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物皆著愁之色彩

2024-04-29 04:36陈艺萱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崔莺莺内蕴长亭

陈艺萱

作为元杂剧的压轴之作——《西厢记》,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著“离愁别赋之绝唱”的美誉,而其中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可以说是《西厢记》中最精彩的一曲,其中的意象之美、意境之美、曲调之美、悲情之美,历来被人称道。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长亭送别》的意象之美。

以字词之锤炼,显意象之灵动。古人看重“炼字”,坚持“以意取胜”,追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长亭送别》中的语言不仅精练准确,而且生动,这主要得益于对字词的锤炼。“西风紧”一个“紧”字点出了深秋时节、离别时分,秋风之急、秋之萧瑟;“北雁南飞”的“南飞”二字,更是写出崔莺莺与张生离别时的孤寂,大雁秋去春归,人今日一别,又将何日归来?渲染离到的凄凉;“晓来谁染霜林醉”,一个“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又写出了崔莺莺与恋人分别时,无法言说的痛苦,只能借酒消愁,霜林之所以醉,是由惜别的血泪染红的;“总是离人泪”,画龙点睛,五个字,就使周围之景都染上了血泪。看似不经意,却能将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不求工而自工”,细品方觉其中味,这就是锤炼字词的好处。

以意象之繁多,彰意境之萧瑟。“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不愧是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人物,几句曲就出现了多个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和主人公当时凄凉的心境。“碧云天”“碧”为冷色调,碧蓝的天给人一种澄澈之感,更给人一种冷涩之感;“黄花地”,憔悴陨落的菊,给人衰败颓废之气;“西风紧”,萧瑟的秋风,在冷肃的时节离别,更让人伤感;“北雁南飞”,南飞的大雁有再回来的时候,而人却不知何时归,两相对照,岂不让人伤感?诗人将这些极具愁情的众多意象融成一体,不仅表现了深秋时节的环境特点,更是营造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意境。

以所见之象,抒一己之愁情。经典的意象被文人墨客频繁使用,于是具有了丰富的内蕴和独有的审美情趣。在这首只有短短25个字的曲词中,王实甫选取了5个富有内蕴的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巧妙写离情,将“黯然销魂”写得委婉而深沉。如“黄花”这一意象,本就蕴含着憔悴的容颜、离别的伤感,李清照就写过“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这一意象,本就是悲愁的象征,李商隐的“孤猿耿幽寂,西风吹白芷”,就用“西风”来写独处他乡的孤寂之感。“雁”这一意象,本就蕴含着孤独之感,如杜甫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就以孤雁来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诗人撷取有丰富内蕴的意象,以景寓情,融情于景,让崔莺莺在秋风之中,诉尽她无法向人倾诉的绵绵情思愁绪。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以其繁多的意象,创设了寥落萧瑟的意境,传达了绵绵的离愁,展现了一个欲诉还休、愁绪满怀的崔莺莺形象,其文学价值万古不朽。

【湖南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点评

本文就意象从三个方面鉴赏了《西厢记》的《长亭送别》,选点精心独到。作文叙议结合、评论深刻、有理有据,做到了“叙”和“议”、“评”和“析”的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鉴赏文章。

猜你喜欢
崔莺莺内蕴长亭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望月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触及内蕴情感 体现家国情怀——《新闻访谈: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创作有感
木槿花西月锦绣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长亭送别》的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