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思维视域下单元习作教学的优化方法

2024-04-28 12:10岳琴英
甘肃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价值优化小学语文

岳琴英

【摘要】单元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以往由于不少教师的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学生的习作效率不是很理想。全息思维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将其引入单元习作,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思维和技能,都发挥着积极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全息思维作出简述,综述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运用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的价值,并结合课例,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旨在为单元习作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全息思维;优化;小学语文;单元习作;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6—0034—04

所谓全息思维,也被称为全息对应思维,主要是指依托于全息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获取、理解和创造信息的思维过程。全息思维的实质,是把信息分成显态和潜态两大类,其中信息的显态包括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信息的潜态包括结构、序、魂、灵,它们共同构成八维的全息思维模式。全息思维的基本原理,是由事物的局部,透视出其全部的信息,因而全息思维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透视、全局、前瞻和发散,指向对信息潜态的多角度发掘。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都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全息思维涵盖着思维的透视性、灵活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基于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其掌握写作知识和技巧,开展创造性的习作表达。为此,教师必须秉持以生为本的思想,依托于全息思维,对语文单元习作教学全方位地优化设计,以此构建全息化的习作课堂,提高学生习作探究的整体水平。

一、运用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的价值

构建科学有效的语文习作教学模式,是语文教育恒久不变的研究课题,由于全息思维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相关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涉及此课题的研究成果较少,经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笔者提炼了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观点,有研究者认为,全息思维是“以突破原本人员、时空、领域等局限作为切入点,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打破传统思维,让学习在全息中融合、推进和生成。”提出丰富体验、聚焦互动、强化实践等教学策略,这项研究成果,主张打造未来教育形态下的全息学习模式[1]。另一位研究者提出,“全息思维是针对学生言语生长中的策略问题,追求一种全面、高效、整体的思维模式”,提倡通过“要素整合、结构梳理、异同比较、创意表达”四个步骤,来推动学生言语智慧和思维品质的发展[2]。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对课程整体的考量,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凸显全息思维能力的培养,主张运用全息理论,打通课程中的隐态、潜态、显态知识,使之形成“序列化、整体化、立体化”的“多维视界”[3]。总体来说,以上研究成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但是现有的成果缺乏对本课题的针对性研究,普遍围绕着语文阅读论述,对全息思维在单元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和指导效用不是很强。笔者梳理了现有的研究理论和观点,立足单元习作教学需求和实际学情,开展运用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力求开辟一条更契合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发展的路径。

1.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小学生在语文单元习作学习中的根本需求,是求新、求趣、求奇,运用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主要价值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全息思维视域下,主张以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提供认知资源和信息,致力于打造立体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使习作课堂从枯燥乏味变得富有生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语文习作是一项极度考验创造性的活动,就以往的单元习作而言,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规行矩步,鲜少出现创意表达的亮点,这些都是学生缺乏创意精神的表现。以全息思维为核心优化单元习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全息思维理论认为,世间万事万物之间,都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强调学生的习作,应该具备敢想敢写的胆识和风格,不拘一格的形式和内容,合理地运用全息思维实施习作训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地发散和构思,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标新立异,从而助推创新、创意精神的发展。

3.强化学生的习作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单元习作教学,倡导将“知识本位”转为“素养本位”,当务之急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写作知识的灌输,轻视实际能力的训练,造成教学成效差强人意的局面。依托于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第三个价值点是能够强化学生的习作能力,全息思维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教与学的一致性,以及学生现有知识的获得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是聚焦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在全息视角下重构单元习作,是增强学生习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运用全息思维优化单元习作教学的策略

1.创设习作情境,唤醒学生的全息体验。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运用全息思维,关键点在于唤醒学生的全息体验,全息思维具有重演性,学生的习作过程,就是对自身认知经验的高度重演,学生在重演中,表达着内在的感性和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单元习作主题,创设富含趣味,且贴近学生认知的习作情境,比方说生活化情境、多媒体情境或复习情境,以情境为线索去抛砖引玉,调动学生知识、经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全息体验,使其建立情境与习作主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浓厚的习作探索兴趣[4]。

例如,在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的习作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以及利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编写童话故事的方法,习作话题与本单元的阅读文本存在密切的联系,这是教师运用全息思维的主要切入点,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使用电子白板出示教材中四篇童话故事的主题图,并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这四幅图片,大家还記得我们读过的童话故事吗?”学生的全息体验被迅速激活,踊跃地回忆故事内容。教师:“看来大家对童话故事都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作家,一起来编写童话故事,请大家继续回顾阅读经验,说一说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学生探讨后反馈:①内容生动奇异;②想象丰富夸张;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④包含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种习作情境的带动下,学生的全息体验感就大大增强,并对单元习作主题形成深入的感知。

2.提出启发问题,促进学生的全息联想。在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思路闭塞,缺乏充足的写作素材,出现无话可写、生搬硬凑等现象。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中联想和想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全息思维的运用,追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其在联想中获取信息、生发创作灵感。全息联想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问题具有引领思维发散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单元习作教学的需求,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全息联想,对问题集思广益,获取更丰富的习作思路和素材[5]。

例如,在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的习作教学中,习作主题中含有一些潜态信息,在引导学生开展全息联想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把潜态信息挖掘出来,于是设计问题:“同学们,请大家仔细分析题目,思考‘眼中‘缤纷‘世界分别指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眼中是指观察到的,‘缤纷指多姿多彩的意思,‘世界指各处的风景。”教师继续提出启发问题:“请大家放飞联想的翅膀,说一说在广泛的生活中,有哪些美丽的风景事物,符合‘缤纷世界的要求?”学生马上投入全息联想活动,并积极地反馈:“校园里的风景,如操场、植物园、课间活动;大自然的风景,如花草树木的生长、天气变化的现象、虫鱼鸟兽的活动;人类生活,如街头巷尾的景象、劳动的人、充满烟火气息的家庭……”这样借助一系列启发问题的指引,学生就会展开多角度、立体化的全息联想,同时养成良好的审题和思考习惯,让单元习作素材变得更加充实、饱满。

3.指导习作技巧,推动学生的全息学习。俗话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中,传授写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从全息思维的角度来说,习作教学是师生信息的双向交流,是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也是过程与方法的交汇融合,在开拓学生全息化写作思路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秉持授人以渔的思想,做好习作技巧的指导,比方说渗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构建提纲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梳理零散的习作素材,形成更为清晰的创作脉络,从而兼顾教与学双重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真正“得法”,推动全息化的习作学习。例如,在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有一个想法》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以全息思维实施习作技巧的指导时,必须避免灌输式教学,要让学生把科学的写作方法,自主地分析和总结出来,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两则范例,并设问引导思考:“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两段话,分析范例中的‘我看到了什么现象,分别产生怎样的想法?”学生:“范例①中的‘我,发现‘爱玩手机的人特别多的现象,提出‘不应该总是玩手机的想法;范例②中的‘我,提出开辟植物角的想法,还给出了植物角运作的建议。”教师:“从这两个范例来看,习作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学生:“范例①的写作顺序是‘发现问题—具体表现—产生想法,范例②的写作顺序是‘产生想法—分析原因—合理建议。”教师追问:“那么想要写好这篇单元作文,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学生进一步概括:“要从身边的现象开始写,把表现、原因、想法、建议写得清清楚楚,语言表达有条有理。”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凝练并掌握习作技巧,从而达成全息学习目标。

4.设计习作任务,驱动学生的全息创作。学生独立创作是单元习作教学中的核心环节,经过一系列的教学铺垫和启发,学生已经具备了参与习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运用全息思维时,教师应该着眼于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习作信息,任务型教学法是最佳的选择,教师可以从单元习作的主题和内容出发,设计相对应的习作任务,在任务中明确习作的目的、步骤和要求,搭配一些辅助性的习作资料,用以支持学生对现有信息的再加工,从而驱动学生的全息创作。

例如,在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教学中,学生们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明确“好地方”的类别,知晓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开展全息创作活动时,教师可以展示风景名胜、游乐场所、博物馆等图片,同时引出习作任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好地方让大家流连忘返,当你发现了好地方,肯定很想推荐给身边的伙伴,下面请大家用写作的方式,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处风光,要求把所要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写出它的特别之处。”发布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全息化的合作探究,围绕任务要求,针对性地研讨“怎样写”的核心问题,学生反馈:“作文开头要先写出推荐的地方,介绍景物的总特点;中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细致描写,注意写作顺序的合理安排,突出特别之处和推荐理由;作文的结尾要有总结全文的句子,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紧接着,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正式投入全息创作,借助这样的有效任务驱动,学生就能获得更充沛的信息支持,写出全维度、显力度、有温度的优质作文,实现全息思维的合理运用。

5.实施互动评价,引领学生的全息反思。以全息思维优化语文单元习作教学,评价是一个需要重点优化的环节,以往的习作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评语具有高度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学生个体所获得的评价信息极为匮乏,不利于展开有深度的评价反思。对此,教师应该把自身终结性的评价,改进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生成性评价,根据单元习作课程的目标,设置细致的评价指标,让学生参与小组形式的互评活动,共享习作经验,了解彼此作文中的亮点和不足,从而引领学生的全息反思。例如,在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的习作教学中,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找出家人和动物之间的相似点,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写出家人形象的特点,在评价环节渗透全息思维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参与和信息交换,让学生3-4人为一个单位,互读彼此的作文,并开展交互式的评价活动,教师给出评价指标:①人物特点突出;②描写方法运用恰当;③合理运用比喻;④语言幽默诙谐;⑤结尾处有情感升华。学生围绕着评价指标,参与全息互评和反思,有学生反馈评价发现:“我的伙伴的作文语言十分幽默有趣,他把爸爸比喻成‘身体强壮的大象,真是太形象了!”还有的学生分享:“我组同学在作文的结尾,表达了对‘辛勤如蜜蜂的爸爸,温柔如绵羊的妈妈的爱,我的作文里缺少情感抒发的部分,要马上补充进去。”这样学生取长补短、自觉反思,就能实现全息思维在单元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运用。

总而言之,运用全息思维优化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创意精神和习作能力。教师应该立足全息思维的核心理念,通过创设习作情境、提出启发问题、指导习作技巧、设计习作任务、实施互动评价等途径,带领学生参与全息化的习作探索,使其获得写作素材的扩充,实现思维提升和能力发展,从而建立指向全息思维的单元习作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林绿,李健.基于未来教育的小学全息阅读策略[J].教育观察,2023(05):103-106.

[2]居佳华.以全息思维教学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长[J].语文教学通訊·D刊(学术刊),2022(04):11-13.

[3]李马芳,朱海龙.“全息思维”在寓言教学中的有效实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Z3):12-14.

[4]陈小彬.高阶思维:超越“低阶”认知的全息思维[J].江苏教育,2017(73):34-36.

[5]王珊.全息思维:理性匡正“碎片化”阅读倾向的新策略[J].语文知识,2016(12):81-85.

编辑:阎韵竹

猜你喜欢
价值优化小学语文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