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

2024-04-29 04:37李志鸿
关键词:赫鲁晓夫播种面积苏联

李志鸿

(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赫鲁晓夫关注农牧业,对玉米情有独钟,继而在全国推广玉米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玉米热潮”,其来势之猛、规模之巨、影响之深,也是世界农业史上前所未有的。

1953年9月,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在赫鲁晓夫看来,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而“畜产品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大规模种植玉米无疑是解决该问题的捷径。自1954年至1962年,苏联玉米播种面积从430万公顷扩大到3700万公顷。扩种玉米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体农庄庄员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产量很低,不少地方一无所获。玉米播种面积的扩大影响了小麦生产,破坏了传统的牧草生产,造成粮食减产、饲料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下,“玉米运动”逐渐低落下去。

——摘编自孔凡方《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玉米原产于美洲,是一种高产农作物,新航路开辟后玉米从美洲传入欧洲、亚洲,提高了粮食产量。赫鲁晓夫之所以在苏联种植玉米,主要与苏联的农业政策有关。农业问题一直是苏联战后初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由于长期执行“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苏联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甚至低于帝俄时期。从1953年赫鲁晓夫掌权以后,他就正式提出了应该大面积播种玉米的倡议。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期间参观了以种植玉米而驰名于世的加斯特农场,更加坚定赫鲁晓夫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的想法。

蘇联种植玉米的特点。首先,这场运动是由最高领导人亲自推动的,是自上而下,举全国之力而进行的。其次根据“在赫鲁晓夫看来,解决苏联农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畜牧业”可知,种植玉米运动与畜牧业联系密切。再次从结果看,“高寒的西伯利亚不适宜玉米的生长,产量很低,不少地方一无所获”,说明这次运动收效甚微,最终以失败告终。

究其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自然规律。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苏联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而苏联1955年后在扩大的播种面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适于种玉米的,这些地区的夏季总是气温偏低,而玉米生长需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再加上当时的农业科技水平低下,苏联甚至连大量的农用化肥都供应不足,所种植的玉米大量减产甚至颗粒不收,实属意料之中。其次,赫鲁晓夫在大种玉米运动中的激进主义、主观主义、瞎指挥和行政命令的领导方法,同样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

“玉米运动”的失败,不仅给苏联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危害,也使赫鲁晓夫个人在苏联人民中间彻底丧失了威信,最终影响到了他的政治前途。

猜你喜欢
赫鲁晓夫播种面积苏联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将减少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