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胖为美”到肥胖精神恐慌

2024-04-29 09:24主笔傅昭仪
人人健康 2024年7期
关键词:肥胖症身材体重

主笔/傅昭仪

减肥是一个从来不缺热度的话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起人们的讨论。前不久,著名演员贾玲的新片《热辣滚烫》上映,为了塑造角色,她要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跟随主人公乐莹的人生完成瘦身100 斤的壮举,根据片尾公布的减肥日记,贾玲从210 斤瘦到了109 斤。她在社交媒体晒出减肥瘦身后的海报,随即霸占了热搜,在获得人们惊叹的同时也重新带动了一波减肥热。一时间,“健身房需提前预约”“减肥产品热销”“拳击馆开门红”等新闻接连不断……

近年来,“以瘦为美”的确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审美,从少男少女到大爷大妈,似乎身边的人不是正在减肥,就是在减肥的路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减肥产品也层出不穷。人们除了在面对幼童时仍旧以“白白胖胖”作为赞美的词汇,大多时候对“胖”的评价是贬大于褒。但曾几何时,“胖”也被认为是美的表现。

“以胖为美”的时代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们生存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拥有壮实、健硕的身材,能够在猎取食物、繁殖延续种族上获得更大的优势。著名的奥地利母神雕像就是丰乳肥臀的样子。

在欧洲中世纪,丰满的身材象征着权力和富有。频繁的饥荒和灾难导致大部分人无法稳定地得到丰富的食物,只有贵族或非常富裕的人才能“毫无节制地饮食”,所以,丰满甚至肥胖的身材被认为是一项特权,是上等阶层最直观的标志。在这一时期,减肥不是问题,如何变得更丰满、更胖才是问题。

中国古代也出现过“以胖为美”的时期。《诗经》中咏赞的美人,无论男女,都是高大肥硕的,“硕人”常常就是“美人”的代名词,常有美人“硕大且 ”“硕大且俨”“硕大且卷”之说,如《唐风·椒聊》:“彼其子兮,硕大无朋;彼其子兮,硕大且笃。”描述的正是女性体态壮硕厚实的样子。《楚辞·大招》中也曾用“丰肉微骨”“曾颊倚耳”来描写女性的美态。

唐代历来被视为“以胖为美”的典型时期,可以说“胖”已成为人们对唐代社会审美最直观的认识,甚至上升为唐代的标志性符号之一。但其实,唐朝对“胖瘦”的审美并非始终如一的,唐代流传下来的名画,像《簪花仕女图》或者《步辇图》中的女性,都很苗条。学者认为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出现很短暂,只是在武后主政到安史之乱前比较流行,这可能与物质条件的丰厚和国家文化的开放有关。而且盛唐的“以胖为美”并不是今天人们认为的肥胖臃肿,而是丰腴丰硕的康健之美。即便是“以胖为美”的代表人物杨贵妃,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肥胖,历史学家经过多年研究与梳理,发现在史料中的杨贵妃形象是“纤 中度”,胖瘦适中,丰而不满,艳而不妖。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以胖为美”更多的是看重“胖”所代表的力量、富有、健康,是一种社会观念的附着,而当这种社会观念发生改变时,“胖”就会变成人人喊打的对象。

近代以来,社会重视生产效率,肥胖开始和“迟缓”“懒惰”“愚笨”等负面评价联系在一起。欧洲人开始调整饮食结构,计算食品重量,发明形形色色的减肥食谱,当时醋和柠檬被普遍奉为减肥圣品。19 世纪的欧洲,为了拥有苗条的身材,贵妇们曾推崇“束腰瘦身法”,任何一位端庄女性都必须穿着采用木板、鲸骨或金属制成的束腰内衣,从乳房之下紧紧勒到胃部,绑紧勒带,紧紧箍扎,直到两肋出现长而深的伤口,深入肌肤,甚至因此而死亡。然而,为了身材的美丽,欧洲贵族女性还是趋之若鹜。为了了解瘦身成效,称量体重成为欧洲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国作家莫泊桑在小说中提到,法国的交际女郎把称体重看成每日清晨必修功课。作家左拉更是将他4 天减肥4 公斤,3 个月减肥近24 公斤视为“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维多利亚时期的紧身束胸

所以说,人们对于“胖”“瘦”的审美观念总是变化着的,它往往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有着极大关联。

除了审美标准的变化,现代人对“胖”的评价还来自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当肥胖成为一种疾病

从上文可以看出,古代人们对于肥胖的评价和疾病的关系并不大,虽然在古今中外的各国文献中,早已有了肥胖致病的记载,但在生产力低下、战争、灾乱频发的年代,普通人能吃饱肚子已是不易,除了上层贵族,身体能够肥胖到影响健康的情况并不多见。

1751 年,在法国出版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业的理性词典》中第一次出现了“肥胖症”条目,即“身体过度丰满”,是一种与“消瘦相反的疾病”。不过这里的肥胖症仍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社会观念中的“病”,这种病偏向于女性和穷人。肥胖的男人较少被认为是肥胖症患者,而肥胖的女人常常受指责;穷人的肥胖是“病”,而银行家和富商的大腹便便反而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工业革命后,大规模运输食物成为可能,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食物运输变得廉价而迅速。19 世纪60 年代,人们发明了防腐剂,食物可以储存更长时间;1903 年,人们发现了反式脂肪酸,并将其大量运用于销售的包装食品、餐厅的煎炸食物中,使其保存几个月都不会坏;1916 年,超级市场出现,糖、脂肪、碳水成了人们唾手可得的能量。食物的极大丰富加上工作节奏的加快、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以及运动的缺乏,使得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反对肥胖的浪潮开始出现。

1950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物理学家约翰·葛夫曼认为胆固醇含量与冠心病的关系很大,并且发现血液中含有胆固醇的脂蛋白与心脏病有关联。早期研究认为,肥胖和血液脂蛋白有关系。而对高血压、高血脂的研究也证实,肥胖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1984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症列入疾病分类名单,1997 年,首次将肥胖症定义为疾病——肥胖症,这是一种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受遗传和环境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研究的深入,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生物医学中心-医药》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研究发现,过度肥胖与2 型糖尿病、14 种循环系统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5 种消化系统疾病、3 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6 种消化系统癌症、子宫癌、肾癌和膀胱癌共35 种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肥胖在人们的眼中也成了众病之源。

那么体重达到多少才算肥胖?1972 年,安塞尔·基的《慢性病日记》正式将BMI(体重指数)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其使用方法是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WHO 认为,对于18 至65岁的人来说:BMI 在18.5—24.9 为正常;BMI 在25—30 时为超重;BMI 超过30 则为肥胖。

2023 年发表的《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 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中国目前的超重者占34.8%,肥胖者占14.1%。不止中国人在长胖,全世界的人都在发胖。据WHO 估计,从1975 年到2016 年,全世界的肥胖率几乎增加了两倍。目前,全球有10 亿人患有肥胖症。据世界肥胖联盟(WOF)估计,2035 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达到19 亿,每4 人中就有1 人肥胖;儿童肥胖预计在未来10 年将增加60%,到2035 年,全球将有近4 亿肥胖儿童,比2020 年增长100%。这些数字说明,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病”。

减肥浪潮下的肥胖恐惧

当下,肥胖带来的诸多健康危害和“以瘦为美”的现代审美标准,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减肥大军。

对于肥胖症,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限制饮食、体育锻炼、中医针灸治疗、药物治疗等。近年来,轻断食、不吃主食、生酮饮食、吃减肥代餐、打减肥针等成为受人追捧的减肥新手段。过于肥胖固然对健康无益,但不合理的减肥方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原本超重肥胖的患者,为改善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有减轻体重的迫切需求,但因过度追求短期体重下降,很多人采用快速减肥方法之后无法长期坚持,结果导致体重反弹,体脂率上升,健康指标反而更差。

此外,对“瘦”的过度追求还会导致畸形审美,引发身材焦虑。前几年,“A4 腰”“锁骨养金鱼”“反手摸肚脐”“反手摸耳朵”“漫画腰”等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风靡一时,无数人争相效仿,挑战成功则罢,但凡达不到别人眼中“美”的标准,心理就会产生压力。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自己的身材不够完美而产生焦虑,甚至感到尴尬、羞耻,陷入“身材焦虑”当中。

某移动社交平台曾对近万名网民进行抽样调查,发布了《2021 网民身材焦虑报告》。报告显示,54.1%的网民有身材焦虑,46.4%的网民认为自己太胖,需要减肥,25%的网民每天称一次体重。同时,高达七成的网民认为肥胖影响社交,三成的00 后则正在因肥胖而变得社恐。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热衷于减肥的人原本体重是正常的,只是为追求骨感而去尝试各种减肥方法,如节食、催吐、抽脂,结果不合理的减肥反而造成肌肉流失、营养不良、月经紊乱,甚至患上厌食症或暴食症,吃饭这件寻常的事从此变得痛苦和纠结。还有一些体重本来正常的女性,因为害怕长胖,盲目减少主食,降低正餐的热量,两餐之间感觉饥饿之后,又无法克制地进食甜食、零食和奶茶甜饮料,最后反而减少了营养素摄入量,增加了体脂率,效果和预期南辕北辙。

人们对肥胖的恐惧和对“瘦”的过度追求也阻碍了审美多样化,对较胖的人造成了伤害。数据显示,较胖的人受到校园霸凌、职场歧视的概率更大,这样会让受害者将此态度内化为羞耻和自卑,加重体重堆积,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甚至产生自杀信念。瘦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社会普遍认为胖与丑陋等形象有关,这种审美就不再健康。

肥胖的合理治疗

3 月4 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让我们讨论肥胖和……”,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的重视,关注肥胖,控制肥胖。

要科学合理治疗肥胖,首先要明确肥胖的病因。现代人发胖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力的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吸收,容易导致脂肪堆积。长时间的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引发激素型过劳肥。还有很多时候,明明生理上不觉得饿,但为了缓解情绪会出现情绪化进食。睡眠不足也会导致体内调控饥饿的荷尔蒙发生显著的变化,让人感觉到强烈的饥饿感,进而导致摄入的热量增多。

对大多数肥胖患者来说,“管住嘴”和“迈开腿”仍然是最佳的选择。

首先是管住嘴。肥胖的产生是因为吃进去的热量大于被代谢掉的热量,要想达到减重的效果,就得让吃进去的热量小于代谢掉的热量,所以最关键的方法就是要合理限制饮食。根据2024 年版中国肥胖食养原则和建议,一个成年男性每日的热卡摄入量应该在1200—1500 千卡,而女性应该限制在1000—1200 千卡。

其次是迈开腿。针对肥胖人群,运动原则是以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最好能在每周完成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 次),同时进行2—3 次的抗阻运动(每次10—20 分钟),争取每周内通过运动消耗的热量能达到2000 千卡以上。

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最好还是咨询医生意见,制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减重方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减肥不是目的,健康美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猜你喜欢
肥胖症身材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称体重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小身材 大艺术
“枣核形身材”是怎么形成的
快把她们遮肉显瘦的攻略交出来!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3步曲之身材恢复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