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照亮诗意人生
——“汉字儿童诗课程群”的构建

2024-04-26 17:28何小波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儿童诗节气识字

□何小波

让学生在识写汉字中“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尽管统编教材从一年级伊始就编排了文化味十足的识字文本,注重文化的融入,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习惯把掌握汉字的读音、笔顺、笔画、结构作为重点,较少涉及汉字中蕴含的文化。

那么,要如何引领学生体味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生硬、机械的识写方式,避免只知汉字的形、音、义而不知其文化特征和美学韵味,避免无限制地追本溯源,进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概言之,识字教学应更有趣味和文化味。将其与儿童诗相结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汉字儿童诗课程群”的起源

诚如曹文轩所言,“以童诗为起点,进入汉字的世界,汉字启蒙变得更加富有童趣。凝练、生动又优美的现代童诗,不仅能滋养孩子的想象力,在语文学习和写作表达方面更能令初学的孩子受益匪浅”。

以童诗述汉字,这给了识字教学以新视角。基于此,构建“汉字儿童诗课程群”(以下简称“课程群”),以汉字儿童诗(以下简称“字诗”)的阅读与写作助力落实《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的新要求,以此丰富汉字教学方法,提升汉字教学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具体而言,就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以儿童化语言为表达方式,根据汉字自身的造字特点、规律、音韵、意蕴等创作诗,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汉语的特点,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比如,针对“茁”字,创编如下字诗:“山妈妈站到山爸爸肩膀/草娃娃站到山妈妈头顶/它们长了又长/长了又长/要长到什么时候/才能摸一摸亮晶晶的星星/要长到什么时候/才能和月亮说说悄悄话啊?”不难看出,以儿童视角写成的字诗,抓住了字形、字义的特点,具有情境性、故事性、趣味性,富有美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识写动力。

二、“汉字儿童诗课程群”的目标

以童诗述汉字,构建课程群,旨在达成以下目标。

一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生新的识字文体和课程。统编教材中常见的识字文体有儿歌、韵文、字谜等,各有各的优势。而字诗是用儿童的视角、思维对汉字进行诗化演绎,是对教材识字文体的有益补充。它既有诗的节奏、韵律,又有字的理趣,还有画面感、情境感。

二是引导学生全方位、多维度了解汉字、汉语的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激发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围绕不同主题创生的课程群,有利于学生分类梳理学过的字,发现形、音、义的特点,感知汉字与文化、生活等的联系,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三是对当前识字教学作有益的补充、拓展,提供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路径。识字教学的过程也是阅读、欣赏字诗的过程,具有趣味和文化味。学生通过学习字诗发现其中的汉字密码以及“点字成诗”的方法,进而尝试仿创,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汉字儿童诗课程群”的设计

课程群的建构是一个从单一走向丰富、从粗糙走向精细的过程。

(一)内容研发

课程群的研发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所谓“由点到面”,一是指由少数教师组成研发核心团队到语文教师全员卷入,二是指由确定一个研发点到扩展出多个字诗课程。具体流程如下:研发核心团队先行先试,形成可供研究的课例—打磨课例,形成课型—根据课型模板,设计字诗系列课—边实证边修订。在此基础上,分成若干研发组承担不同课程,复制上述研发策略,形成课程群。

针对中、低段学生识字量和识字方法较少,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遵循识字规律,我们研发了“象形字字诗课程”“会意字字诗课程”“点字成诗13法课程”。这是因为常见的象形字、会意字多编排在中、低段教材中,且字形简单,构词能力强,具有图像性,适合渗透字理,也容易总结出字诗创作的基本方法。比如,“点字成诗13法课程”中,教师基于字象与诗象共融的理念,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音义的联系、汉字的诗性特质等,总结出音想法、形想法、义想法、拆分法、加减法等13种方法,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支架。

针对中、高段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且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对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也有一定的了解,思维由形象走向抽象的特点,遵循语文学习规律,我们开发了“指事字字诗课程”“形声字字诗课程”。这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以形声字为主,另外所选形声字、指事字为高频字,适合“诗化”。基于中、高段学习逐步强调思辨的特点,我们还研发了“点字成诗·致敬名家课程”,紧扣统编教材中的名家,搜集课内外资料构成一组文本,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一个或若干个关键字,并将关键字转化成字诗。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名家来感悟每个关键字的审美价值与文化意蕴,在语用过程中对名家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

针对所有学段,我们研发了“每课一字字诗课程”“节气字诗课程”“生肖字诗课程”。其中,第一个课程紧扣统编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提取带有“文眼”性质的关键字,由教师或学生“点字成诗”,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表达;第二、第三个课程有利于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综合性学习。比如,“节气字诗课程”以节气为对象,包括“节气字源、节气三候、节气习俗、节气古诗词、节气实践、节气字诗”六个模块,前面五个模块以信息输入和实践体验为主,最后的模块读写结合,将前面五个模块中的感受、体验转化成字诗。

(二)课型分类

从时间上看,有短课和长课。所谓短课,用时10~15 分钟,常常列举字诗两三首,引领学生读中悟方法、悟规律,或以导学单的形式,让学生汇报交流、共评共鉴。导学单有多种样态,主要有“读字诗,明写法”和“用写法,创字诗”两个模块。所谓长课,用时30~40 分钟,一般流程为“猜图(字象)成诗—例诗导读—点字成诗”。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助学单,主要有“字形演变、字族归类、字根密码”等模块。

从与统编教材的关系看,有紧密型和游离型。所谓紧密型,指紧扣统编教材来设计,多将点字成诗的环节嵌入语文课的教学中,具体分为三类,分别是前奏式(安排在课前环节)、嵌入式(安排在课中环节)和拓展式(安排在课后环节)。所谓游离型,则不与教材相关,单独设计纯粹的字诗课,多以社团课的方式推进。

从读创的方式看,有纯阅读课、纯创作课和读创融合课。所谓纯阅读课,即以诵读或品读优秀字诗为主的课;所谓纯创作课,即以仿创字诗为主的课;所谓读创融合课,即集字诗品读与创作于一体的课。

四、“汉字儿童诗课程群”的实施

字诗的写作比寻常的童诗创作要有难度。因此,以仿写为主,且搭建多种支架,由易到难。低段可从“说”开始,让学生借助软件把语音转成文字。中、高段由仿到创,鼓励学生适当创作,尤其鼓励合作创作。学生在仿创中识字、识文化,获得成就感。

(一)低段以字诗诵读为主,以简单仿写为辅

字诗作为儿童诗的一种,适合反复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和阅读能力,使其加深对相关汉字的理解。常规操作流程为:确定要诵读的字诗—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诵读—简单交流读后感受(一般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特点、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等)—搭建仿说支架(引导合作共仿)。

【例1】在课前环节可安排前奏式短课,常常只有“诵读”这一个环节。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通过一个小朋友找不到铅笔、橡皮时与妈妈的对话,渗透了爱护文具的思想。其中,“找”是生字,也是会意字。课前,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字诗“风儿/别把园子里的花草/翻得东倒西歪//风儿/别把才晾晒的衣服/翻得七零八落//风儿/别把厨房的菜篮/翻得乱七八糟//小弟弟玩游戏/遗失的戈/小猴子拾去了”,猜一猜写的哪个字。谜底是“找”。在学生认读和书空“找”字后,教师导入新课:诗中的小弟弟玩游戏丢失了戈,真是个丢三落四的小马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小马虎,她又丢失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认识一下。

【例2】教师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池》时,引导学生读古诗、创字诗。教师出示“尖”字诗“尖尖角的小荷/小池举着的朱砂笔/在练习书空唐诗/红蜻蜓正在欣赏呢”,引导学生发现之所以由“小荷”联想到“朱砂笔”,是因为二者都“上小下大”。于是,学生受到启发,联想到针尖、刀尖、笋尖等,分小组仿写。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不着痕迹地将生字“尖”的教学融于儿童诗的读创中,让学生学会“类比联想”,又借助类比联想的物象加深对“尖”的认知,以及对《小池》这首诗的理解。

(二)中段以字诗赏析为主,以读写结合为辅

以某个或某族汉字为审美对象创作的字诗,适合赏析玩味,进而“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在赏析的基础上,围绕审美对象作适当的拓展阅读,以读促写,这其实是对《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学习内容“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的落实。常规操作流程为:确定要赏析的字诗—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交流诗中藏着怎样的汉字密码)—以读促写(引导自主或合作写字诗)。

【例3】课上,教师出示关于“香”的字诗:“青蛙说你是半亩稻穗半月明/熊猫说你是翠竹的味道/农场说你是瓜果的味道/柳河说你是水草的味道/燕子说你是雨后彩虹的味道/老牛说你是一粒黍/在麦田里饱满的味道//风儿把书翻了又翻/你是书的味道/娃娃把妈妈亲了又亲/你是妈妈的味道/妈妈把娃娃吻了又吻/抿嘴甜甜地笑。”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字,并说说是怎么猜到谜底的。在猜说的过程,师生一起品鉴字诗:“半亩稻穗半月明”是谜面,谜底是“香”。整首诗以铺陈的方法创造意境,让学生深化对“香”字的理解,实现情感交融与审美交融。之后,教师出示“禾”与“香”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表示哪个字,并猜想先民为何这样构字,然后尝试用“禾”或“禾字旁”的字写一首字诗。

【例4】在芒种节气课上,学生运用“点字成诗13法课程”中学到的方法,尝试创作字诗。如运用音想法,即由字音展开联想和想象:“芒,这个字读máng,/ 为何它要读作máng?//农民说,/ 芒种时我要忙着插秧。// 麦穗说,/芒种时我要忙着长刺。//合欢说,/芒种时我要忙着开花。//青梅说,/芒种时我要忙着酿酒。”一首简短的字诗,由“芒”的字音联想到同音字“忙”,并结合“芒种”这个节气特点展开想象,同时扣住“芒”的字义“某些禾本科植物籽实壳上的细刺”,生动形象有趣。由此,字的音义、节气文化以及童趣融合在一起。

(三)高段以字诗创作为主,以品读为辅

有了中、低段的字诗学习经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鉴赏经验,对字诗的创作方法有了初步体验和领悟。因此,高段以字诗创作为主,以品读为辅。这既是以“语用”为内核的素养导向决定的,也是由高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决定的。常规操作流程为:多种方式激发创写动力(激趣悟法)—引导学生点字成诗(情动辞发,学法迁移)—品读分享(读中修改,佳作共赏)。

【例5】执教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出示一首“人”字诗让学生填空。学生根据诗句,填写出以下内容:“撇出涕泪(满衣裳)/捺出漫卷(喜欲狂)/撇得速度(飞快)/捺得心情(畅快)/撇捺之间/举国同庆(万民欢)”“撇出即穿(巴峡巫峡)/捺出便向(襄阳洛阳)/撇得速度(飞快)/捺得心情(畅快)/撇捺之间/大快人心(好还乡)”……

接着,教师作如下引导:此时此刻,再来读这首诗,从“好还乡”中,你认识到了什么?是欢喜畅快的心情,或是急切的心情,还是五味杂陈?从“还”中,可读到曾经有家不能归,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酸楚?从“乡”中,可读到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眷恋?请带着这些问题,以一个字为题创作一首字诗,为诗圣杜甫立一座诗碑,可分组创作,也可寻求家长、老师等人的支持。

在这个情境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或合作创作。教师选择优秀诗作在班内共读共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诗行的更深处,不只是为了把一首首诗读得更透一些,也不只是教会他们看到文字的背后,更是想要他们透过诗去识人,透过诗看到榜样。

实践证明,引入字诗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可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让学生在诵读欣赏或点字成诗的任务中体悟汉字的文化信息,进而实现跨学科学习,感受到汉字文化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儿童诗节气识字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