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平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很讨厌形式主义,觉得它是“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特别希望生活具有某种仪式感,为某个仪式“轰轰烈烈的形式”“光鲜亮丽的外表”兴奋不已,并认为它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教师下水文
实质为先,形式添色
人生恰如一杯香茗,首先要注重内容与实质,在此基础上增添几分仪式感,方可兼得质与形的结合之妙,品人生之真谛。
不可否认,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忱。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结构和布局,追求一种庄重、典雅的美感,这是中国劳动人民生活仪式感的体现,也是其智慧与对生活热爱的体现。中国烹饪亦如此,将食材制作得色香味俱全,并摆在精美的餐盘中,体现了人们对生活仪式和品质的追求。义眼制作师昕瞳用尽心思制作逼真的义眼,旁人多不解:“义眼于盲人,不过是形式,无益于视力,又有何用?”我却敬佩她对“形式”的专重——义眼这一“形式”,给予了盲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路遥有言:“生活中充满了茶米油盐的平凡小事,但若仅仅在厨房摆上一朵玫瑰花,大概就有些不一样了——我们仍然普通,但不再庸俗。”形式就有这样的力量——给予生活几分轰轰烈烈和光鲜亮丽,褪去平庸,展现热忱。然而,一味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只会落得潦草收场、人生空虚。
赵括熟读兵法,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一旦上了战场,不懂将所学兵法用于实践,结果身首异处。由此观之,形式只是实质的辅助,不能代替实质。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落实,加上恰到好處的形式,才能有所进步。东方朔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直言“三冬文史足用”,然而在那个引荐之风盛行的时代,也得上书自荐“可以为天子臣也”。学富五车为实,大胆自荐为形,二者合一,东方朔才得以重用。人如此,国亦然。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为了树立大国形象,展示大国风范。此等仪式、形式,不但不妨碍价值体现,还为其增色不少。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实质为先,用形式添色。当度过美好的一生、回首过往时,既有奋进拼搏的实干,也有月下花前,品茗赏雅的乐事与仪式感,如此,便可坦荡地说一句:“人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