但我依旧兴奋、满足。对了,沙漠里居然也卖冰淇淋,我买了一支,可好吃了。

跳着读,更有趣|李宣伊 我喜欢翻诗集,偏不爱一页一页往下读,而是随手翻,想到什么就顺手在纸页空白处用铅笔轻轻记下。不同于语文课上所侧重的赏析,我记下的大多是自己的感受,那些浅淡的铅笔字在我看来,就像窗外的枝丫一样摇曳生姿。

记录重读的每个日子|杨佩妤 我喜欢反复阅读同一本书,并写下我重新读完一遍的日期。我的书大多是爸爸借给我的,作为爱书人,爸爸不允许我在书上留下痕迹。所以,我只用铅笔在扉页轻轻记录一个日期。对于喜欢的书,每次读完都有全新的体验,我只要看一眼那个日期,当时的记忆和感悟就浮现在脑海里,就像打开了一把时光的门锁。

猜你喜欢
癖好苦旅生僻字
映雪红梅
生僻字里识青铜
癖好与人生
癖好与人生
挑战动物生僻字
扒一扒“爱加戏”的生僻字
集萌社
读书实践收获(3)
论余秋雨的“苦旅”情结
当地名遇上多音字,生僻字你能读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