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期参考答案

2024-04-29 04:36:2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采菱通感孟浩然

一、1.A(A项,“前句动中见静,后句静中寓动”错,表述与诗歌的实际表达正好相反,“寒沙四面平”写浩瀚的飞沙,在翻腾如浪中猛然静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运笔静中寓动,极富气势。“飞雪千里惊”则是动中见静,让荒寂无垠的沙漠,刹那被纷扬的飞雪所笼盖,境界尤为开阔。)

2.(1)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诗人置身事中,描写塞外风光,叙写出征健儿在名将带领下杀敌报国,缅怀英雄,歌颂汉武帝,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格外真切、动人;(2)倒转时空,化古为今。如诗歌中“今逐”“今天子”等词句,诗人仿佛把自身带入了数百年前边塞征战的戎马倥偬之中,形成了一种古今错综、彼我交融的奇特表达效果。

二、形象(外貌)特点——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花样红”,船家女儿粉面红如荷花美,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年轻美丽;性格——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津”,采菱女歌声随烟波荡漾,通过听觉描写,表现了女子的活泼可爱,“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回到家里再约西邻女伴,明天湖桥去看赛会迎神,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热爱生活和活泼可爱;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如“小繖翻翻乱荷叶”,头顶荷叶忙着采菱,通过动作描写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出女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

三、刻画出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境界开阔,意境阔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的开导使原本执迷不悟的“我”茅塞顿开。诗人情在此处转折:由前面漂泊落魄的悲苦转为下文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四、1.D(D项,“全无萧瑟悲凉之态”表述错误。诗歌后半部分陡然转入感性的喟叹之中。景物从壮阔清丽变为苍茫空旷,情绪从赞誉落入无人继之的伤感、失落。)

2.(1)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蜒,清波浩荡。看似写景,其实景中有情,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他的诗作也同样使楚山、汉水增色,寥寥几笔,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2)通感。诗人南望鹿门,看到弥漫在鹿门山上的蔼蔼芬芳,“余芳”原本只能嗅到,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孟浩然的悠然畅逸已凝聚在隐居地的山水之中,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人品与诗风的追寻。(3)以景结情。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

五、1.C(C项,“‘牵牛不负轭借牛郎织女故事表达詩人对‘同门的思念”错误,由“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可知,诗中用牵牛等星宿有虚名而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而无实用。)

2.(1)流离客中的愁绪。诗人选用“明月”“促织”“玄鸟”等意象,表达游宦京华、久寓客中的惆怅和凄怆。(2)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抓住“白露沾野草”“秋蝉鸣树间”等景象,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再。(3)世态炎凉的感伤。昔日情谊坚如盘石的“同门友”“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世态炎凉的感伤油然而生。

猜你喜欢
采菱通感孟浩然
春晓
说通感
中华诗词(2023年4期)2023-02-06 06:06:00
舟中晓望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处暑采菱忙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2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4
春晓
秋日采菱
采菱曲
文苑(2016年2期)2016-12-08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