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航天中心医院)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特别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然而,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压力性损伤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认为仅仅是皮肤发红或擦破皮,过几天就会好转,殊不知这可能加重压力性损伤的症状。
压力性损伤,古时候被称作“席疮”,意为“久卧席褥而生”,老百姓通常称之为“褥疮”。这种压力性损伤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或压力与剪切力联合作用,导致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一个看似完好的苹果。虽然表皮上可能只有一个颜色发暗的小点,但当你切开它时,会发现里面其实已经大面积腐烂了。同样地,当人体发生压力性损伤时,尽管皮肤的真皮层相对坚韧,外观可能看似完好,但皮下脂肪可能已经坏死,肌肉组织也可能开始腐烂。
长期卧床、脊髓损伤、大小便失禁、脑卒中患者、老年人、ICU 患者、手术患者、营养不良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等。
(1)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出部位。
(2)仰卧位: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足跟部。
(3)侧卧位: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髋部、膝关节的内侧、外侧,内、外踝等部位。
(4)俯卧位:好发于耳部、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膝部、脚趾等部位。
(5)坐位:好发于坐骨、足底、肘关节等部位。
(1)压力: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压疮发生与压力持续时间、压力强度有关。
(2)摩擦力:破坏皮肤角质层,让皮肤更容易被外界刺激侵袭。
(3)剪切力:牵拉表皮层、皮下组织和深层血管,阻碍大片区域血液流动。
(4)潮湿:长时间的潮湿,导致皮肤韧性下降,造成细菌滋生。
造成压力性损伤的自身因素包括:营养不良、体温升高、年龄大、疾病、机体运动感觉障碍、吸烟等。
医疗器械使用不当也会导致相关性压疮的发生,或药物作用等。
1.导致患者皮肤受损,引起疼痛,降低生活质量。
2.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
3.影响疾病康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照护难度和家庭经济负担。。
做到5 个勤1 个好: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按摩,营养好。其中的勤翻身尤为重要,若患者皮肤一直发红,说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反而会加重损伤的严重情况。因此,翻身是缓解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陪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操作,每1—2 小时翻身1 次,必要时30—60 分钟翻身1 次。并且每次翻身不能拖、拉、拽,只能轻抬,以免蹭破皮肤。当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床头不超过30°,减少在骶尾部和足跟部产生的剪切力,以5°—30°为宜。侧卧位时,避免90°,最好使人体与床面呈30°,在后背垫体位垫,胸前抱一软枕,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可加大支撑面,起到支撑的作用。
严格保持床单及患者受压部位衣物的清洁、平整、无皱褶,避免与皮肤产生摩擦;有条件者,检查全身的皮肤,尤其是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尽量避免红斑区域再受压。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被服时,动作须轻柔。
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被服的干燥,尤其是对大小便失禁、分泌物多及出汗的患者,陪护人员应及时洗净并擦干其身体,动作要轻柔,避免力量过大擦伤皮肤。使用便器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以软纸、布垫,防止皮肤擦伤。不可使用破损的便器。对患者的皮肤要做好护理,陪护人员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状况。对于冬天皮肤干燥且有脱屑的患者,可为其选用皮肤乳剂或涂少量润滑剂,避免干裂出血。使用有隔离功能的产品来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暴露在过度潮湿的环境中。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陪护人员应每日对其进行各关节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根据需求使用各种预防垫,包括使用气垫床、海绵垫、乳胶垫、荞麦皮枕头、翻身枕、足部护垫等,如果患者是腰椎或者脊柱等病因导致的卧床,选用气垫床前咨询专科医生。
营养不良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严重程度以及愈合时间有关。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积极补充营养,促进损伤愈合。
(1)补充高蛋白。高蛋白食品能增加皮肤的韧性。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为鱼、肉、豆、蛋、奶及其制品。
(2)补充高纤维。患者长期卧床使得肠蠕动减少,容易引起便秘问题,多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芝麻油、豆油、菜籽油等,有润肠功效,利于缓解便秘;选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
(3)补充高维生素。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粗粮、豆类、瘦肉、动物内脏、新鲜蔬菜等。
总之,长期卧床不但会导致压力性损伤,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患者在身体允许条件下尽可能适当活动,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