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芳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立足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语言文字這一文化载体,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其审美品位。相比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教学更强调学生对文章的横向与纵向分析,通过多文本阅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突出结构化、整体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涵盖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同一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确定阅读核心,选择阅读文本
在实施群文阅读时,教师要设法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核心要点,根据单元核心来精选阅读资源,合理编排阅读材料。与此同时,教师在呈现群文阅读材料时,要突出不同文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阅读主题。教师还可以以阶梯化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多篇文章,引导学生通过横向对比或纵向对比,明确同一主题文本的写作方式,学会条理清晰地分析文章素材。
比如,教师在进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的教学时,要围绕文本主题来确定群文阅读核心,如文章中提到的“秋天”“怀念”“母亲”等主题都可以作为阅读核心。教师要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略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情感,并让学生学会记事。教师可以选择史铁生的《合欢树》和《我与地坛》。一方面,这两篇文章都是史铁生的作品,而且篇幅不太长,比较适合学生阅读。另一方面,《秋天的怀念》在人物塑造、表达技巧、主题思想上需要学生多加关注。以人物塑造为例,《合欢树》对《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形象进行了补充与完善,教师在学生对比阅读《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时,还可以引出老舍的《我的母亲》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以表达技巧为例,在《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中,几乎每个自然段都是以时间开头的,这便于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掌握每篇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二、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组织学生主动探究
相比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增多。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帮助学生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围绕一篇文章展开阅读,采取“一带多”的方式带动学生完成阅读,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适应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究群文阅读的主题,在讨论中分享个性化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学习《老王》时,教师将课文《台阶》与杨绛的《我们仨》中的片段作为群文阅读的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发现,相比文本的构思、故事情节,学生对人物形象更感兴趣,而这正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相契合。为此,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总结上。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具体的探究任务,即要求学生在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时,需用相应的事例来佐证,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相比单一的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可以从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角色出发,发表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与看法,使思维保持活跃状态。
三、实施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提高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式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特点,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搜集并梳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对比策略时,整个教学环节设置如下:快速浏览——交流收获——思考启示。教师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信息对比中挖掘群文内容,使学生实现深度思考与学习。
比如,在阅读《背影》时,教师就围绕背影中深沉的父爱,搜集了父爱表达方式不同的文章,如《父亲的画面》《指尖的父爱》。这三篇文章都是表现父爱的,但其中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具体事件等都不相同。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在三篇文章中勾选出能够体现父爱的语句。学生边阅读边批注,然后再进行小组内部交流,填写表格。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锻炼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以及探讨表格的填写方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篇文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并分别说出这三篇文章表现父爱的方式以及具体事件。这有助于学生在整合信息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整理出不同的父爱表达方式,让学生回味文章中的细节内容。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在三篇文章中得到的阅读启示填写在表格中,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分析、对比、思考等转化为阅读感受。
四、注重学生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多文本阅读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式阅读,鼓励学生结合文本所营造的具体场景、歌咏的志向、倡导的思想等进行审美感知和体悟,借此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品位。
例如,《三峡》写出了三峡之美,文中既有山之壮阔,又有水之清幽。为了让学生品味到三峡千姿百态的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了群文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三峡之美。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就是描写三峡的名篇巨作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早发白帝城》与《三峡》的共同之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郦道元所采取的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文中所展现的山的特点等。为了聚焦《三峡》中语言的精妙运用,教师结合《宜都记》与《荆州记》,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组织学生进一步发现《三峡》一文中文字的创造力。比如,同样的描写对象在不同的文章中,就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如郦道元在写猿猴的鸣叫时,用了“凄异”一词,而盛弘之在写《荆州记》时则用了“清远”。当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并不是让学生比较谁所用的文字更好,而是让学生将文字与场景联系在一起,进行意境的分析。因为《三峡》中所描写的猿猴的鸣叫与三峡秋景贴合在一起,因此,“凄异”比“清远”的表达效果要好。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在对比与分析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就感。
本文为兰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 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LZ[2022]GH020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