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英
岁月如歌,教育如诗。轻轻回首,有一节语文课宛如一泓清泉,缓缓流过我的心田……
记得那节课教学朱自清的《匆匆》。课前我查阅资料,设计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然后满怀信心地登上了讲台。正当我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时,一位学生突然举起手来。我想也许他有什么问题要问,于是示意他起立发言。没想到他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林林睡着了!”话音刚落,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学生哈哈大笑,有的学生交头接耳,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林林。这时,我心中一股火顶到了嗓子眼,快步走上前去,想好好教训他一顿。
学生迅速把目光转移到了我的身上。他们一定在猜测老师会怎么批评林林。看着几十双眼睛,我转念一想:不能发火,那样做的结果会很糟糕。该用什么办法处理课堂这段小插曲,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呢?
思考了片刻,我马上调整情绪,微笑着走到林林面前,摸了摸他的头说:“你想不想和时间赛跑?”林林一下子抬起了低着的头,高兴地说:“想!”于是,我让他和同桌比赛背课文第2、第3自然段。只见林林大声背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渐渐地,林林脸红了,好像在思索着什么。他和同桌背完课文后,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我趁热打铁,提了一个问题:“朱自清先生的八千多日子是否真的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学生静坐不语。我接着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创作于1922年。当时的知识青年忙于救国,他们虽苦恼、彷徨,但并不消沉。朱自清先生追求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先后出版著作27 种,约190 万字。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学生听后,一双双小眼睛里闪着惊羡、希冀的光芒。
课文讲完了,我又让全体学生一起诵读《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孩子们响亮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着。最后,我意味深长地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宝贵,让我们和时间赛跑,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好吗?”学生个个打起精神,攥紧小拳头说“好”。
课后,我牵着林林的小手走进办公室,开启了一次师生间的和谐对话。谈话中,我了解到林林每天写完作业都沉迷于游戏,耽误了休息,影响了学习。我给他讲述了同龄人奋然上进的感人事迹,并鼓励他改掉坏习惯。只见林林的眼睛里充满了信心,我觉得非常欣慰,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事情发生的瞬间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是多么重要。恰当的方法能在保护后进学生自尊心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爱心加智慧这份催化剂可让一个爱打瞌睡的孩子悄悄觉醒,奋起直追。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瞬息万变,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及时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并妥善处理事件,让课堂生成别样的精彩,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