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蓉
摘 要:初中语文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相互融合,是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中的人文情怀。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了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问题。通过具体的课堂实例,阐述了将历史元素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中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历史元素 初中语文 有效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30
历史是人类的一面镜子,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历史故事和事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批判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博古引思,用历史元素引领文学思维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历史元素是丰富语文课堂的一种重要资源。通过同步融合初中历史教学,实现学科交叉,学生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学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文学智慧”,培养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其文学感悟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1.从传统历史文学中挖掘优秀“基因”
在我国数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元素。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入历史内容,让中学生从“博古”中体会我国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同时又能在学习中多读、多思,将历史中的人文、道德内容有效融入现代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可以从同步阅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古诗文、历史故事入手,选择感兴趣的历史内容,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们也需要将中學语文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比如历史、地理、思政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2.关注新《课标》教材与历史元素相结合
部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现代文和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古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善于将自己的心绪融入文章中。因此,在品读历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代、文化、认知等因素进行通盘考虑,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并在品读历史中深刻感悟古人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我国传统的文学创作中,情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同步阅读中可以通过学习、体验各种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意识,提高内心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情感体验式的教学,例如,请学生看一幅画面,让他们想象和感受画面中的情感,然后指导他们用诗句反映出这些情感,在生动的情境中彰显出古诗文的内在魅力。通过研究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元素,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历史背景和文中的历史名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这篇千古流传的文章,既反映了范仲淹的感受,也诉说了他对人生目标的认识。教师可以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字义,还能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文化情感和思想。
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历史背景的文章,或者通过讲解范文中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文中人物的历史作用,更好地帮助中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比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追溯我国数千年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将历史中的科举制度与现代的人才衡量制度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讲解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治国思路。
此外,在教材中的红色文化部分,教师可以积极借助历史故事和事件,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革命先烈们的爱国情怀。比如,在教学《老山界》时,这篇文章的内容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奋斗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了解这些历史就要从我国的近现代史着手,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艰辛经历,引导学生从中感悟革命先烈们的精神风貌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二、引经据典赓续传统,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
初中语文课堂是文学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围绕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但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掌握文学知识,还能培育学生的文学核心素养,用“博古喻今”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初中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学会自我思考,善于转化,通过语文课堂引发初中生对于优秀文学的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语文的本质,在理解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让历史元素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1.扩展史料阅读,提升传统文学理解力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将历史元素充分融入中学生的日常阅读内容中,能够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课堂中,扩展阅读是丰富中学生文学知识和提升文学理解能力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学表达方式、文学风格、文学作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与渗透,并教授给中学生,让他们从历史传承中吸收更多的文学“养分”,以此形成自己更为独特的文学品鉴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这种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教师还可以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章进行比较,让中学生在类比中取其精华,从历史文化元素中找到自己的根脉,这也是家国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应该根据要求,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渗透经典的历史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强化初中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但可以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同时,还能通过正向的文学指导,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从而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创造条件。
2.探索历史文化中的文字之美
在阅读资源选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丰富有趣的历史人文教学材料,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历史文化引领语文教学,这是初中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高效语文课堂中发现未知、研究已知,更能将“双减”的政策核心落实于学习的全过程。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之作,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来开展相关课堂教学,这些诗词歌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字之美和文学之美,教师通过引导可以让中学生更加热爱语文,热爱文学。
3.灵活引经据典,扩展中学生的阅读知识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历史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文化内涵。比如,在阅读名人传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传记中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精选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名著的节选,进行解读和分析。通过阅读经典的历史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提高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陋室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同步阅读颜真卿的《劝学诗》,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过程的辛苦,并从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中,明确中学生形成严谨、科学治学态度的重要性。
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融合
有感而发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形式。学生只有通过文学创作才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从中“温故而知新”,在自我表达与写作中感受历史的人文之美。古诗文是我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古诗词与历史元素相互融合,可以吸引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敲门砖”。
1.加强对历史的理解,提升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与历史积淀充分渗透的基础之上,以此才能更好地提炼古诗文内容,使其在立德树人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古诗文不仅是文学之美,它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够忽略诗文产生的背景,可以在针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古诗文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在学习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常识和文化常识,通过反复总结和运用,使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注重实践探究,才能够学以致用,从更深层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背诵、写作等形式,整合古诗文中的文化背景和人物特征,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仁爱、孝顺、诚信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中体验文化学习的效果。
2.模仿历史文学创作,提高感悟能力
写作是中学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写作,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写作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比如,在开展对家乡人文、山水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中学生以历史人物的视角,写一篇传记故事,或者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写一篇议论文。为了更好地从历史出发、从传统文化着手,学生就必须读历史,并以此作为写作的基础。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修养。同时,写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近现代史对于我们开展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教学十分重要。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屈辱事件,对于让中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忘历史,永续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学作品《雪花飘飘》,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和影响,然后再让学生阅读这篇作品,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对作品中体现的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他们在小组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文史相辅相成,用融合教学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教师要实现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当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主要关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其课程内容和课程内涵都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这种教育方式在高效课堂中得到了体现。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手段。为了有效融合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深入研究,了解教材所体现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
只有了解教材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和参加专题研讨会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将历史元素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历史有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以历史为素材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意识。此外,教师可以积极与历史学科教师开展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合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科交流。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思,将核心素养提升作为重点
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和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反思和作业布置,加强学生对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理解和应用。
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历史学科的合作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反思,教师可以将历史元素有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实现学科融合。
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将历史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尝试,从教材的选取、课堂教学的设计到评价的改革,都需要与历史学科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部编版教材的研究和对教学实践的探索,我们可以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线索。历史元素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修养,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志《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苏州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2] 丁曉玲《跨学科视野下的初中诗词教学研究》,汕头大学2022年硕士论文。
[3] 李淑慧《基于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洛阳师范学院2022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