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考艺术素质测评提升高中生的音乐素养

2024-04-27 01:15沈宇轩
艺术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摘 要:艺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考艺术素质测评,旨在加深社会各界对中学阶段艺术科目的重视程度,助力艺术科目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以及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本文以基于中考艺术素质测评提升高中生的音乐素养为选题,旨在分析和总结艺术素质测评后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特别是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同时,对现行艺术中考机制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以及音乐在校园生活中的融合,这既是一种对高中生提升音乐素养的实践,也是一种启示。

关键词:中考艺术素质测评;高中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5-0-03

一、艺术素质测评后高中音乐课堂现状

(一)基本音乐知识掌握与运用

在经过了初中阶段的三年音乐课程学习后,学生对于基础的节奏型、音型、旋律以及调式等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的积累,并且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制定的《南京市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试行)》,终结性考核内容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的考察及根据谱例敲击节奏的考试内容,所以在过渡到高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中后,对于学习曲目的音乐知识有基本的认知,也能够配合教师进行音乐片段的要素对比与总结[1]。

以学习《快乐的女战士》音乐片段与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为例,做如下对比讲解,见表1所示。

表1《快乐的女战士》《松花江上》音乐对比

在高一年级第一单元“情感的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别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选段《快乐的女战士》和歌曲《松花江上》,从两段音乐的速度、旋律、典型节奏型以及音乐表现方式上进行对比。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旋律情感把握非常准确;但在典型节奏型的辨析上仍然需要教师的提示和讲解,对于节奏型的具体名称熟悉度不高;在出现管弦乐队时,对乐器的辨认能够达到近80%。对于曲目对比这样的课堂任务而言,整体完成度是非常高的[2]。

(二)经典音乐片段的了解程度

经典音乐片段的听辨赏析作为艺术素质测评内音乐基础知识考察中的重要部分,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学生对经典音乐名曲名作的认知范围,加深了他们对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了解程度。这一考核内容,为高中阶段的音乐赏析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明显的助力。下面以谱例1所示的高一年级赏析课《1812序曲》中的法军主题为例进行讲解。

在本序曲表现两军交战的呈示部中,代表法军主题的音乐片段巧妙借用了法国国歌《马赛曲》的曲调进行创作。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音频播放完毕后立即辨认出了这一片段与《马赛曲》的高度相似,自然地为随后的相关知识展开提供了契机,促进了音乐赏析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课本谱例与歌曲演唱情况

中考藝术素质测评中除音乐知识的考察,另一大重点题型则是根据所提供的曲谱、原音、伴奏和预示拍演唱歌曲。相较于节奏敲击练习,完整演唱音乐作品其实更加考验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需要注意音准、节奏、演唱顺序等诸多要素。对于歌唱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中,学生应当经过了大量的作品演唱的学习与实践;对于课本中的简谱谱例,应当能够做到基本的识谱认谱,跟琴唱谱。但在高中阶段的教材谱例、歌曲演唱的教学中,由于个人音乐能力的差异等因素,带唱、教唱音乐作品成为一大教学难点[3]。

1.谱例视唱

在高一年级的音乐鉴赏课程中,学生需要欣赏聆听大量的中外各时期,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音乐名作,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最广为流传的曲谱片段则会以谱例的形式截取在课本当中,需要学生练习并唱谱,且大多为简谱形式,篇幅短小。下面以谱例2所示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梅花三弄》一课为例进行分析。

在本曲的教唱过程中,谱例中多次出现了2/4拍与3/4拍的变换拍子,学生对此难以及时转换;加上对曲谱中的实际音高缺乏概念,视唱能力不足,经常出现“识谱却无法唱谱”的情况,即便是教师弹琴带唱,反复范唱、教唱,效果依旧不够理想[4]。

2.完整歌曲演唱

作品完整演唱相较于谱例的视唱,完整歌曲的演唱配备有教材对应的音频、视频文件,学生模仿性学习的可行性更强;并且相较于单一的唱名视唱,带有歌词、伴奏的歌曲所包含的音乐元素更加丰富。下面以谱例3所示的高中音乐鉴赏中《黄河》为例进行分析。

学堂乐歌《黄河》作为当时的音乐教学歌曲,其内容充满了爱国情怀,实际课堂效果的呈现上,学生的接受程度很高,练习演唱的兴趣也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展开,且在教唱中出现的问题也更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改正。

二、对于中考艺术素质测评机制的总结与反思

(一)艺术素质测评为中学音乐教育带来的变化

1.对音乐教育地位的重新审视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操教育,更是心灵教育。长久以来,社会各界对于艺术培养、音乐教育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无论是校方、家长还是学生自身,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学和学习都缺乏重视。而美育进中考,艺术素质测评的实施,赋予了中学音乐课程新的任务。将音乐加入国家性选拔考试的科目中,强调了音乐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让一直以来饱受忽略的音乐学科重新回到了中学教育的主流视野当中,意在缩小音乐科目与传统的文化科目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差距,从而令各方重新审视音乐教育[5]。

2.对音乐教育质效的更高要求

在主流的教育环境下,有应试需求就会极大促进相应学科的发展。学校方面,在课程设置以及音乐课程的数量上一定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往音乐课给传统应试课程“让道”的情况得到极大的好转,各类艺术社团的组建,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获得了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而教师方面,在美育中考的影响下,广大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深入地拓展对音乐的认知与感悟,还必须着眼于个人音乐教学能力的深化和提升,时刻保持对于学科动态的敏感性,重视自身专业的精进与发展,从而推动音乐课程形式内容不断创新,课堂质量持续提高。

(二)艺术素质测评为音乐教育带来的经验反思

经过与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交流,笔者结合实习授课的经历产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两部分。

1.艺术素质测评具体实施经验的分析

艺术素质测评作为刚刚落地实施不久的新政策,目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仍处于试行阶段,在实践方面仍有一些经验不足之处。比如,在艺术测评前五个学期的过程性考核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出勤、课程参与度以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都需要进行细化评分,最后计入测评成绩,对此笔者随机与多位学生进行了询问交流,普遍反映并没有感受到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的打分更多依据主观评价和期末的一次性打分,这样的测评显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生真实的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归结原因还是机制的实行还在探索阶段,操作过程中没有成熟的先例可供借鉴参考,不够完善。针对以上的两种问题的出现,现阶段能做的是教育部门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评分细则,尤其是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的问题,比起校方自行实施核对,出台统一的核对标准会更加透明公平。学校方面也应当做好平时音乐课程学习的评定工作,可以交由音乐课代表辅助记录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一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二来教师结合日常评定的记录情况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课堂反应,最后的评分结果也能更加真实客观[6]。

2.艺术素质测评机制重视程度分析

通过与学生及其他学校的实习教师的交流来看,实行艺术素质测评所传达的内核与含义并没有被深入挖掘探究,开展的具体行动也更多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固有观念的转变是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并持续实施的艺术测评体系来实现的,认知的转变是一个長期的过程,随着艺术测评的长期实施和机制的调整优化,国家重视艺术教育的想法也会更加深入人心,届时,学校方面也会更加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广大音乐教师更加着力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学生也会因此对艺术类课程,对音乐课堂产生全新的认识。另外,教育部门应当对音乐课时采取强制性要求,对类似随意占用音乐课教授其他科目的情况进行监管和定期抽查,保证音乐课时的充足,让音乐课堂发挥切实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7]。

三、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探索实践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高中音乐课程应当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课程设计,引领教学实施,从而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美育”的课程目标。

(一)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探索

音乐的教育实际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教师作为知识传送者的身份,在音乐课堂上运用何种教学方式,多样、生动、准确地向学生传达音乐形象以及蕴藏其中的时代思想、艺术特征等要素,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尤为关键。比如,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将本节课的音乐知识与学生熟悉的领域进行结合,从他们感兴趣的音乐、电影、时事热点等着手,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8]。

(二)音乐融入校园生活的实践

国家无论是呼吁重视美育,还是推行艺术素质测评机制,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切实提升我国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正如高中音乐课标的基本理念中的“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这一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各种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经验与情感体验,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提升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力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让培养音乐素养的实践活动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让音乐融入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实践的形式也可以非常丰富多样,如校园艺术节的歌唱或乐器表演,不同类别的合唱比赛,等等。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充分交流,从而深化对音乐、对生活的感受;此外,这些团体活动的开展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在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就现阶段的实施情况与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而言,中学艺术素质测评是当前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本文主要以笔者自身实习经历为依托,以小见大,聚焦于艺术素质测评首次在南京地区实施后对高中音乐课堂的影响进行反思,并探索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通过论述,笔者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一是通过艺术素质的多项测评考核,的确对于高中生的音乐课堂效果提高有所帮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熟悉度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二是艺术测评的评价体系仍旧需要完善,教师与学生方面对此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需要测评机制的长期优化调整,不断积累经验以及重视音乐教育观念的持续输出;三是教师本身不应停滞不前,应保持对学科的敏感性,应当对课堂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努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四是应当积极鼓励音乐教育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的艺术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天赋和能力,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真正的深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4(01):40-44.

[3]陈艳飞.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01):246-247.

[4]郝爽.艺术素质教育,仍在路上——充分解读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三文件”[J].艺术教育,2015(11):6-12.

[5]郭声健.“素质测评”助推音乐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J].人民音乐,2016(12):61-63.

[6]李财军.中小学音乐素质测评带来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25-26.

[7]万娟.提升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及审美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4(22):47-48.

[8]杨群芳.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音乐课堂教学听觉能力训练综述[J].北方音乐,2020(18):200-201.

作者简介:沈宇轩(1999-),女,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
信息技术支撑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向音乐老师学习
高校钢琴教育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
微课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