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取舍 小步推进
——小学中高段长文短教路径探析

2024-04-02 02:44何心妹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教材

□何心妹

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长文章。“长”在一定意义上也意味着“难”,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概括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长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痛点。目前,长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文本体量大,导致教师容易忽视语文要素,无法深入、有目标地实施教学;第二,复制短文的教学模式,重视精讲精练,导致整堂课节奏缓慢;第三,教师不了解学情,反复教授学生已学知识,使学生产生倦怠感。

对此,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指出,应采取长文短教的策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要求教师依据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找准着力点进行教学。下面以统编教材中的中高段长文为例,探索长文短教的具体策略。

一、紧扣文本,明确教学方向

教学方向的确定是教学内容取舍的关键。对此,教师需要分析教材,研判学情。

(一)分析教材,瞄准教学重难点

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构建有助于学生提升核心能力的教学体系。

1.关注语文要素,精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整体视角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小英雄雨来(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阅读要求在学生之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的进阶,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此外,课后习题中安排了通过列小标题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练习。由此,教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把“通过列小标题概括文章内容”列为教学重点。

2.关注配套练习,明确教学主线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效率。为此,教师应有效利用课后习题和配套作业本,明确教学主线,并以此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课文非常长,用序号分成六个部分。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分别指向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和语言表达赏析。教师可以把这三道题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同时,实现长文短教。

(二)研判学情,定准教学起始点

立足学情,整体观照,是“短教”之源。如果不提前了解学情,教师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反复输出学生学之又学、巩固已久的内容,而没有新的课堂生成,学习自然无法产生增量。为此,教师应发挥预习单的导学作用,让学生以预习单为支架,提前预习长文中能自主把握的内容,借此确定教学的起始点。下面以浙江省特级教师李维勇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景阳冈》一课的预习单将耗时较多的任务前置,用三道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1)摘录你觉得难读的词语,联系课文注音或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借助注释、资料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课文主要情节。

前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李老师检查学生上交的预习单,从中整理出学生觉得难读的和有新鲜感的词语,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反馈。这样以学生的预习为起点,精准施教,耗时少、效果佳。第三题引导学生基于课后第二题中的流程图,发散思维。从预习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能以思维导图、漫画、提纲等多种形式呈现故事的发展过程。这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概括能力,学生由此对长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

二、聚焦阅读,整体设计教学

明确教学方向后,教师要进一步分析教学内容,聚焦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一)深入文本,找切入点

长文短教,切入点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师要立足单元整体结构,从语文要素和文本特点出发,解读文章,找准切入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定位是“发现想象”“感受想象”。教师由此简化教学思路,以下面三个核心问题为切入点,步步递进,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感悟想象的神奇。

(1)在怎样的情境下小女孩擦燃了火柴?——体会想象产生的背景。

(2)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感受想象的奇特。

(3)火柴燃尽后小女孩怎么样了?——体会想象的美好以及童话的结局。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以“火柴”为线索。随着火柴的每一次点燃和熄灭,小女孩的眼前出现了不同的奇妙幻觉。这种反复的表达手法给读者带来十分深刻的心灵冲击。因此,教学时,教师只要抓住经典元素——火柴的“燃”与“灭”,便能抓住文章的脉络。

(二)问题驱动,整体感知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读懂长文的基础。教师若能将文本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以问题为驱动,就能将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学生形成整体感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为例,可以“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为主问题,围绕“鬼子有怎样的行径”与“雨来如何面对”双线组织教学(如图1)。

图1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鬼子的行径与雨来的机智应对,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在主问题的统领下,教师通过追问,形成了更加细化、层层推进的问题链,使学生在“质疑—预测—释疑”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问题驱动思考,从而把长文读透、读短,提升阅读能力。

(三)读写结合,感悟表达

开展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也是“长文短教”不能丢弃的部分。教师若想在课时框架下讲透文本的内在肌理,就要引导学生紧扣精彩句段,熟读精思,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丰富自身的语言。

比如,《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中有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段。此外,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__》也会涉及环境描写。对此,教师可以在学生提炼出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让学生在“读—思—写”中深刻地感受景色描写的烘托作用,完成“习得—应用”的过程。

又如,《小英雄雨来(节选)》中多次运用反复、呼应的修辞手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反复出现的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些句子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此,学生明白了这是作者独特的艺术表达手法,巧妙地烘托了气氛,使情感表达更为强烈,进而提升了赏析能力。

三、丰富活动,延伸教学内容

在紧抓核心内容的前提下,教师要适度放手,给学生独立的学习空间,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延伸教学内容。

(一)紧扣文本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紧扣文本特点组织丰富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是“长文短教”的关键。

比如,《小英雄雨来(节选)》情节曲折生动。面对如此长文,教师教学时根据文本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尝试写课本剧,并自行排练,以此为支架,感受人物形象。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教师的存在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又如,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属于民间故事,教学时要突出它口语化、易于传播的特点。某特级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时,把教室布置成茶话会的样子,把学生分为“听众”和“说书人”,并给听众分发“观众意见反馈表”,从而将“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内核外化为“民间故事茶话会”这一活动,让学生体验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发阅读课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统编教材注重“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设计。为此,教师必须注重相关阅读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将课内长文阅读的经验迁移至课外,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单元主题串联课内外阅读,整体设计长文阅读教学。

比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教师可让学生举一反三,将通过教读、课内自读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其他小英雄故事的阅读中,拓展课程资源。这一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单元主题,设置趣味小活动,如制作英雄人物卡、写书评等,以此为支架,开发相关的阅读课程。

综上所述,在教学长文时,教师应该根据文体特征与课程目标,挖掘最适宜学生学习的语文要素,优化整合学习内容,为学生搭建适宜的学习支架,真正实现“短教”,让学生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