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雁姿态做好“五篇大文章”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实践中打造区域强行

2024-04-29 15:39:29李新彬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4年1期
关键词:普惠养老高质量

李新彬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将坚守如磐初心,扛起如椽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打造区域强行新成效更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经济金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八个坚持”“五个必须”“三个统筹”等重要论述,为经济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把脉领航。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如何更好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新的时间刻度里,如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以下简称“江西工行”)将坚守如磐初心,扛起如椽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打造区域强行新成效更好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把握新要求:从“五个方面”读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核心要义

学习会议精神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江西工行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并以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强行的行动指南。

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旗帜鲜明地把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金融向党作为根本追求,确保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江西工行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深刻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一创新理论。坚持以“八个坚持”为根本遵循,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奋力走出一条平衡协调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金融强国”这一战略部署。坚持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识和把握金融工作,進一步提升格局和视野,一方面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身的做优做强更好支撑金融强国建设。

深刻把握“让监管‘长牙带刺”这一机制安排。主动适应强监管严监管趋势,全面遵从监管,主动对接监管,高标准健全合规管理体系,高质量抓好监管规则落地执行,确保稳健审慎、合规高效。

深刻把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永恒主题。精准把握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关系,有效处置地方债、房地产、重点大户风险,同时以实施“五个一本账”为抓手,着力构建全覆盖、硬约束、治未病的早期纠正机制。

找准新定位:明确2024年为“转型发展年”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江西工行实施三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立足发展优势,聚焦经营短板,江西工行将2024年确定为“转型发展年”,以转型促发展,推动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价值提升,加快打造区域强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加快实施“五项转型”

一是加快经营模式转型。持续深化城区支行扁平化管理和大客户直营改革,推动普惠、个贷集约化运营逐步由城区向县域扩展,加快释放汽车分期中心集中运营效能,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是加快业务模式转型。坚持把普惠.个贷、分期作为战略性业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将汽车分期业务作为消费贷款的破题之道,确保明年三项贷款增量占比提升至50%以上。

三是加快客户结构转型。改变传统“二八定律”依赖,破解长期以来的帕累托发展束缚,以体系化获客、数字化活客、生态化黏客,向下沉客户、下沉市场转型,拓展更多的腰部客户、长尾客户甚至长长尾客户。重点突破县域乡村、新市民、Z世代等潜力客群,打造“大中小微个”协调、“老中青幼”均衡的客户结构。

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坚持用“数”启智,以“数”赋能,以数字化转型带动管理决策、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全方位变革。引导各级管理者切实增强“数商”(衡量是否具备数据意识、思维、习惯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标尺),由内而外自我革命,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确保数字化转型“形神兼具”,最大限度以数字经营赋能业务发展。

五是加快队伍能力转型。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用新思维看待新形势,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队伍。

2.统筹把握“五对关系”

一是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坚持把讲政治落实到业务当中,依循“八个坚持”,推动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总量与流量的关系。推动信贷投放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一方面坚定不移做大总量,为结构调整争取更大回旋空间;另一方面强化“流量管理”思维,通过信贷资产转让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以增量带存量,做优结构,增加收入。

三是功能性与营利性的关系。统筹平衡好功能性与营利性关系,坚持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将金融社会价值内化于业务逻辑,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合理回报、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推动行稳致远。

四是当下与长远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经营观、业绩观,既做显功,也做潜功,既狠抓当前各项指标发展,又着眼长远,多做客户拓展、队伍建设等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五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强化底板思维、极限思维,在发展中前置性考虑各类风险因素,前瞻性做好风险防范与化解,既要高质量发展,也要高水平安全。

奋进新征程:以头雁姿态做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针对性部署。江西工行将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自身优势,推进守正创新,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1.准确把握“五篇大文章”之间关系

“五篇大文章”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关联。其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以融资服务为主,养老金融侧重于零售服务,数字金融是贯穿其中的手段和方法,更侧重于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的转变,是为其他四篇文章提供数据赋能。

“五篇大文章”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是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寻找的新的确定性选择,从而更好应对新经济周期的挑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关键是要找准“题眼”,谋定特色化“解题思路”,在同题共答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大行担当。

2.关于目标及路径

江西工行党委决定围绕“五篇大文章”在全辖范围内开展“1430”行动计划,“1”即加快分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工行“江西样板”;“4”即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服务的适应性、可得性、竞争力显著提高;“30”即科创、专精特新、制造业、绿色、文旅、普惠、涉农、民营、康养等九大重点领域贷款余额保持在30%以上年均增速。同时,围绕上述安排,主动构建内涵清晰、指标量化、评价明确的考评体系,同步配套相关资源,推动“五篇大文章”服务可测可评、质效稳步提升。

(1)科技金融坚持完善机制、聚焦重点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江西工行坚持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战略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推科技强国建设。

以“放大镜”的方式甄选客户。针对江西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業75%集中在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特点,进一步做好名单筛选,加强对子行业的研究与分析,重点关注与培育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和拟上市企业,提升科创企业服务和融资覆盖面。

以“显微镜”的方式透视企业。针对科创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研究创新金融服务,全力满足全周期融资需求。对于成长期阶段企业,积极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提供与创始人紧密联系的小额的债权融资安排和股权投资;对于成熟期阶段企业,用好科创评级模型与主动授信工具,完善差异化审查审批方法,为客户提供可得性更强的信贷产品。

以“望远镜”的方式扩展服务。坚持跳出企业看企业,站在更高视角来分析企业需要,并提供相匹配的结构化金融服务。如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将其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企业,做好上下游客户拓展,同时帮助企业强化对供应链的战略协同管理。又如,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特点,加强与政府、园区等部门合作,探索以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和权利作为增信措施,开展政府“贴息贷”“科创贷”“专利贷”等。

(2)绿色金融坚持巩固优势、先立后破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步伐,全力做好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大资产业务的绿色引擎。加大对沿江产业布局及转移、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努力在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过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支持低碳产业升级。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传统企业低碳转型,持续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光伏、风电、太阳能、新能源、绿色交通、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信托等工具,全力满足企业多样化绿色发展需求。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充分利用江西文旅资源丰富这一独特优势,持续加大对文旅产业支持力度,助力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一方面,聚焦景区升级改造和打造全域旅游需求,持续加大对省内高A级景区、热门网红景区及具备国资背景、现金流稳定的优质项目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存量信贷项目智慧景区的渗透营销,深度挖掘客户综合贡献,打造一批具有标杆效应的智慧景区场景。

(3)普惠金融坚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

深刻领悟普惠金融“向善”取向,回归服务实体初心,从“锦上添花”转变为“雪中送炭”,以“上量+转型”带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明确“两个目标”抓上量。对照普惠业务四年进位目标,从“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做精产品、做细管理”四方面入手,持续扩大市场占比,确保普惠贷款、拓户数增速同业第一。

因循“四条路径”促转型。持续向线上场景转型,顺应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推动普惠金融向场景化、线上化、小额化、个人化转型。持续向综合服务转型,全面扭转“做普惠金融就是做普惠贷款”的片面思维,从单一“融资”服务向“融资、融智、融商”服务体系转型,全面提升普惠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持续向集约经营转型,建立“多渠道获客+分散受理+集中处理”的新模式,提升普惠“一站式”服务效率。持续向下沉市场转型,加强“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信息运用,全力挖掘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升级。探索与乡镇、村委会及农机站、农村供销社、便利店等合作,引入合伙人机制,真正发挥好普惠金融服务点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4)养老金融坚持健全体系、增进福祉

坚持把发展养老金融,作为以金融所能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同时作为经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着力做好养老金金融。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大力支持社保信息化建设,为养老金金融银政合作奠定技术支撑。同时,持续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拓展力度,搭建以年金支付为场景的养老金融生态圈,全力做好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及预约工作,深度参与地方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着力做好养老产业金融。重点强化与头部养老机构、养老平台合作,加大对养老服务、康养文旅、老年医疗、殡葬孝礼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着力做好养老服务金融。持续完善适老设施建设,优化升级自助柜员机、手机银行App等智能设备“关爱模式”,健全“陪伴式”服务机制,形成有特色的“网点+养老”服务场景。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养老财务管理服务,有针对性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5)数字金融坚持转变思维、创新模式

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数字技术在改进服务、创新模式、增进效率中的作用,实现由“苦干”向“苦干+巧干”的转变。

强化数字化运营。针对零售板块的维护体系属“倒三角形”(即越是中高端客户,越需要基层行精准营销与维护;越是长尾客户,越需要集中运营)的现状,探索在省行层面组建数据中台业务运营团队,打破条块分割,从根本上破除部门墙、机构壁,構建集约化业务运营新模式,以运营模式变革推动营销效能提升,通过数字赋能,更加精准服务好广大长尾及长长尾客户金融需求。

强化数字化场景。聚焦服务升级,强化与数字政务、医疗、养老、教育、文旅、乡村等高频服务场景对接,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高价值的标杆场景,构建从G端到B端、C端的链式联动获客,在提高客户满意度中实现价值提升。

强化数字化风控。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持续提升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增强风险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能力。全面防范信用风险,持续完善事前筛选、事中干预和事后预警的智慧信贷风控体系,重点做好风险监测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预判性和前瞻性,推动信贷风险管理由人控、机控向智控升级。提高内控案防水平,拓展监测思路,发挥好模型监测“触角”作用,进一步延伸管控深度和广度。高度关注数据质量与安全,强化数据质量源头与过程控制,厘清数据权属关系,安全合规使用客户信息,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千帆竞发,奋楫者进。站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新起点,江西工行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昂扬斗志,奋力书写好“五篇大文章”的工行答卷,不断开创打造区域强行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普惠养老高质量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46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2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1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