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向策略探究

2024-04-29 00:06:39周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终身发展生涯教育就业指导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策略研究”(编号:SKL-2023-1002);郑州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创业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编号:2024KCSZ011)

作者简介:周芳(1991— ),女,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涯教育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

摘 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生涯教育理论的主流已从以特质因素论为代表的人境媒合范式逐渐转变为生涯发展理论和生涯建构理论指导下的终身发展范式。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就业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以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破除人境媒合的传统模式弊端,以解决大学生在择业期过度依赖测量工具、缺乏自我审视等问题。

关键词:就业指导;终身发展;生涯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顺利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作为学生生涯发展的关键一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尊重生涯发展规律,遵循生涯教育理论,丰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和内容,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生涯教育正从人境媒合向终身发展进行价值转向。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从理念到实践层面,都应及时从价值转向的角度重新审视。

一、人境媒合模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

人境媒合是指在以美国学者帕森斯提出的特质因素论为代表的媒合理论指导下,致力于将人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媒合,以作为指导思想和追求目标的实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受到该模式的深刻影响。这种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完成学生个体与环境的匹配工作为目标,通过心理量表与测试解决学生择业难题。这种指导范式能够通过“人职匹配”为社会输送人才,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效率。但该模式片面地追求毕业生人才分配完成度,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动态变化,忽视了新时代就业形势的快速变化,从而对大学生在择业期、就业期及终身生涯意义建构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在该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择业期容易过度依赖测量工具。测量工具本身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拓展自我认知、了解外部世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工具。但在人境媒合的价值取向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将择业希望寄托于快速得来的测量结果,代替了本应贯穿整个大学生涯的动态自我认知与反思。许多大学生一旦获得匹配结果,便将其作为就业选择的“信条”,在难以获得满意岗位时仍不愿尝试其他方向的求职或实践锻炼。因此,该结果反而成为严峻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躺平”、缓就业、不就业的借口。有学者认为,大学前生涯教育缺位带来的职业选择狭隘导致大学生择业时偏好大众行业和常见职业。其次,人境媒合理念下,大学生在就业期即获得了就业目标达成的满足感,往往忽视了对终身职业发展的关注和期待。如何提升专业能力,如何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如何适应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这些问题显然没有得到毕业生的重视。不少毕业生一旦成功就业,就会“躺平”和松懈。最后,从终身生涯发展角度看,人境媒合理念下大学生难以深刻认知职业生涯意义。在被动匹配模式中,大学生成为被选择的客体,其内在的主观意义被忽视。他们对诸如为何要就业、为了谁就业、就业对社会发展和对本人价值追求的意义何在等问题缺乏深度思考,以至于在职业选择上容易出现功利主义倾向,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感。因而,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当突破人境媒合的传统范式,向终身发展范式转换。

二、终身发展视角下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转向

(一)生涯教育理论的终身发展价值取向

回溯生涯教育的发展过程,特质因素论、生涯发展论以及生涯建构论作为生涯教育的主要理论,呈现出从人境媒合到终身发展的价值转向。帕森斯于20世纪初提出的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生涯教育相关理论,也是最为典型的人境媒合价值取向的生涯教育理论。1909年,帕森斯出版了著作《职业选择》,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这一术语,系统地阐述了“如何选择职业”这一问题,介绍人职匹配的职业选择方法,以帮助社会青年了解自我特质与职业。该理论的基本假设可概括为三项核心要素(个体、职业、个体与职业)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生涯教育工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资源、限制及其他素质;二是知悉职业成功的必备要件与环境、优劣点、补偿、机会与远景;三是将前面二组事实间做理性的结合。特质因素论步骤清晰、便于操作,因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教育学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出现为标志,生涯教育开始向终身发展进行转向。生涯发展理论强调生涯教育应当关注生涯的长期发展,构建了包括贯穿终身的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五个生涯发展阶段及其任务,即从终身发展的角度引导个体各阶段生涯发展,以代替一次性的职业选择指导,进而扩展生涯的“长度”。同时,生涯发展理论特别强调自我概念的达成,强调自我概念是建立一个人在一生中将始终依循的生涯形态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以美国著名的生涯专家萨维卡斯为代表的研究者创立的生涯建构理论认为,生涯教育应该融合建构论的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进入内心世界,对自我形成较为深刻的洞察,从而最终建构出生涯意义乃至生命意义。总结来看,生涯教育理论经历了从匹配到发展再到建构的范式演进。

(二)终身发展取向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转变

在生涯发展理论转变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青年生涯发展的重要一环,其内容、方法都应当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调整。首先,就业指导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结果,也应关注大学生抉择的动态过程。指导工作不仅要运用心理测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还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和实习实践引领学生进行自我概念的建构和不断重构,并以职业选择为契机提升生涯发展能力,如时间管理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自我认识与接纳能力、生涯抉择能力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就业指导的内容应当进行扩容,从单纯的职业选择策略锻炼转向生涯终身发展。特质因素论预设了一个前提:一个人在选择职业上只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即只有一种职业是适合自己的,而且每一种工作只需要单一类型的人来从事。但在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不能仅关注职业选择,而应当着眼长远,引导大学生做好适应职业场域的充分准备。最后,在工作方法上,就业指导工作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转变。人境媒合取向下的就业指导虽然涉及自我特质测试,但实质上仍是一种被动接受模式,即学生被动接受匹配结果,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甚微。在终身发展视角下,就业指导工作更要重视学生个体需求,不仅指向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对自我特质的检测,更强调内在潜能的挖掘、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以及生涯发展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生涯指导能力的人。

三、以终身发展理念激發就业指导工作新活力

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就业场域的快速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转变范式,以终身发展理念为指导,依托生涯发展理论和生涯建构理论,更新指导理念、创新指导形式、完善指导体系,促进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和长远发展。

首先,就业指导教师要用好就业指导课程这一主阵地,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明晰就业动机、建构自我概念、认识就业形势、学习生涯管理技巧,并在模拟演练中不断提升生涯抉择能力。其次,专业课教师要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融合,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观,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后,教育部门要探索构建就业课程一体化体系,将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阶段,持续深化学生就业认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家庭教育要重视下一代就业观念引导和就业能力提升;社会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支持毕业生多样化选择职业或者灵活就业;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正当合法权益,并引导职场新人树立科学的职业目标,为长远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星,冯磊.提高学生生涯适应力:论新工业革命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范式转变[J].高教探索,2021(5).

[2]魏彦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J].人民论坛,2020(15).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终身发展生涯教育就业指导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8:37:07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8:17:33
以人为本,自主规范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8:17:31
课前演讲好处多
生涯中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