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统宇
已经过去的一年,广电行业最得人心的举措,当属对电视“套娃”的治理。
正像有评论的标题开宗明义:天下苦电视“套娃”收费久矣。自己的切身体会是:就连我这样与电视行业有着密切接触的研究者,也时常被“套娃”整得不知所措。特别是出差外地入住宾馆,当手握两个遥控器一顿左右开弓仍然无法进入电视的直播频道,无奈之下只好找来服务员帮忙时,只能责备自己年纪偏大,手脚已不利索。想想那些连手机都不会用的老者,他们可能连看个电视都不容易。
电视“套娃”的出现,是中国电视产业发展和商业进程中出现的一具怪胎。
按照广电总局专项整治的要求,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的问题,就是要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的问题。很明显,这里的三大问题的要害,实际上就是一个——收费。就像不少人的吐槽:你的手机是手机的收费,平板是平板的收费,电视是电视的收费。以前打开电视就是电视,现在打开电视全是各种收费。而且每个项目都单独收费,搞不好还给你来个自动续费,让你欲哭无泪!除了“套娃”式的收费系统,还有五花八门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的界面,以及烦琐的操作方法,就连许多年轻人都直呼“搞不懂”。
广电总局在治理电视“套娃”的相关文件中,首先强调了要把握好电视大屏的意识形态属性、公共服务属性和技术产业属性。这一点非常重要。电视的这三重属性的排序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电视“套娃”的问题当然有技术产业方面的偏差乃至扭曲,但其要害绝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常言道: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但如果科技的目的仅仅是商业和牟利,那么这样的科技就会沦为束缚民众手脚的枷锁。因为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下大气力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问题,根本的目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从提高政治站位的角度看,电视“套娃”套住的首先是电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记得多年前一位负责思想宣传战线的领导同志说过这样的金句:“人都跑了,你去教育谁去?”所以,影响观众、教育观众的前提是留住观众、吸引观众,也因此,多年前谈到节目市场和收视规律时,就有“得大妈者得天下”一说——因为遥控器掌握在大妈手里。十年前的电视市场收视报告显示,65 岁以上的老年群体是电视的忠实观众,人均收视时长超过300 分钟。而电视“套娃”却在给基本的甚至可以说是铁杆儿的收视人群下套,这不是典型的自己给自己垒墙吗?在已经没有人谈论“电视的一代”的今天,善待仍然对电视一往情深的老年人,同样是中国电视的一种人文关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电视“套娃”绝不是让电视摆脱特困行业困扰的灵丹妙药,不过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市场和口碑的双输。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3634 万台,同比下滑5.2%。同时,当前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也下降到不足30%。电视“套娃”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仅不能扭转电视市场的颓势,反而会导致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这个角度看,重拳出击电视“套娃”,也是行业的一次自我解套,自我革命。
在管理理论中,确实有一种“套娃”理论:如果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只任用能力比自己低、水平比自己差的员工,那么结果就是形成“套娃”现象——一个比一个小,这很像人们经常说的“武大郎开店——不能有比我高的”。电视“套娃”的深层逻辑也是这样:以盈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拒绝真正有科技含量的东西,打着智能的旗号,干着智障的勾当。
有这样的报道:对电视“套娃”的整改成效,有观众做出了这样的点赞:上个月发现打开电视就是CCTV1,真的感觉特别好!实际上,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过打开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只有一个台的记忆:一家老小甚至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也因此,对电视“套娃”的治理实际上就是回到了常识:简单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