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雅 王世强 唐民 李丹 谢子靖 刘遥 高明珠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4YBC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20T130489);株州市社会科学课题(ZZSK24228)
引用本文:刘湘雅,王世强,唐民,等. 全科医生视角下影响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质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19):2312-2318.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3.[www.chinagp.net]
LIU X Y,WANG S Q,TANG M,et al.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in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4,27(19):2312-2318.
?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4.0 license.
【摘要】 背景 体医融合是推动社区居民健康的基础环节,也是助力社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全科医生又是践行体医融合服务的落脚点与着力点,但目前缺乏基于全科医生视角的影响社区医疗机构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相关研究。目的 研究全科医生对影响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理解和看法,旨在为社区更好地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于2023年3—4月,通过目的抽样法,在湖南省株洲市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1名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一对一”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借助内容分析软件Nvivo 12.0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文本转录、分析单元形成、内容编码以及主题提炼。最后利用描述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逻辑分析,掌握全科医生对影响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理解和看法,并归纳总结出访谈主题。结果 影响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内容可归纳为4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体医融合服务环境亟待优化(场地供给不足、氛围滞后、宣传不足)、全科医生能力亟待提高(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不足、开具运动处方能力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乏力(体医融合相关培训活动匮乏、经费划拨不足、人力资源短缺)、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认知不足(患者对体医融合疗效认知不足、患者对体医融合风险认知不够)。结论 社区全科医生在体医融合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促进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更好地发展,亟须优化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环境;提高全科医生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与开具运动处方能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保障力度;提升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的疗效和风险认知。
【关键词】 全科医生;社区卫生中心;体医融合服务;认知;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192.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453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Health Services in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
LIU Xiangya1,2,3,WANG Shiqiang1,3*,TANG Min4,LI Dan1,3,XIE Zijing1,3,LIU Yao1,3,GAO Mingzhu 1,3
1.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
2.Zhuzhou Central Hospital,Zhuzhou 412007,China
3.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Health and Sports Fitness,Zhuzhou 412007,China
4.No. 2 High School of Zhuzhou,Zhuzhou 412007,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Shiqiang,Associate professor/Doctoral supervisor;E-mail:suswsq@163.com
【Abstract】 Background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is essential for promoting the health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s,and practitioners are the foothold and focus of physical medicine integration services. However,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arrying out physical medicine integ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nderstanding and views of practitioners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service of physical medicine in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community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service of physical medicine. Methods In March and April 2023,11 practitioners from 5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Zhuzhou city,Hunan Province,were selected as survey subjects by means of an objective sampling method. The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one-on-on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community practition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tent analysis software Nvivo 12.0,text transcription recording,analysis unit formation,content coding and theme extraction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interview content. Finally,the interview data were logically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o capture GPs'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s of th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dy-health integration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and to summarize the themes of the interviews. Result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services in communities can be summarized into 4 themes and 10 subthemes. There was an urgent need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environmen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insufficient site supply,lagging atmosphere,and insufficient publicity),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actitioners(insufficient cognitive abilit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the ability to issue sports prescriptions),lack of support in community hospitals(lack of train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medicine,insufficient fund allocation and shortage of human resources),and lack of patient cogni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medicine(patients have poor cognition of the efficacy of body-medicine integration,and patients have poor cognition of the risk of body-medicine integration). Conclus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service ability of community practitioners. To promot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integrated services,it is urgent to optimize the service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integrated services,to improve practitioners' integrative cognition ability and exercise prescription ability,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and to improve patients' awareness of the efficacy and risk of 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services.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tioners;Community health centers;Physical and medical integration services;Cognition;Qualitative study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与慢性病患病率的显著上升,居民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旨在进一步加强体医融合与非医疗等健康干预,从而为全民健康奠定基石。此外,健康中国战略还明确提出“基层”与“预防”两大重要命题,从而将健康治理重心下移,转向了基层社区体医融合层面。体医融合是在政府主导下,由体育部门、医疗部门及其他多元主体“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综合运用体育和医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对全人群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各阶段,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模式[2]。随着我国体医融合不断出台保障性政策,加速体医融合朝着社区基层体医融合转向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学者已从产业链整合[3]、利益相关者[4]、服务模式[5]等视角对社区体医融合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策略,但多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地分析,缺乏服务供给主体微观视角的研究。作为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守门人”的全科医生,是基本公共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工作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全科医生的认知作为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工作关键影响因素,是保障高质量体医融合服务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本研究拟运用描述现象学等研究方法,探讨全科医生对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影响因素的认知与态度,以期为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3年3—4月,利用目的抽样研究法,选取在湖南省株洲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的11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不同区域、不同規模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保证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与多样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选择标准为:(1)城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渌口区、天元区、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中每一行政区选择1所;(3)以床位数差异选择不同规模医疗机构。最终选择天元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荷塘区茨菇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芦淞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峰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渌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共5所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本研究对象的标准为:(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全职全科医生;(2)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时间满3年;(3)自愿参与研究。通过数据饱和度来决定本研究样本量,当资料分析过程中不再出现新的编码与主题时,则可停止访谈与数据收集[6]。本研究全程保持公平、公正、自愿、客观、有益、尊重隐私的基本原则,本研究已通过湖南工业大学科研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30402)。
1.2 数据收集处理
根据本研究目的,通过文献阅读,参考、采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反馈意见[6-7],编写本研究的访谈提纲。选择3名符合要求的全科医生实施预访谈,结合预访谈结果,对访谈提纲进行再次修改完善。最终整理的访谈提纲如下:(1)您是否赞同通过体医融合为病人提供服务?(2)您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体医融合干预有什么意义?(3)您是否接受过体医融合的相关培训?有哪些收获?(4)您认为患者对接受体医融合干预持怎样的态度?主要限制因素是什么?(5)从您个人角度来看,您觉得限制体医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从您的患者角度来看,您觉得限制体医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哪些?(7)从您工作的医院角度来看,您觉得限制体医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您觉得如何更好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体医融合?研究者在进行正式访谈之前需要加强跟受访者的深入沟通和交流,通过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的主要目的以及耐心回答受访者的提问帮助其消除内心的疑虑,进而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8-9]。于正式访谈前1 d,征得受访者的同意,确保受访者对访谈的基本内容与注意事项熟知。次日,研究者同受访者于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实施“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每次访谈开始之前,研究者都要说明需要录音留存访谈内容,并让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总体访谈时间控制在30~45 min。整个访谈过程中,研究者都始终尊重受访者的任何表达,不对其语言添加任何评判,也不施加任何主观干预和诱导,主要通过提问与补充等访谈技巧掌握细节内容。此外,时刻观察受访者的自我感受与情绪变化。为了保护受访者的个人隐私,本研究将姓名通过编号进行替代。
1.3 数据整理分析
研究通过Nvivo12.0分析软件、内容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过程如下:(1)24 h内将访谈录音材料转化为研究的文本资料,并检查转录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将资料导入Nvivo12.0分析软件;(2)摘录出与体医融合服务影响因素相关且有意义的内容界定为最小分析单位的分割点,从而形成分析单元;(3)标注文本资料中反复出现的有关体医融合服务影响因素的陈述与现象等并进行编码与归类,提炼出初级主题;(4)通过反复阅读原始资料,加强其与现有主题框架的比较归类,并进行修改完善;(5)通过对提取的体医融合服务影响因素初级主题归纳整理,研究团队最终共同确定本研究最终主题。
2 结果
2.1 受访对象概况
研究者对第10份文本资料展开分析时,便没有出现新的初级主题,随后继续对1名受访者进行访谈,文本资料分析仍然没有出现新的初级主题,访谈过程随之停止。在11名全科医生中,男6名,女5名;年龄为33~55岁,平均年龄为(44.6±6.5)岁;6名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5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3名为医师,3名为主治医师,3名为副主任医师,2名为主任医师;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数量分别是3、6、2名;社区医疗工作年限为5~25年,平均年限为(14.5±7.5)年。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编号 性别 年龄
(岁) 所在机构 学历 职称 工作时间(年)
受访者1 男 43 社区卫生服务站 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22
受访者2 女 4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科 主治医师 19
受访者3 女 33 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科 医师 5
受访者4 男 4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科 副主任医师 24
受访者5 男 41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专科 主治医师 17
受访者6 女 5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科 主任医师 24
受访者7 女 46 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科 主治医师 12
受访者8 男 3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科 医师 8
受访者9 男 55 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科 主任医师 25
受访者10 女 42 社区卫生服务站 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19
受访者11 男 4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专科 医师 9
2.2 访谈主要结果
访谈共提炼出4个主题以及10个亚主题。其中,主题一包括3个亚主题,主题二包括2个亚主题,主题三包括3个亚主题,主题四包括2个亚主题。
2.2.1 主题一: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环境亟待优化。
2.2.1.1 体医融合服务场地供给不足:通过对全科医生访谈得知,社区体医融合场地设施建设在促进社区体医融合服务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先导作用,但由于体医融合场地建设目前还未被真正纳入众多社区服务管理范围内,为此社区平时较少关注体医融合场地设施的建设,导致多数社区缺乏体医融合服务场地供给的现状。受访者4:“有时候社区居民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想到社区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但是却经常因为没有相关场地而最终只好选择放弃,社区体医融合基本场地保障问题还是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的。”受访者7:“我们社区在体医融合场地设施配置与改善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体育场地与医疗服务场地没有进行实质性融合。”受访者11:“总的来说,社区体医融合场地供给质量参差不齐,供给数量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进行体医融合相关活动的需要。”
2.2.1.2 体医融合服务氛围滞后:全科医生在访谈中表示,如今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环境滞后,良好的服务环境是保障体医融合顺利开展的基础,滞后的服务环境已经使全科医生在工作中经常感到举步维艰。服务环境的营造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从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体医融合环境来看,社区开展体医融合工作还存在较大阻碍。受访者1:“社区还没有建立体医融合的服务保障的地方标准体系,这导致缺乏相应的依据,体医融合实践过程难以顺利推进。”受访者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承担的疾病预防与管理等工作已经相当繁重了,每一位全科医生的日工作量都非常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承担优化体医融合环境的任务。”受访者5:“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在运动处方制定方面还不够专业,還需要夯实很多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否则会最终影响体医融合的效果。”
2.2.1.3 体医融合服务宣传不足:通过访谈多位社区全科医生得知,目前社区体医融合宣传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各类体医融合宣传活动缺乏,对于亚健康人群健康恢复方案缺乏合理设计,体育等非医疗干预知识与方法传递过少等,导致居民对体医融合相关的资讯与信息了解和认知不足。受访者2:“社区开展体医融合宣传渠道缺乏差异化,通常还是采用的传统宣传渠道,而微博、抖音、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应用较少。”受访者5:“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体医融合知识宣传极少,居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缺乏,传统通过吃药打针治病的意识还十分牢固。”受访者8:“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对体医融合理念的认知还不够,距离全民健康目标还存在差距,媒体在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方面还不够主动,亟须通过电视、网络、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普及体医融合知识。”
2.2.2 主题二:社区全科医生能力亟待提高。
2.2.2.1 社区全科医生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不足:体医融合服务本质是将体育运动与医学防治有机结合,发挥体育运动助力医学防病治病的独特价值,进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然而通过访谈发现,在社区体医融合服务实践探索中,社区全科医生普遍还存在着对于体医融合内涵认知不足的棘手问题,这必然会阻碍体医融合供给质量的提升和健康促进效应的发挥。受访者6:“受到传统体育的思想禁锢,社区医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还依旧定格在极端的竞技体育层面,忽视了体育运动蕴含着强身健体的本质属性,对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对通过体育运动有效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认知还十分缺乏。”受访者9:“当疾病出现时,全科医生普遍都倾向于利用药物等传统医学手段实施康复治疗,还未能认识到运动是良药的现代健康理念,基本不会运用体育运动等各类非医疗手段进行疾病的预防和干预。”受访者10:“依据现代运动康复学的思想和理念,针对诸多慢性疾病比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高血压等,通过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开展个性化运动处方指导,患者疾病状况应该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然采取的是传统单一药物治疗方法,没有真正让体育运动发挥其防病治病的功效。”
2.2.2.2 社区全科医生开具运动处方能力缺乏:作为社区全科医生,即使拥有医学话语权,如果不了解体育的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的价值功效[10-11],不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开出的运动处方是不科学、不规范,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通过访谈发现,我国社区全科医生普遍存在平时关注运动处方太少,且空余时间也很少自主学习运动处方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些都导致其存在运动处方能力方面不足的问题。受访者5:“我自己对于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等体育运动专业知识还相当匮乏,无法对患者进行科学运动方面的有效指导。”受访者7:“我对运动处方内容的理解主要是限于身体活动,比如让患者进行走路、提重物、爬楼梯等较为常见的一般性体力活动。”受访者10:“在我看来,运动处方中的运动必须是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方式,为此我推荐社区所有患者开展诸如各类高强度运动与间歇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其运动能力与摄氧能力。”
2.2.3 主题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乏力。
2.2.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医融合相关培训活动匮乏:当谈到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科医生平时有关体医融合方面的培训活动时,数位全科医生均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他们体医融合培训方面支持不足。当被问到是否可以借助网络运动处方数据库中的方案对社区居民提供运动处方指导时,全科医生则表示此网络运动处方数据库可作为较为便利和有效的辅助方法,但是其使用者需要通过参与一定相关培训并考核完成才能够有效胜任。因此,社区全科医生提出希望能够参加一系列体医融合专项培训,从而提高自身运动处方指导、体医融合认知等方面的能力。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体医融合方面的培训活动还太少,无法满足全科医生的需求。受访者10:“我们社区的全科医生在运动处方指导、体医融合知识教育等方面能力还存在不足,我们以前都未真正系统地学习体医融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需要通过培训来进一步提高。”受访者1:“如果要使用网络运动处方数据库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的话,首要问题就是加强我们医生在体医融合方面相关的系统化培训。”受访者8:“全科医生面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健身指导,首先必须自身夯实好体医融合的基本知识。”
2.2.3.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支持不足:经过与多位全科医生进行访谈后了解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来源缺乏,甚至还十分紧张,尽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政府资金支持,但此类资金投向仅能够满足基本医疗设备配置与维持其日常运转。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了诸如体质监测、预防保健、运动处方、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因此获得的经费却极为有限。如果体医融合这类服务未能获得政府专项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体医融合服务工作的开展将难以有效进行。受访者1:“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相关工作需要一定资金作为经济保障,比如需要增加社区医护人员的报酬,以及体医融合知识宣传、科学健身讲座活动、体质健康测试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受访者5:“我们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在积极考虑为社区居民提供体医融合系列服务,但是实际经济状况目前还存在很多差距。”受访者8:“近年来,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自身医疗收入来源等方向遇到很大的限制,实在是无法拿出多余资金再去做体医融合服务这件事。”
2.2.3.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短缺:当前,体医融合服务存在明显人才瓶颈,尤其是具有适合不同人群“评估测试—开具运动处方—处方执行”流程与标准的跨界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稀缺。通过对全科医生访谈发现,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社区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就诊、医疗等一系列工作和服务已经让全科医生倍感疲累,而开展体医融合教育与指导等服务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进一步耗费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力资源构成情况而言,社区开展体医融合服务工作在人力资源上还存在较大困难。受访者1:“我们生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本来就过少,他们面对普通慢性病患者就诊、医疗就已经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并且目前社区医护人员配套已经非常紧张。”受访者3:“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面对一系列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提供的醫疗工作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社区全科医生目前的工作负荷过重,难以再有精力去做体医融合服务这类事情。”受访者5:“目前社区疾病患者过多,医护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多数患者为老年人群,且存在手脚行动不便与视力听力不好等健康问题,这也导致我们工作节奏和效率放慢许多。”
2.2.4 主题四:社区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的认知不足。
2.2.4.1 患者对体医融合疗效认知不足:社区全科医生在访谈中表示,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疗效认知是影响体医融合需求的一大重要因素,尽管国家及地方政策鼓励开展体医融合服务,但是社区患者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一时间还未能全面认识到体医融合的真正疗效。受访者4:“我们社区有一位高血压患者,他认为高血压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只要适量用药控制得当就好,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对于通过科学运动处方进行治疗极为排斥。”受访者6:“记得社区一位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脑卒中患者,后来康复后回到家里生活,医生经常建议他定期到社区进行体质健康监测,但他一直觉得没有什么效果,认知顶多就是了解下身高体重而已。”受访者9:“社区有一位老年患者,我们建议她上午十点左右或下午三点左右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她以人本性为中心,认为她的锻炼方法是正确的,对我们的运动处方不太重视,加之缺乏科学的运动知识,经常出现严重的脚踝损伤与膝关节损伤等伤病。”显然,患者对体医融合的疗效认知情况不容乐观。
2.2.4.2 患者对体医融合风险认知不够:通过对全科医生进行访谈发现,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风险认知是有效开展体医融合服务的前提条件,国家倡导体医融合服务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人民的健康,但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殊性,在运动中也伴随着一系列风险,社区患者通常不太注意,忽略了体医融合中潜藏着的风险问题。受访者1:“社区居民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要我们经常参与运动,就能保证自己不会受到伤病风险的困扰。”受访者5:“我们社区居民对体医融合风险认知过高,认为体育锻炼中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最好的办法是远离运动。”受访者6:“社区多数居民对体医融合风险认知还明显不足,有些甚至认为体育运动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仅需要自己注意一下就好。”
3 讨论
3.1 优化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环境
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环境是社区信息、服务质量及各类能量交互传导的载体与通道,目前随着健康的日益科学化发展,将促使多种健康干预相关的信息与服务等交流逐渐频繁,这为社区体医融合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12]。建议加强体医融合服务场地设施供给力度,尤其是与运动处方相关的配套检测设备,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体医融合现实需求;优化提升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服务氛围,为社区体医融合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时间空间等条件;加强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居民对科学体育锻炼价值的认知水平,培养健康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同时推动政府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使其在制订规划与实施政策时把体医融合理念嵌入其中,可以把运动处方与社区体育相关的医疗健康服务项目纳入城市基本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范畴之内,从而利用政策更好地推动社区体医融合服务落地实施。
3.2 提高全科医生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与开具运动处方能力
目前,我国患者对社区全科医生比体育行业从业者有着更高的信任度,导致医生在居民个人健康方面具有更大的话语权[13]。那么,在体医融合服务发展过程中,社区全科医生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与体医融合联系密切的体医融合认知能力与运动处方能力。但是目前社区全科医生在体医融合认知与运动处方层面的能力还较为落后,亟须改进和提升。其中,体医融合认知能力提升建议:一是加强学习,夯实体医融合知识和技能。社区全科医生要尽量提供保障运动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医务监督,深刻认识体育运动与居民健康的内在关系。二是要牢固树立“以治病为导向转变为以居民健康为导向”的大健康观,将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现代理念贯穿到社区全科医生生活与工作的全过程之中。三是加強社区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观的教育引导,提升体医融合的全过程与全覆盖的整体认知水平。加快实现惠及社区每一人群与全生命周期中每一时期高质量和可负担的疾病预防治疗与身心健康促进等体医融合服务内容。
此外,针对社区全科医生运动处方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需要抓住各种机会努力学习运动处方知识与技能,制定科学运动处方进而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从体医融合科学健身方面来说,社区全科医生要不断为居民提供体育运动功能筛查,运动功能评价以及根据医疗体检报告与运动功能评价报告制定运动处方等一系列延伸服务内容,通过科学合理评价与针对性科学运动指导,保障社区体育与医疗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能真正体现体医融合成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理念与健康水平,逐步探索契合当地需要的“运动—测试—评价—指导”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新体系,为不同居民制定运动处方,让健康居民保持健康,亚健康或慢性病居民能够缓解病痛、恢复健康,进而高效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助力体医融合的真正实现。
3.3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支持保障力度
体医融合作为基层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新需求,也是我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与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尽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进的体医融合受到场地、人才等多方制约和阻碍[14],但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只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因地因时制宜,聚焦本社区体医融合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及卡点,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支持保障,才能不断提高其体医融合服务的质量。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经常开展体医融合培训活动,让社区全科医生不断接受体医融合的新理念与新技能,为未来科学指导居民参与科学健身提供保障;二是多渠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医融合服务筹集资金,让体医融合获得多方资本的支持,进而保障其经费收入的稳定性;三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的配备,缓解目前社区医护人员等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进而通过充足的人力资源为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提供人力支持。
3.4 提升患者对体医融合服务的疗效和风险认知
在体医融合服务疗效方面,学者发现体医融合能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等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15-17]。对于普通老年人来说,通过科学体育锻炼也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促进作用。为此社区要加强教育和引导,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讲座及典型案例教育等方式让社区居民能够清楚认识到体医融合的真实疗效,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体医融合价值认知。在体医融合风险方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与治理,做好医务监督保障工作;居民要不断提高对运动风险的认知程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估计体医融合服务过程中的风险,培养科学理性的运动
习惯。
由于受到研究过程中客观条件的束缚,本研究仅选取了株洲市社区全科医生作为访谈对象,且访谈对象没有涉及乡镇卫生院等机构的全科医生,因此研究结果对株洲市农村地区及国内其他基层社区的适用性仍然有待商榷。此外,社区居民是接受体医融合服务的主要群体,后续研究可以尝试从社区居民视角出发,了解其对体医融合服务的态度和诉求,进而从需求方视角探究影响社区体医融合服务的因素,为深入推动基层体医融合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4 小结
作为居民健康防未病、治已病的重要方式,全科医生应全面提升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针对体医融合服务,虽然我国出台了很多体医融合相关政策,遗憾的是,政府机构对体医融合认知浅薄化,缺乏体医融合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案例。在后续的研究中,聚焦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和患者3个维度,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资政报告,做好体医融合服务,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作者贡献:刘湘雅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撰写;王世强负责论文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唐民、李丹负责研究资料的收集;谢子靖、刘遥负责研究资料的整理;高明珠负责表格的编辑、整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刘湘雅:https://orcid.org/0009-0005-5109-5307
王世强:https://orcid.org/0000-0003-2282-6834
参考文献
朱二刚,周广仁,杜天华. “体医融合” 融入社区的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在健康中国背景下[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24(3):85-90. DOI:10.13573/j.cnki.sjzxyxb.2022.
03.014.
姜桂萍,李良,吴雪萍. 我国体卫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困境及其疏解策略[J]. 体育学刊,2023,30(1):47-53. 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221207.003.
刘晴,王世强,罗亮,等. 产业链整合视角下我国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产业化发展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1):87-93. DOI:10.12163/j.ssu.20220066.
陈亮. 冲突与均衡: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共治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10):736-741,800.
王世强,吕万刚. “健康中国” 背景下慢性病防治的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探索[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0):792-797.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0.10.018.
WANG J,XIAO L D,LI X M. Health professionals' perceptions of developing dementia services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in China:a qualitative study[J]. Aging Ment Health,2019,23(4):447-454. DOI:10.1080/13607863.2018.1426717.
张瑞,李媛,宁佩,等. 供方视角下居家老年痴呆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8):625-629.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20.08.014.
REYNOLDS J,KIZITO J,EZUMAH N,et al. Quality assuranc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a review of the discourse[J]. Health Res Policy Syst,2011,9:43. DOI:10.1186/1478-4505-9-43.
谢雁鸣,廖星. 医学研究领域里定性访谈法的质量控制与评估[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7):668-673.
王德辉,张德胜. 体育社会功效价值内涵及实现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2022(1):33-39. DOI:10.3969/j.issn.1671-1572.2022.01.007.
王德辉,姜晓红,张德胜,等. 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 的历史阐释[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2):19-26. DOI:10.15930/j.cnki.wtxb.2023.02.006.
祝莉,王正珍,朱为模. 健康中国视域中的运动处方库构建[J]. 体育科学,2020,40(1):4-15. DOI:10.16469/j.css.202001001.
冯振伟,韩磊磊. 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及路径探寻[J]. 体育科学,2019,39(1):35-46. DOI:10.16469/j.css.201901006.
马国栋,刘艳环,高博,等. 体医融合:概念、融合路径及保障机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1):97-103. DOI:10.15942/j.jcsu.2023.01.013.
王世強,李丹,盛祥梅,等. 基于体医融合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2):1529-153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062.
蒋建庭. 常州市社区高血压慢病体医融合干预效果研究[J]. 江苏卫生保健,2023,25(1):55-58.
陈远莉. 对IGR人群实施“体医” 融合干预管理效果观察[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3):88-91.
(收稿日期:2023-08-26;修回日期:2024-03-26)
(本文编辑:王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