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摘 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的阶段,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学好各学科的关键,更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手段。然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创新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34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课程改革的效果不明显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推出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但是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导者,学生的参与度却令人担忧。新课程改革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成为主导者,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点。
当前的语文课堂主要通过教师对课文进行导读,然后讲解相关的考点,并以这些考点為中心,向学生展示每年的典型例题,让学生通过典型例题进行练习。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背诵相关考点。当前,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对语文课程缺乏求知欲和兴趣,再加上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艰难。
2.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误区
从小学开始,语文就是重要学习内容。然而,随着年级的提高,语文教学变得越来越随意,教育体系变得杂乱,课堂气氛也变得沉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容易放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缺乏专业性,导致语文课程的效果不佳。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会采用先讲解后练习的方式,最后再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事实上,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更加依赖于教师,从而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3.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忽视
随着学生中考升学压力的加大,语文教学似乎已经不再是初中课程的重点,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教师认为语文课程在考试中没有明显的帮助学生提高分数的优势,因此很少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喜爱。由于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视,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中考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家长、学生和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学生希望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4.教材设计缺乏文化积淀
初中语文是学生必修课程,也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现有的教材设计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使得教材总体质量低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缩改变这样的趋势,导致一些问题未被很好地解决。
5.评价指标不够合理
评价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初中语文教育中也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不够科学合理,也无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目标,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初中语文课程的方法和理念,以便真正改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显得尤为必要。
在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导致他们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语文水平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无法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和掌握语文课程的真正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健康、有效的学习体系,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知识。如果没有这样做,我们将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也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并且将成为我们改进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1.认清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当今的课堂上,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高效的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安排和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课堂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学习,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需求。
例如,《塞翁失马》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文言文词汇,并能够深入理解这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然后讲述整个故事的背景知识。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按照故事的主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字词的含义。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究文章中的人物。通过前期的深入研究,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篇文言文的主要思想。最后,教师鼓励学生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再穿插到一起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这不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2.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教学措施
“一刀切”的出现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阻碍了对学生潜能的充分挖掘,也违背了当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这些信息,科学地安排和实施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除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了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人文修养。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关于基础知识点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
例如,当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时,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个人信息和他的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朗诵这首诗,并通过交流与讨论来深入了解作者所传达的主题思想与人生哲理。在学习诗歌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以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需求。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体会语言魅力,并尝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的哲理对现实生活的启发意义。
3.挖掘文章的创新点,提高主观能动性
通过深入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留白,学生可以发现文章的创新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历史悠久,而且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当下的学生思維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往往倾向于以主观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想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并基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来深入探讨相关知识。
例如,钱学森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曾于1935年赴美留学,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在《始终眷恋着祖国》中写道,在经历艰险后回到祖国,他一直想为祖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深入探究他这样做的原因,让学生们自主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
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优秀的作家会运用留白技巧来帮助读者理解和补充信息。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该尽力发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这门课增添活力。在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留白技巧被巧妙地运用到了极致,作者精心设计的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最后,女主人清楚地意识到项链是假的。当女主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时,她的反应令人难以预料,她接下来的生活会有何种改变,这一切都是一个谜。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满足,令人难以忘怀。采用这种写作方式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故事的结局,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丰富小说的情节。
4.采用多样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过去,教师的评价是主导,但现在,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参与评价。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能力的不断进步。基于此,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能力的评估,教师可以制定一份完整的成长档案,涵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直至高中三年级的所有阶段。在记录时,教师应该使用真实、简洁、易懂、具体的语言,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很差”“较差”“一般”“良好”“优秀”五个不同水平进行评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由于书面评价的持续改进,网络阅读的优势日益凸现。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班级里,我们建立了一个互动式的阅读平台,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5.创新教育理念,做好角色转换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做好对教育工作的创新,就必须要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以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落实。在传统课堂当中,教师对课堂拥有掌控权,“听话”“听讲”是评价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标准。但这种方式并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问题问不出,有问题不敢问,学习效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当素质教育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主要指导理念之后,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时,发挥出自己教育服务角色的作用,由此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教师就要以学生的认知兴趣为前提,在课堂当中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以先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并配视频资料,实现黄河与抗战资料的交替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接受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助力。
当讲授《太空一日》这一课程时,教师发现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充满热情,因此,利用杨利伟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6.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改变课堂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并通过创新的形式将其呈现给学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为实现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当中,教学的方式以讲说为主,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解读课文,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却剥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乐趣,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受到影响。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内容,分析和研究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找到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让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为高效。
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课文中提到的石拱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以更为直观、具体的方式去观察石拱桥,感受石拱桥的独特建筑美和艺术美,让学生赞叹古代匠人的技艺。
在进行《社戏》的教学时,因为课文主要以故事为主,于是教师选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阅读,并针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之后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由此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其符合当前的教学要求,并尽快适应新形势的教育环境。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教师应该以语文课程的目标为基础,制定并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并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温伟权《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考试周刊》2020年第89期。
[2] 谈晓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知识窗(教师版)》2020年第7期。
[3] 张艳婷《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年第12期。
[4] 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学周刊》2016年第7期。
[5] 何丽《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途径》,《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11期。
[6] 柴兆平《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学周刊》2020年第6期。
(本文系莆田市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名称:基于大阅读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研究,编号:PTJYKT18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