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4-04-29 13:40郐菲李宏畅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经济辽宁省

郐菲 李宏畅

摘要: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我国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响应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号召下,2020年8月,辽宁省印发《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为辽宁省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根据收集到的关于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资料阐述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进而分析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促进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 数字乡村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自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而且不断涌现出农村电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等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新趋势,我国正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应用于农业的新技术,推动数字农业从初级阶段趋于成熟。农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更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只有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前进。

辽宁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实施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2020年辽宁省出台《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对本省的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和规划。在2021年和2022年,辽宁省共有18个地区被列入辽宁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结合特色产品、特色环境资源、特色文化开展农村电商、智能温室、村旅民俗等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树立了建设标杆和示范带头作用。当前,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因此,研究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对于解决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数字乡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加快网络覆盖的步伐。随着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辽宁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宽带接入端口超过850多万个,接入用户大约230多万户;全省4G基站总量将近12万个,4G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4G移动用户规模突破1100万户。为了更好地向农民提供数字化的便民服务,截至2022年12月底,作为辽宁省公益性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12316金农服务平台服务总量达2192.5万次,开展信息下乡助农活动300余次,专家团队累计服务农民8万余次。辽宁12316金农热线为深入了解辽宁农户的生产经营实际状况,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对“智慧农业”的精准服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知识分享、信息提供、宣传引导、项目示范、集中培训等方式,对辽宁省广大农户进行数字赋能,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省农户参与智慧农业和驾驭智慧农业的能力。

(二)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辽宁省政府为推进农村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助力电商精准脱贫,正努力建立和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21年,辽宁共建设县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128个、电商服务中心41个、电商产业园区2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2万余家。初步实现了县域行政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渠道全覆盖。同时,全省共有21个县(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获得专项资金3.8亿元。随着农村交通逐步便利,网络逐渐畅通,辽宁省农村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极大拓宽了省内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例如丹东东港市利用草莓产业优势,建立国家现代农业(草莓)产业园,带动东港草莓电商销售占比超70%,实现全网草莓销量第一,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辽宁省还积极创建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全省共有桓仁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和凌源市等9个县(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由此培育7000余家电商企业以及近3万家网上商店。这些数据证明了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托数字技术建设数字乡村,才能实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三)企业扶持成效显著

数字乡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广泛参与。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腾讯、阿里巴巴、移动等互联网公司巨头迅速崛起,不断研发和创新数字信息技术,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辽宁移动就以党中央和辽宁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乡村精神为指引,立足农村地区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发展的先行优势,助力辽宁省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为辽宁省乡村振兴事业持续赋能。例如,2023年“铁农云”平台依托辽宁移动大数据中心,已助力垦地共建示范实现玉米产量1700多斤,增产11%以上,实现了涉农数据汇聚、融合、分发与叠加应用。腾讯公司以农业人工智能研发为首选,与辽宁联合搭建实验团队,积极参与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项目。阿里巴巴也为辽宁农村电商拓宽了新渠道,助力辽宁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海外。正因为这些企业的大力扶持,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数字发展夯实基础。

二、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

(一)农村人口红利持续减弱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較大,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目前,由于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再加上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年轻人口逐渐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此造成了农村地区出现人口老龄化,甚至“空心村”的现象。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调查数据结果显示,辽宁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辽宁省总人口的25.72%,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42%,均位居全国首位。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汇编:2022年辽宁省城镇人口为306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高达73%,乡村人口为1133万人,占总人口的27%。由于农村的欠发展现状导致大部分人会选择离开家乡到城市定居或务工,农村也逐渐形成乡村留守老年群体,加重人口老龄化问题。数字乡村建设的目的始终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但辽宁省农村人口的逐渐流失加大了数字乡村建设的难度,人口之困确实是当前阻碍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因素。

(二)缺乏专业的数字技术人才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在农村逐步完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经济发展向着网络化、信息化迈进。其次是要在数字专业技术人才的带领下逐步让农村百姓接受、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帮助农村攻克数字经济发展难题,逐步实现数字乡村的建设、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向农村地区引入专业的数字经济技术人才尤为重要。但现实情况是,数字技术人才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市场”上“供不应求”,数字技术人才大多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辽宁省大部分农村地区都面临着数字技术人才稀缺的困境。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是培养数字技术人员的主要场所,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大多数的学校都建立在省会或一二线城市。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的高校几乎建立在沈阳、大连两座城市,少数分布在其他三四线城市。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会导致人才资源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大多数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发展落后,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等因素更加难以吸引专业的技术人才,再加上数字经济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短缺,使得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更加艰难。

(三)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1年,沈阳市新民市、大连市金普新区、鞍山市海城市等共10个地区被列入辽宁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正持续推进。2022年,沈阳市沈北新区、鞍山市台安县、营口市盖州市等8个地区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到目前为止,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几乎涵盖了辽宁省各个市,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试点地区的布局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管理,各地区都在自我发展,并没有形成区域间的联动机制。而且从试点名单中可以看到本溪、抚顺两个市还未有地区被列入试点名单,试点名单中的地区也仅限于各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这就导致辽宁省各区域间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不平衡。总体来看,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都是以省政府的规划和政策保障为前提,各市的自我规划并不显著。

(四)乡村数字治理体系较为薄弱

虽然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仍是数字乡村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更加注重乡村产业振兴,忽视了乡村数字治理体系的同步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主要体现为农村地区人口提供数字化的服务以及实现人口的数字化自我管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指出,“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由于遼宁省农村地区在宽带网络、数据平台等数字资源的配置上存在差距,因此“互联网+社区”的乡村治理模式并没有在辽宁省广泛实施,数字化服务平台也没有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此外,农村地区的“村民自治”观念并不强烈,村民习惯于由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缺乏“自我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不同主体都参与到数字乡村治理中来。

三、促进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

面对辽宁省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人口红利持续减弱的现实问题,辽宁省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是较为有效的解决措施。针对人口老龄化和“空心村”的现象,首先是要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的福利待遇,尤其是加大农民收入的补贴力度,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另外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以此来缓解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其次是要吸引人口回流,以此来弥补人口红利减弱的弊端。一方面辽宁省政府要出台相关的农村地区人口引进政策,鼓励农学生回乡或下乡就业,将农学知识和技术带到农村地区,并开展数字素养培训工作,着力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来。例如,可以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到农村地区开展数字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培育工作,让社会人力资源帮助农村人口红利“回暖”。

(二)加强数字乡村的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与企业、高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农村地区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农村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也为企业、高校提供了研究场所和平台,更利于他们突破技术难题,创新数字经济技术成果。例如,在辽宁省新民市,中国农业大学首次选择在该地区建设教授工作站,为我省的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企业和高校不仅是我国数字农业技术的“智慧库”,更是带动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其次,必须出台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数字经济技术人才的缺失也是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想要建设数字乡村必须打破人才紧缺的困境。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提升人才的薪资待遇。尤其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保证乡村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的数字化素养。数字技术人才不仅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要担任技术的培训工作,定期向农民、基层人员开展数字技术的教学课程,帮助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

(三)政府加强政策和资金保障,打破“数字鸿沟”

“城乡差距背景下‘数字鸿沟的存在是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性障碍”。“数字鸿沟”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区域间信息落差和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只有弥合“数字鸿沟”才能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辽宁省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给予社会各企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中去,弥补数字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短缺问题。当前,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还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及周边地区,尤其辽西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还较为薄弱。这就需要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加大乡镇层面数字技术及应用成果的推广力度,让农民意识到建立数字乡村的优势及必要性,逐步转变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上的传统理念,为数字乡村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政府应建立一个数字乡村成效评价考核体系,实时监督各数字乡村建设和发展进程,从而推动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真正落实。同时,推进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是打破“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抓好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保障,还需引导各企业和合作组织也参与到平台建设和信息供给,从而打造集政务公开、智慧农业、便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反映各地区数字乡村的发展程度,利于政府对发展指数低的农村进行重点帮扶,从而形成共建共享、协调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新格局。

(四)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

随着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数字乡村治理也应同步完善,加快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式。一方面,应发挥“数字政府”效能,构建“互联网+农村社区”的服务与保障体系,打造信息化、网络化的数字服务平台。平台构建主要覆盖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并与线下服务深度融合,切实解决村民遇到的实际问题,让数字化治理模式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例如,在生活方面,平台可以为村民提供养老服务、医保缴纳、临时救助等便捷服务,有效优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数字化治理模式不仅便于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有利于推动数字化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提高村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度,从而更加有利于辽宁省数字乡村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推动“互联网+政务”向农村延伸。利用互联网的实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性,使各乡村形成依靠数字信息沟通的治理共同体。各乡村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分享自治经验或数字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利益的共建共享。当然,对信息化平台的监管也尤为重要。政府信息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平台的监督和审查力度,确保平台的网络环境安全,保证平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振.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及模式选择[D].大连海洋大学,2023.

[2]赵慧娥,贺壮,董生忠.绿色金融助推辽宁数字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3(01):113-114.

[3]刘岩.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辽宁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探析[J].农业经济,2022(06):134-135.

[4]王丽娜,刘颖.RCEP视角下辽宁省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23(05):17-22.

[5]陈荣卓,戴欢欢.信息化条件下乡村治理联结的再建:结构与路径[J].社会主义研究,2022(05):105-112.

[6]蔡芹婷,何正玲.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5):50-53.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数字经济辽宁省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