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2024:为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2024-04-29 15:39:29娄飞鹏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智慧 2024年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娄飞鹏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推动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为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需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推动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为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必须“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增强金融高质量发展动力,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金融业形成种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不仅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便利性和普惠性大幅度提高,而且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和企业等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数字化转型领先全球。

在看到我国金融业获得较大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之类的问题。因此,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握好短期与长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围绕完善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银行业而言,商业银行要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格局下,根据自身优势特点完善机构定位,找准服务定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需要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努力做优做强,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好金融服务下沉。中小银行需要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生力军作用,坚守自身战略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基于自身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或者特定领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明晰定位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强化自身商业模式变革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尤其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信息技术快速更新迭代带来的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做好金融服务需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强化对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需求,数字信息技术在银行经营发展中应用潜力的研究,不断转变经营服务理念,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运营管理、客户营销、风险管控等全面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需要在行业竞争和微观主体方面不断完善。就行业层面的市场竞争而言,既要明确金融业是竞争性服务业的本质属性,鼓励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公平竞争,通过竞争更好地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又要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让银行业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就微观层面而言,需要完善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银行的公司治理,减少或杜绝大股东对商业银行正常经营行为的不当干预,防止银行机构成为股东的“提款机”,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围绕重点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困难和挑战,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谓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是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动力源泉。

商业银行需要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在总体思路上,“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研究,围绕发展“三新”经济、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需要等做好金融服务。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做好五篇大文章”,这既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科技金融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纵深发展,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往往需要投入大量金融资源,甚至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需要以金融革命为前提,这在历史上有明显的体现。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目前,我国在前沿科技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基础研究还有待加强,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抓住抓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商业银行对此要加深认识,围绕科技创新企业、“专精特新”等企业融资需求,通过投贷联动、创新更多信用类融资产品等做好融资服务。同时,也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重大科技攻關项目,新基建等领域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围绕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在信贷投放上,积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在客户或项目标准选择中关注技术和环保方面的指标;消费信贷方面,加大对居民绿色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不仅发挥金融服务功能服务好绿色发展,还要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方面发展好绿色银行,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全面落地。

普惠金融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十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更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后续仍然要发展好普惠金融,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群体。在具体实施中,围绕民营小微企业的资产特点和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更多更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围绕中低收人群体、弱势群体等金融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不仅要讲求“普”还要追求“惠”,运用好数字信息技术降低成本的优势,以消费者可负担的成本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养老金融方面,其是发挥金融功能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应有之义。对商业银行而言,需要围绕老年人、养老金、养老产业发展需要发展养老金融。在老年人金融服务上,根据老年人金融需求特点和消费习惯,有效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创新金融产品。养老金金融服务上,除了做好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金融服务外,更重要的是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为个人积累养老资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养老产业金融服务上,围绕养老产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

数字金融方面,发展数字经济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领域,金融数字化转型也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特点,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更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产品、优化渠道,更新客户营销模式、提升运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效率,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安全水平。在我国数字人民币研发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并且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更为积极地支持数字人民币发展。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中也要注意充分发挥盘活存量低效资金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我国贷款规模巨大。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23年11月,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6万亿元。在我国杠杆率总体较高,尤其是经济恢复不稳固导致杠杆率被动上升较快的情况下,继续大规模快速新增贷款进而继续加杠杆的做法并不可取,而稳定杠杆率需要稳定货币信贷投放。因而,需要考虑存量贷款中存在一定规模的低效贷款的情况,通过盘活存量低效资金利用的方式,在不快速扩大信贷规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

再者,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不仅服务生产,还要服务交换、流通、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从服务交换的角度看,商业银行需要做好支付结算服务,重点是通过优化手机银行等线上支付渠道为各类经济主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从服务流通的角度看,商业银行需要支持交通物流等行业发展。从服务消费的角度看,商业银行需要围绕居民大宗消费、绿色消费,围绕居民消费升级,加大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更好满足居民消费中的合理金融服务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引领居民消费。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注重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我国金融业采用分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对利差收入依赖较大,目前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低位并且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造成较大影响。然而,在商业银行利润分配中用于资本补充的比例较高,为有效补充资本更好发挥服务功能又需要商业银行保持一定的盈利。对此,需要通过压降负债成本,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等方式,努力稳定商业银行收入和利润,以此来稳定商业银行内源资本补充,提升商业银行支持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推动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守住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不仅要服务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增強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性。在风险防范化解过程中,既需要突出重点领域推动重点领域风险平稳有序释放,又要注意做好贷款资产质量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快速反弹,关注金融风险新的特点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减少或者杜绝在风险防范化解过程中产生新的风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金融风险总体收敛,但风险隐患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并且在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领域表现得较为突出。虽然这些领域风险的具体成因不同,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在风险防范化解中既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又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推进。对房地产领域而言,需要从供给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又需要从需求端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中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地方债务风险,需要配合好政府,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予以化解。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化解。

当前,金融风险隐蔽性更强,风险关联性更强,更易于链式传导,破坏性更大。对商业银行而言,要注意做好中小微企业贷款等领域的资产质量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快速反弹,尤其是在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更要如此。同时,做好风险跨区域、跨行业、跨境传播的管理,防止风险在不同领域同频共振,加大风险防范化解难度。再者对风险要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努力以最小的成本实现风险防范化解成效最大化,为经济社会良性循环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

坚定主导思想并优化方法

商业银行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和方向前进,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先立后破都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牢牢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字当头,稳是主基调、是大局,不稳难言进,进是方向、是目标,有进才有稳,最终实现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在贯彻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需要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度效。同时,需要牢牢把握好“立”和“破”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这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业发展提出的理念要求,也是在金融领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从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角度看,需要坚持好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坚持好以义取利的商道精神,切实做好风险管理并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守正创新而不是不切实际地乱创新、伪创新,坚持依法合规的底线不断增强合规合法经营的自觉性。

再者,坚持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要严把政治关、廉洁关,保障干部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积极担当作为。同时,要清醒认识到,金融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干部员工队伍要强化能力培训培养和实践磨炼锻炼,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金融服务商业银行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1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