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啊,读书笔记怎么写

2024-05-17 12:02唐文秀浙江省苍南中学教师
中学生天地(A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归类读书笔记中学生

文/唐文秀(浙江省苍南中学教师)

读书笔记,顾名思义,就是读书时做的笔记。往小里说,我们读有所感,随手在书的天头、地脚或者其他空白处写下的感想,是笔记的一种;往大里说,我们将阅读感受整理提升后写下的文章,也是笔记的一种。所以,读书笔记与读书相伴而生,可长可短,可闲谈可端坐,丰俭由人,兴致由人。

我们非常提倡中学生朋友多做读书笔记。它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是对阅读的帮助。大的不说,读书时有没有做读书笔记,至少在记忆效果上相差很大。很多时候我们如果不动笔墨,很容易读着读着就忘了读了什么,或者隔段时间之后忘了,再或者虽然没忘,但收效不大,这都太可惜,也太浪费。而且,书看完并不是阅读的结束,书合起来的那刻,我们的思考应该再延续下去,读书笔记就是这样一种延续。

第二是对写作的帮助。当下,不少中学生朋友的作文难免有些千篇一律,或者是素材打架,或者是思维打架,同质化现象严重,太多人挤在同一个区间。如何突围?做读书笔记就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通过读书笔记,积累了素材,丰富了语言表达,锤炼了思维,一举多得,写作能力自然获得提升。

具体来说,中学生朋友做读书笔记,有几种方案。

一是摘录式。这可能也是同学们使用率最高的方案。很多同学都为自己准备了一本摘录本,平时阅读所及,以为有趣、有用的文段,就将它摘录其中,在闲暇时翻阅浏览。它也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提升方法。我们都知道,写作从模仿起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觉得好的文字开始模仿,慢慢往下走,会越走越有样子。

从中学生朋友的需求出发,摘录的东西可以集中在两块,一块是好句好词,一块是适宜的素材。它们都能直接用到作文里,直观地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二是提要式。与摘录式不同,提要式读书笔记不是原文摘抄,而是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压缩、概括、归纳,比起摘录,提要式多了一层转录。这层转录相对而言,就是信息的再加工、再提取过程,阅读者的主观参与度会更高一些。而它的好处也正在于这一层参与度,因为阅读的参与度更深,无论是记忆的效果还是思维的锤炼都会更到位。

另外,如果说摘抄式的读书笔记更适用于对好词好句的收集整理,那么提要式的读书笔记会更适合于人物、事件、现象等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同学们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来做提要式读书笔记,比如给人物建个大事纪,为人物生平绘制思维导图,将各种社会现象列表进行归类对比,等等。

还有,素材也罢,好词好句也罢,摘录之后,非常必要做一下整理归类,如此会更有序。在我们的读书笔记本还不够厚的时候,我们没有这个烦恼,那个时候我们就像海绵,拼命地吸食营养,但随着笔记本越来越厚,倘若没有一定的归类,会产生幸福的烦恼,简而言之,记得自己记过,但就是找不到。翻检的时间花得越多,不耐烦指数越高,对读书笔记的意义和价值的怀疑也就越深。所以,一开始就做好规划,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此类痛苦。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的读书笔记本,同学们可以按图索骥,或者自制分类读书笔记本。分类的方式,可以以人物为专题,以学科为专题,或者以年代、国别等为专题,按需定制。

三是心得感受式。这种读书笔记,至少有两种操作方式:一种是批注眉批式,另一种是读书随笔。

批注眉批式,就是在书的边角空白处写上你的阅读感受,它是我们阅读时刹那间思想火花的闪现,虽零散,却颇多金句,也孕育着未来丰富的可能。古人在这一方面的尝试和积累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金圣叹批注《水浒传》等。我个人也喜欢随读随记的阅读现场感,那种弥散其中的一读一得的窃喜,“信可乐也”。

读书随笔就是大家说的读后感。它是在阅读结束或者阶段性结束之后,将整体的阅读感受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呈现。当我们将片段、零散的感受连缀成文,必有取舍与深化,这种阅读感受的再加工也是思维的再加工。读书随笔的写作,意味着我们的阅读走向深水区。

四是专题式。以兴趣为起点,我们可以将同一作家的若干作品集中阅读,或者由一个专题展开联读、对读。总之,随着我们在阅读上的越发深入,我们的读书笔记也开始摆脱了印象式的感受型抒发,而带上了研究色彩,呈现出专业气质。此类专题式读书笔记,可能是一篇小论文,也可能是一本大著作(或者以后会成为一本大作)。当我们的阅读越来越宽广,我们或早或晚会走到这一步。当然,有时候老师也会逼着你走到这一步。比如,当你们学完课内的《故乡》《孔乙己》《三顾茅庐》等篇目,老师也已经与你一起共读了《骆驼祥子》《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这时候老师可能就要开始与你一起整理小说知识,开展专题探究,并进行专题式写作。

其实,如果你认真看过初中语文教材,你会发现,这已是当下初中生必备的一个能力素质要求:七年级阅读《朝花夕拾》,从分篇阅读开始,设置“了解作者”的阅读任务,围绕“鲁迅”进行专题研读,以各种专题的形式对散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筛选和重组,最后形成自己的探究结果;八年级阅读《昆虫记》,以项目化推进阅读,借助其他科普书籍,通过制作介绍昆虫版面等相关阅读任务,在项目中理解科学探究精神、生命意识;到了九年级,有诗歌阅读,还有小说探究,可以写语言札记,也可以写读书报告……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电子读书笔记。它跟前几种并无不同,只不过记录手段是通过电子形式而已。电子时代的我们,或者是阅读电子书时做阅读笔记,或者是将手头的纸质文档转化为电子稿,都是电子式读书笔记。它的好处是特别容易归类、整理、检索,但它对硬件的要求有点高,起码在现在中学生朋友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并不容易随时随地携带电子产品,所以列于最后,作为补充。

总之,读书笔记,它引领深度阅读,助力思维提升,培养批判精神,实现写作能力进步。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落笔成熟一分,素材胜人一筹,思维高人一等。我们现在就开始积累与储备,开始自我提升,随着年岁渐长,我们的智识同步丰满。于是,等我们到了高中,发现高中教材里“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写一则语言札记”,或是“撰写一份自然著作或者科技论文的读书报告”,甚至“写一篇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综述”,当别人看到这样的题目两眼一抹黑的时候,你却可以信手拈来了。

有一天,我们参加高考,看到这样的题目,也有底气迎而不慌,只会心一笑: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2023 年新高考全国一卷第9 题)

亲爱的同学们,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写读书笔记也要趁早啊……

猜你喜欢
归类读书笔记中学生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