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与防治

2024-04-28 20:47李三吓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饲养场牛群病牛

李三吓

(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蔚县 075700)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传播速度很快,疾病感染方式多样,如果不能够及时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饲养场内带菌病牛对牛肉的品质以及生物安全性产生影响。饲养场要加强日常的管理措施,及早切断疾病的感染途径,争取早发现病牛并及早诊治,以有效降低牛群的感染概率,确保养牛业健康发展。

1 病因分析

1.1 病原学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也称牛肺疫,病原是丝状支原体,属于具有高度接触性以及散发性的传染病。病原主要分布于病牛的肺脏和胸膜腔等组织器官,气管分泌物中也能分离到。病原微生物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差,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均能将其杀灭,干燥以及高温可将其灭活,常用消毒剂也有发挥良好的杀菌效果。

1.2 流行情况 每年的冬春季节属于牛群感染该病的高发期,各日龄牛均有易感性,其中以幼龄牛最容易。品种不同的牛对该病表现出的易感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牦牛和黄牛最易感。出现过该病的饲养场暴发病率更高,但多呈慢性感染;新发病的养牛场暴发后通常都是急性发病,临床死亡率很高且有较大的危害。该致病菌种类多,以病牛和带菌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牛的乳汁及子宫分泌物和粪便等都带有细菌,可经由飞沫或污染的环境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饲草和饮水等造成牛的消化道感染,感染率达50%以上。康复牛会在1~2 年内继续带菌,随时都能够造成健康牛感染。

2 患病表现

该病的潜伏期2~4 周,快的病牛会在1 周内有发病表现,但有些病牛则会潜伏超过1 个月,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主要涉及到牛的年龄、机体状况以及营养水平和饲养场的管理等因素。患病初期病牛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大多病牛在最初发病时体温升高伴随轻微的咳嗽症状,继而出现食欲降低以及反刍减弱等不良情况,但随病程进展,病牛的临床症状更加的明显。临床生产中可以根据患牛的病情特点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2.1 急性型 大多集中发生在新疫区的流行初期,病牛的体温在短时间内升高并且会持续数天。病牛的精神状态较差,食欲降低,呼吸极度困难,并且呈现腹式呼吸,对其胸部按压可见明显的疼痛感,伴随发出低嚎的声音;病牛喜欢站立,发出吭哧声或短咳的声音;鼻孔呈现扩张状态,可见有浆液性、脓性的鼻液流出;对其胸部叩诊,也见有疼痛感,有浊音,而且其胸部有积液。随着病情不断的发展加重,听诊没有肺泡音,心脏逐渐枯竭,脉搏也随着病情的发展而越来越弱,胸、腹等多部位都出现水肿变化。病牛机体的消化系统越来越衰弱,反刍迟缓甚至停止,其腹部膨胀,病牛排泄稀便,有时便秘,泌乳期母牛感染则停止泌乳。随着病情快速恶化,病牛出现口吐白沫,体温下降,因为呼吸衰竭而死亡,通常整个病程为15~60 d。幼龄牛感染后会在短时间内恶化,还会伴发关节炎,较成年病牛死亡率更高。

2.2 慢性型 病牛的全身症状比较轻微,机体逐渐消瘦,毛发粗糙丧失光泽,免疫力不断降低,不愿行动,泌乳量呈下降趋势,机体很容易疲劳,体温呈现出高低交替变化。胸部叩诊呈实音,有的患牛胸、腹、颈部皮下都有水肿变化。对慢性型患牛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能病牛逐渐恢复,但康复牛仍带菌,会呈现长久的排菌状态。该型多由急性型病牛转变而来。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可见胸膜表面附着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内有大量黄色积水,观察呼吸器官周围组织充血肿大,肺部也出现特征性的病变,并有较多红灰色的组织浸润,还有大理石样变。病死牛的胸膜变厚并且粗糙,而支气管淋巴结出现严重粘连。

4 实验室诊断

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要通过实验室分离培养,检查丝状支原体。采取病死牛或疑似感染牛的支气管和肺泡等病料冲洗物或病变组织的匀浆,将其在专用培养基上接种处理,持续培养7 d 后,能见到类似露珠的透明菌落则可初步确诊。将培养的菌体涂片瑞氏染色后显微镜下检查,亦可进一步确诊,还可用荧光抗体试验以及PCR 试验等方法鉴定该病原菌。如果培养基不见有菌落生长,可以采集病牛的新鲜血液开展全血凝集试验,如果血液全部出现凝结变化,可确诊为该病原体。该病原菌对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和土霉素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所以临床亦可通过药敏试验辅助鉴定。

5 防治措施

5.1 提高管理水平 保证日常供应给牛群的饲料营养充足且均衡,饲料搭配要合理,要适当补充维生素以及蛋白质。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生产原则,减少外来引种操作,或在引种之前开展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避免引入带病牛,完成引种后还应按照规定将生物安全检查措施落实到位,发现异常的牛要立刻采取隔离治疗,隔离结束后无异常表现可混群饲养。饲养场要给牛群接种疫苗,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合理的选择弱毒疫苗给牛群每年接种1 次,连续3~5 年即可。如果饲养场周边出现疫情,应对场内的牛群及时接种疫苗,采取对牛群的保护措施,可肌肉注射兔化弱毒铝胶苗,成年牛2 mL/头,犊牛1 mL/头,一般在接种疫苗后大概1 个月可以检测抗体的滴度,不符合标准可以及时补充,同时也可防止野毒感染。

5.2 加强卫生管理 饲养场的地面和道路的消毒,可选2%的火碱溶液喷洒消毒;牛群的运动场地的消毒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饲养舍内部消毒可选择0.1%的苯扎溴铵溶液或3%的来苏儿溶液喷雾;墙面可用20%的石灰乳涂刷消毒,进出饲养场的车辆以及人员都需要执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饲养场门口要设置必要的消毒池以及消毒室等。饲养场发现病牛,应该尽快采取隔离治疗,对饲养舍要彻底清扫,配合使用稀碘溶液喷雾消毒,以保证将病原菌有效杀灭,避免疾病扩散,消毒过的饲养舍保证空舍7 d 以上。饲养舍内产生的粪便等污染物要及时清除,否则污染物可能引发饲养场疫情大规模暴发。对病死牛要采取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将病死牛统一进行深埋或销毁,再使用生石灰或火碱等消毒制剂对场地及其周边开展彻底的消毒处理,通常消毒1 次/d,连续消毒7 d 即可。还要严格禁止病牛及病死牛进入到市场流通的环节。

5.3 确保环境舒适 饲养舍的环境干净且卫生,同时要配置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有助于提高牛免疫能力,有助于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若饲养生产环境不能保持稳定,温度突然升高或者降低,陌生人进入场内参观等行为,会给牛群造成不必要的惊吓,这些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保持饲养舍的温湿度平稳,地面干燥,饲养密度合理。给牛群更换饲料时应遵循序渐进,否则会造成机体出现消化应激和停止反刍等问题。

5.4 药物治疗 对病牛主要采用对症疗法。用土霉素和红霉素等,配合5%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补液。用新砷矾钠明治疗病牛,一般4~7 d 静脉注射溶有新砷矾钠明的5%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通常剂量为1 g/100 kg.bw。咳喘症状比较严重的患牛可用咳喘头孢、双黄连注射液、磺胺类药物以及100~500 mL 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给药治疗,1 次/d,连用3 d。病牛如果出现呼吸困难且胸腔积液严重的,可用肾上腺素和呋塞米等具有强心和利尿功能的药物,辅助使用缓泻功能的芒硝给其内服治疗。病牛出现腹泻症状,或体质比较弱的病牛,可选安钠咖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强心补液措施,治疗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饲养场牛群病牛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阿尔梅勒动物饲养场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猫和鸡
我在干校饲养场
慧眼识病牛
饲养场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