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中心小学 梁娜茹
小乐同学是小学二年级插班生,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当堂即可掌握。前两年上网课期间,作业要求由家长拍照提交到钉钉平台,可小乐的作业一次也没交。我和家长联系,家长拒接电话,但把当天作业通过微信发给了科任教师。在其他家校沟通联系中,比如催卡、提醒接龙等,小乐家长总是拒绝参与、拒接电话。但当她有问题时,会直接在班级群里问:“谁是某某老师,出来说话。”如果老师说:“有事请私聊我。”其会回复:“为什么私聊?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有的老师让学生坚持每日读书,并请家长把读书视频或语音微信私发给老师,一方面督促孩子读书,另一方面可以指导阅读。小乐家长从来不发读书的视频,联系家长时,妈妈会说:“我们读书了。”她会问:“读书为什么总让发视频?天天拍视频能考上清华北大吗?”
我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家长,一时也找不到有效沟通渠道。是我工作方式不当吗?该如何与这样的家长合作呢?
康磊(滑县):对于这样的家长,老师的确需要耐心去影响带动,也要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
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成才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却有很大的不同。现在,家长与老师的分歧就在于双方的教育理念出现了错位。如果家长把在家庭中对待一两个孩子的态度和理念,硬套在学校工作和班级教学中,就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这一点,作为老师应该让家长清楚。
班主任要在接班之初,就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会以及日常家校沟通,向家长渗透这一观点。在班级授课制下,如果没有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就要请家长理解。
工作中,每个老师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也会出现对个别学生不适应的情况。老师要及时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尤其是班主任,要沟通在前,让家长理解尊重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有意见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出。
当老师遇到家长不太礼貌的沟通方式时,一定不要被家长的情绪带偏。我们能做的是拿出师者的专业素质,心平气和地与其交流。比如案例中,关于拍读书视频的事,老师可以阐明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争取家长的理解;也可以与家长商议,针对自己的孩子,他想采用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在学校要求与家长愿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收到双赢的效果最好。
冯巧玲(浚县):我感觉这位家长对老师缺乏信任,内心有一种抵触情绪。老师在家长中没有树立起威信,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打卡是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要孩子认真学习了,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有个别家长实在不认同这种方式,也不要强求。
张莹霞(洛阳):老师需要深入调查,适时做出调整。是家长手机操作不熟练,还是工作忙顾不上看消息?抑或是家长对于班级群消息不够重视?如果是前两种情况,教师可以告知家长,每天要固定时间将班上打卡或者接龙等工作完成,对于孩子的阅读打卡,则可以利用早上或者晚上进行;如果家长每天在家时间短,也可以每周固定一个时间进行反馈,不必做太高要求。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教师则要讲明家校协同的目的,让家长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杨灵芝(鹤壁):从案例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学生很负责、对工作很认真,然而在工作中却颇感无奈。其实,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做得不够好,而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对。从小乐同学的表现来看,家长已经较好地参与了孩子的成长,比较反感的是打卡、上传的工作方式,并不是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我想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家访,面对面地聊聊最好。毕竟电话交流得再多,不如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恰当的肢体动作更有感染力。需要注意的是,家访时不要带有情绪,要明确自己的家访目的,不卑不亢,坦诚沟通。
最后,如果所有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只想说:“老师,请调整好心态,及时自愈。”毕竟教育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事,而且,我们也在修行的路上。
任江鹤(长葛):案例中的家长很有个性,在教育孩子方面坚持己见,造成老师工作被动。面对这样的家长,沟通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家长面前多多肯定孩子,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如“小乐很聪明,学习态度好,学习效率高”等,有利于拉近双方的距离。
第二,倾听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不赞同打卡,可以免去小乐的打卡、发视频等要求。这就需要老师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坚持。
第三,做好对家长的正向引导。老师可以告诉家长,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是交际能力和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切都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幸福。孩子的学习与玩耍一样,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才能激发更强烈、更持久的兴趣。如果家长总是让小乐单独行动,不利于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要想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素质,就要多与人交往、合作。这样,家长就会明白,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一定要上清华北大,而是为了得到长远的幸福。
王得举(叶县):我们更需要多多向内省察自己。班主任、科任教师可以深入家庭了解情况,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与家长加深了解。当家校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切工作都会变得顺畅。
老师让学生坚持每日读书,要求把读书视频或语音发来,督促孩子读书的出发点是对的,可是孩子小,拍视频需要家长的帮助。所以,这不仅是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也是给家长布置了作业。既然小乐学习有人监管,学习态度端正,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小乐家长说:“读书为什么总让发视频?天天拍视频能考上清华北大吗?”家长这样的发问直指问题核心,确实让人不好受,老师是需要主动反思的。
当家长拒绝沟通的时候,老师不妨和小乐同学聊聊,从中找到可以利用的线索,及时调整家校沟通方式。
赵晓阳(洛阳):这个案例完全就是我们的网课写照。表面来看,老师的工作似乎无可挑剔;从家长的行为来看,多少会让人恼火。但要想让家长少抱怨、多支持,是需要老师付出努力的。当班主任倾情投入班级时,是能够清晰了解家长的需求的,急家长之急、想家长之想,将心比心才能换来和谐的家校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在 《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我们在分析教育过程时,用一些实际事例来说明:学生从家长、从教师那里能得到些什么,以及从他度过闲暇时间的那个环境里得到些什么。家长们认识到:孩子首先是向自己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持续开展系列性的家长学校活动,比如设计家长课程、定期交流家校问题等。一个案例的解决,绝不只有一个解法;学会一题多解,才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学生是插班生,入班之初家校双方的相互了解非常重要。抓住这个节点,有计划地进行一场沟通,增进了解,能为后续工作省去很多麻烦。教师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考虑周全,理解家长,不搞一刀切,允许家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当家校发生冲突、我们认为家长“不可理喻”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孩子之前的成长环境。他来自什么样的学校和家庭,之前学校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家长和学校关系如何,家长的文化素养、职业习惯怎样等。把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决定用怎样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及把握好开展工作的度。当师生、家校之间一直维持较好的关系时,就不至于爆发矛盾。
有人用“轴”来形容一个人固执、不懂得变通,案例中的这位家长“轴”的特点就比较明显。遇到这样的家长,班主任确实要面对更多的挑战,建议老师可以这样做——
重新约定微信群群规,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安静原则,能私聊的不占用集体资源,不打扰他人,保持班级群中安静。二是尊重原则,家校沟通注意文明礼貌,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对话模板(如“某某老师,您好,请……感谢您!”“某某家长您好,请……感谢!”)。三是说明如果不遵守群规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如班主任将暂不回应、直至请出班级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可重新申请加群)等方式。
让家长承担后果。提醒接龙等工作,当家长不接电话、不参与的时候,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让家长、孩子承担不关注群通知的后果,如损失一次得奖机会。当家长感觉受到影响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处事方式有所反思。
做好本职工作,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威信。老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家长和学生都能敏锐地捕捉到,他们会因此调整自己和老师相处的方式。当老师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起威信,不但麻烦会少很多,还能团结家长一起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
总之,如果家长很“轴”,老师宜宽、宜缓,不宜“硬杠”、不去较真儿,才能保持智慧、不被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