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访谈节目的创新表达

2024-04-28 05:58刘媛媛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议事厅演播室时政

刘媛媛

2019 年苏州台推出时政访谈节目《共筑美好生活·苏城议事厅》(以下简称为《苏城议事厅》),节目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注民生热点、回应百姓关切,更好加强政府和百姓间的沟通互动。全媒体时代,节目如何在融合中变革与创新,继续延续观众优势、赢得流量?近年来,《苏城议事厅》节目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依托电视栏目、全媒体视频号、微信号等方式,创新节目制作传播路径,进一步拉近节目与观众、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一、围绕热点设置议题:更重时效性、地域性

时政访谈节目给人的印象一向是严肃的,如何通过打造“热点”与“爆款”,持续保持影响力、接地气聚人气?《苏城议事厅》在节目制作中,更加强调由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强化节目的时效性、议题的地域性。

(一)强化议题地域性——本土化

《苏城议事厅》紧盯本地观众的关注重点,相关部门如交通、人社、民政、文广旅、园林和绿化等会在有关政策措施或者是大型会议、活动发布前,主动与节目组联系,提前走进演播室录制,第一时间进行权威解读,使节目话题更有时效性、公信力、影响力。这对节目生产来说,形成了良性循环, 让《苏城议事厅》可以成为政策宣讲、政府听取民意的有效渠道之一。

作为地方台的一档电视时政访谈节目,必须找准自身优势和定位,立足本土深耕地方,以“地利”赢得竞争先手棋。而本土化关注的正是本地收视群体的视点,抓住本地老百姓的心声和兴趣点来做节目。《推进保护传承利用 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羽过添情 与梦同行”苏州将进入“苏迪曼杯”时间》《打造国际湿地城市“苏州模式”》《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这些话题关注的都是苏州本地新闻资源。可以说,通过本土化视角,对本地新闻信息进行二次开发,最大程度挖掘报道深度,可以极大提升时政访谈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提升有效触达——时效性

融媒体环境下,时效性日益成为传统电视平台的弊端。作为大体量的时政访谈节目,也需要保持内容的新鲜度,才能赢得更多观众,实现更广泛的触达。

2023 年春节后上班,苏州全市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动员会暨作风建设大会召开,《苏城议事厅》节目将春节前准备的选题重新推倒,第一时间播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邀请了张家港市、昆山市、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主要领导以及专家学者进行访谈。2 月,个人账户家庭成员共济相关政策正式开始执行,节目组迅速落地,播出了《医保新“共济”百姓“新”受益》。9 月,2023 苏州数字金融大会举办,栏目组提前与有关部门联系,在大会举办当天播出了《打造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深度解读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如何让金融与数字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融媒体时代,电视访谈节目要从海量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观众,必须提升自身时效性,这也对访谈节目的生产制作、团队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时间的深度解读,也是吸引更广泛受众、扩大节目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三)重塑产品形态——故事化

时政访谈节目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准确性,长篇大论和深度门槛是否会将部分观众拒之门外,如何让访谈避免“宣传味”“说教味”?《苏城议事厅》期望更多探究话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力争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专业内容,让深度访谈做到既能上接“天线”,也能下接“地气”。

身边人物平凡事,可能带来不平凡的效果,更能让人引起共鸣,故而节目更多尝试用故事化表达方式探索多样态访谈。《“组团出海”提振信心 苏州持续扩大经贸合作“朋友圈”》,主要讲述的是2023年元旦前后,苏州招商团包机赴日、赴欧洲,前后不到1 个月的时间,苏州两次集中“包机招商”背后的故事。千万封邮件不敌一次“面对面”、“老朋友”为赴约大雪天辗转多次、“双向奔赴”背后的真情流露……故事化叙事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打造国际湿地城市“苏州模式”》,在高度城市化的经济开发区里,如何保留了近万亩的水稻田,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怎么“住在”学校里,这体现的不止于空间上的结合,而更多是在教育上的融合……嘉宾讲述苏州与湿地的有趣故事,展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微观视角的细节描绘,进一步增强内容的可看性,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

(四)增强访谈厚度——系列化

全媒体时代传播同样需要内容的深度回归,节目的内核和厚度更能确保“星火燎原”。

2022 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苏城议事厅》推出了“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看苏州看变化”系列,共3 集。每期节目“走进”苏州一个乡镇,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乡村取得的成绩,探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怎么样从“最江南”的历史走来,未来他们又将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2022 年9 月初开始,节目增加播出频次,推出11 集沉浸式访谈节目《非凡十年·大美中国苏州篇》。前10 期每期 “走进”苏州一个市(县)、区,第11 期为综合篇,展示苏州各地十年来立足自身实际,取得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成就,全面推进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的“十全十美”。2022 年11 月中旬开始,又推出7 集系列访谈《新征程 再出发》,生动反映苏州各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2023 年,节目组又与苏州市政协合作,推出系列访谈节目《提案面对面》,全年共五期,邀请市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提案提出过程,讲好“提案故事”和 “提案办理故事”,充分展现苏州的高质量发展。

访谈节目系列化,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对议题进行阐释,系列化在体现议题深度、形成品牌效应的过程中,可形成连续性矩阵,打好传播组合拳,凝聚一体化合力。

二、多样化手段提质升级:更重沉浸感、互动性

访谈节目的核心形式是“谈话”,解决了谈什么(内容议题)之后,就是要“怎么谈”(形式)。《苏城议事厅》尝试打破传统访谈节目演播室“面对面”的空间限制,增强节目的沉浸性、融合度、交互感,将熟悉的工作生活场景“搬”进演播室,或将演播室“搬”进生活中。

(一)场景:大屏多样化,虚拟常态化

传统访谈节目多是在演播室中进行录制,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增强演播室访谈的吸引力,为增强沉浸感,《苏城议事厅》根据内容的不同,每期设置不同的大屏背景以及侧屏背景,让访谈嘉宾置身熟悉的话题场景中。如,《推进保护传承利用 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大屏及侧屏选取的是大运河苏州段的多处精彩场景;《当好“开路先锋” 建设“卓越交通”》大屏及侧屏选取的是目前苏州有代表性的重点交通工程。

此外,节目还实现了虚拟技术的常态化运用,让主持人和嘉宾实时置身虚拟场景中,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如,《建言献策 助力苏州乡村振兴》中设置了金黄的油菜花与美丽村庄交相辉映的乡村场景;《满城尽是“春欲放”文旅复“苏”正当时》中打造草长莺飞、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江南美景;《水秀苏州 共绘“东方水城”美丽画卷》将演播室置身于苏州小桥流水人家、幸福河湖大美的水环境中,通过虚拟场景的打造,切实增强节目的氛围感、沉浸式。

在《新征程 再出发》系列中,还特别制作了《大美苏州》虚拟画卷,通过绿箱抠像技术,每期节目中,“寻访人”由演播室“入画”到达苏州各地进行实地探访,营造场景氛围感,打造沉浸式对话场。

(二)沉浸:走出演播室,增强沉浸感

不满足于演播室环境,《苏城议事厅》还努力尝试访谈场景的“开放化”。《博物·风尚》这期节目,打破了传统的演播室内谈话模式,不设演播室录制环节,而是将访谈场景分别设在了苏州三家博物馆,直接以主持人探访的形式进行实景访谈,进一步拓宽了访谈的场景和空间,以“江南风尚”为主线,以三家苏州特色博物馆的特展为分支,生动诠释了“走进博物馆,读懂一座城”。

此外,如何提升访谈节目的沉浸感,节目中还特别设置记者“寻访”的环节。《“诚信苏州 消费吴优”争创全国放心消费示范城市》,记者打卡“中国最美高速公路服务区”——宁沪高速公路阳澄湖服务区,体验在服务区餐饮店如何实现“无理由退货”;《“羽过添情 与梦同行”苏州将进入“苏迪曼杯”时间!》,记者探访零风速赛事场馆、揭秘专业赛事地板如何“住”在空调房;《“昆山之链” “恋”上昆山》,走进长三角最大内景摄影基地,一起寻梦江南……寻访记者走出演播室环境,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实地探访,带领观众一起沉浸式进入话题语境,有效延展了访谈的空间限制。

(三)互动:增加互动性,提升新鲜度

改变传统电视节目的单向输出模式,“赋能仪式互动,持续输出正向情绪价值选择与节目内容契合的互动仪式,能够保证最大化的情感流动和内容输出”[1]。

在《苏城议事厅》之《提案面对面》系列中,每期节目都邀请嘉宾带上各具特色的道具,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第一期《建言献策 助力苏州乡村振兴》,苏州市政协委员、葡萄种植大王徐卫东带来了他种植的各类葡萄,介绍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品种培育的重要性。第二期《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团结奋斗合力》,苏州市政协委员崔锦江带来由他们团队研发的首个取得我国CFDA 的便携式皮肤镜,探讨如何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时代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在《博物·风尚》节目中,在每家博物馆的访谈场景中,也都设置了互动环节,苏州市评弹团演员用评弹唱起苏州话里的“颜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动手介绍古代服装里的颜色奥秘、香道师介绍颜色与气味的关系……拓展了主访谈的内容边界,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

此外,访谈中穿插的记者寻访等环节,记者也会返回到演播室,和嘉宾进行拉家常式聊天,近距离的拍摄视角,更增加了几分亲切与真实。可以说,强化演播室内外的深度互动和实时联动,《苏城议事厅》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升级迭代,实现更有效触达受众。

三、多样态新媒体产品生产:更重年轻态、网络化

媒介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语言表达形态、节目制作样态的变化。立足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改变传统电视访谈节目单一表达方式,《苏城议事厅》积极尝试创新节目语态和话语表达方式,以生动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适合网络端的传播样态,进行时政访谈节目生产制作。

(一)用户思维:尝试多种新媒体产品样态

“树立用户思维,坚持受众本位,要贯穿于全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全流程,落实到全媒体内容生产的多元生成和多渠道传播上。”[2]比如,从嘉宾的访谈中寻找能引起观众兴趣的“金句”,在节目播出前先进行新媒体端的拆条传播。短视频《苏州轨道交通集团:苏州轨交3 号线西延将与无锡地铁3 号线进行衔接》在抖音播放量超过330 万次、在视频号超过47 万次;以受访人第一人称视角生产的Vlog产品,《发力农业育种,打造现代农业“芯”亮点》,视频号上的播放量达55 万次;以记者、主持人、寻访者更年轻的视角进行的探访类短视频《逛完这座工厂,想去苏州学“种菜”》,视频号上的播放量达42 万次。

Vlog、短视频、微纪录……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型形式,为传统宣传报道注入了新视角,将短视频产品制作与人物访谈有机结合,受到越来越多观众关注。立体化、沉浸式报道与呈现,真正实现传统电视访谈节目的融合创新,令用户感受到丰富的全息视听体验。

(二)深度融合:一次传播到多次分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视节目的呈现方式也由“单屏”变成了“多屏”。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理念,《苏城议事厅》依托苏州广电各新媒体端全力做好节目的内容宣推、产品生产、网络直播等工作,从“大屏”到“小屏”融合生产,通过多平台、多形态扩大网端影响力。每期节目平均会做2 到3 期视频号,在节目播出前后推送,并同步推出网络直播、预告海报、图文等多样态的新媒体产品,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多媒介的深度融合。

由大屏到小屏的裂变式传播,通过不同视角,解决时政访谈节目深度性维度强、时效性维度不足的弊端,同时也通过电视平台,反哺短视频“厚度”不足的问题。

(三)品牌价值:打造“苏城议事厅”时政访谈IP

品牌IP 是一种新的口碑营销模式, 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电视节目核心价值的构建能让受众清晰地识别并记住节目的个性,实现品牌效应的最大化。“以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电视节目如何在当今融媒体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构建自己的品牌效应,以及如何塑造并且全面开发自身的IP 价值,是现如今电视媒体人需要探讨的重点课题。”[3]

一档访谈节目如何实现品牌的IP 化,首先肯定要有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没有热度不足以谈IP。电视时政访谈,将时政报道资源优势转化为融媒体时代的深度产品,进一步延续传统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打造独具影响力的IP,关键是还要做到长期稳定的输出,培养受众的收视习惯。《苏城议事厅》每周二晚固定一期,同时积极尝试通过大小屏互动,建立连续性短视频矩阵,不断强化“苏城议事厅”品牌的深度效应,提升用户黏性,从而形成“议事+ 访谈+ 互动+ 融媒”等多位一体的有效组合,打造时政访谈品牌IP。

《共筑美好生活·苏城议事厅》的融合创新证明,统筹多平台的内容生产,促进大屏小屏优势互补,全媒体、多终端传播,传统电视时政访谈仍可不断提升传播力、到达率。

猜你喜欢
议事厅演播室时政
民初上海总商会议事厅的筹建与落成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猫狗议事厅:原来你是这样的神奇动物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
沟通创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