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南部塬区家庭果园经营规模与效益初探

2024-04-25 06:09呼华刚
西北园艺(果树) 2024年4期
关键词:劳力果农小微

呼华刚

1 家庭果园经营规模与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家庭果园效益普遍下降 20 年前,苹果平均市场价格4 元/kg 左右;20 年后,苹果的平均价格依然在这个水平上徘徊。 但是与20 年前相比,苹果生产中的劳力和农资成本却增长了3~4 倍。 比如, 尿素20 年前1 袋50 元,现在160 元;果园雇工20 年前每个工人每天30 元,现在130 元。 即便不考虑货币贬值因素,苹果园的实际收益在20 年间也是持续下降的趋势。据调查,当前家庭苹果种植在灾害、市场、管理三大因素综合影响下, 稍有利润但收益在下降的占40%,盈亏平衡的占30%,亏本经营的占30%,即无利经营的果园占到了60%。

1.2 劳力缺乏成为制约绝大多数果园效益提升的最大因素 根据对户均7 亩的家庭果园的调查,劳力缺乏呈现3 种状态:一是经营面积偏大,超出单个劳力应对范围,导致必要技术措施不能按时实施;二是劳力年龄偏大,劳动投入随体力下降逐渐减少,果园管理水平、效益下滑;三是雇工效益难发挥,在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双重作用下, 果园工人成为稀缺资源,果农之间为争夺工人竞相抬高工价,除了导致用工成本一路攀升,用工效果也极难保障。 以苹果套袋雇工为例,有的工人把树叶套进果袋,有的袋内塞袋、扔果袋、埋果袋,雇主难以监管,无奈之下发出感叹:“果园不是我们致富的稳定依靠,而是打工者增收的稳定平台。”

2 原因剖析

2.1 现有家庭劳力无法支撑现有规模家庭果园的正常生产 在日渐饱和的苹果供应形势下, 普通品质的果品难以获得理想收益, 而优质果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力投入。但现实是,许多农村家庭劳力满足普通品质果品生产已经捉襟见肘, 增加劳力生产优质果更是无从谈起。

2.2 缺乏劳力导致家庭果园被迫陷入粗放管理经营状态 缺劳力使一些果园被迫陷入粗放管理状态,基本等同于放弃,根本无法奢望有所收益。 如此无利或赔本经营持续时间较长, 果农的务果积极性必然受挫,生产投入意愿必然下降,果品质量必然会出现新一轮下滑,果园生产经营陷入恶性循环。

2.3 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滞后,果农收益缺乏安全保障 以冰雹预防为例, 安装防雹网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 但防雹网费用高, 不少果农对其爱而不得。 根据黄陵的气象资料,同一个果园,1 年之内被冰雹袭击的概率是15%, 两年内被袭击的概率为30%,3 年内被袭击的概率高达60%。 果园生产的高风险现实,迫切呼唤既能有效规避(降低)自然和经营风险,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优质果,又适应当下农村缺少劳动力现实的经营方式。

3 对策建议

3.1 树立规模适度、 质量第一的经营意识 当下,苹果市场供过于求, 消费者对果品质量自然更为挑剔,一些果农的苹果首轮筛选甚至只有30%~40%的商品率,唯一出路就是生产出更高品质的果品。另一方面, 现有大多数家庭果园从事优质果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增量劳力无从解决,唯有调整(缩减)现有经营规模。

表1 是对黄陵县占多数的户均7 亩左右规模的百户果园近10 年效益情况调查结果。

表1 黄陵100 户家庭苹果园近10 年规模效益调查表

从表1 可以看出,连续经营10 年,10 亩以上规模的果园,70%不盈利;7~10 亩规模的果园, 超过63%不盈利;7 亩以下规模的果园,没有赔本的,91%的果园可以盈利。说明随着果园经营面积的扩大,盈利的概率呈降低趋势。

3.2 以“小”求精,以“精”求效,引导部分家庭果园转型“小微果园” 近年,生产中涌现出不少效益反超大型果园的家庭小微果园, 这些果园不存在劳力不足问题,而且还以其规模“小”而降低和消除了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新技术应用的经济门槛,总体经营风险得到控制,果园效益提升,果农务果积极性高涨,果园生产经营步入良性轨道。

案例1:黄陵县隆坊镇小寨村果农寇贺东,今年64 岁,之前他经营果园16.7 亩,效益一般。后将果园面积缩减为4.7 亩,老两口就能管好果园。 在苹果市场持续低迷、自然灾害频发的近几年,他每年的纯收入不低于10 万元,最高达到17 万元,成为以果致富的明星人物。他算了一笔账, 一般果园亩投入6 000元就不少了, 他即便把亩投入追加到10 000 元标准,照效益算下来,仍有不错的纯利润。4.7 亩果园老两口可以轻松应对,几乎不需要雇工,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15 000 元。 有了好效益,再投入自然有动力、无压力。 目前他的果园防雹网、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步入良性循环。

案例2:延安宝塔区某果农,经营1 亩果园,每年收入50 000 元左右,不雇工,即便按照10 000 元投入,每年还能获利40 000 元。

案例3:黄陵县阿党镇龙首咀村果农宋晓东,两片果园共4 亩,其中1 个果园面积1 亩,套袋20 000~30 000 只,年产量保持在5 000~7 700 kg,单果质量平均250 g 以上,1 亩的收益相当于其他村民3~5 亩的收益,更强于村里其他有10 亩以上果园的村民。

案例4: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某果农,经营果园40 亩,近10 年间,只有前期的1 年收入达到40万元,后面几乎每年都赔,第5 年基本把挣的40 万元又全部投到果园里了, 每年最好的情况是不赚不赔。他算了算总账,不计时间成本,已经赔进去30 余万元。

综上,可以进一步看出,建设家庭小微果园除了成本小、风险可控,更主要的是易增收、获高效。单家独户经营较大规模果园已经陷入死循环。

3.3 “小微”果园,使家庭增收和抵御风险同步解决发展小微果园,在劳力无从解决的情况下,以主动压缩市场供应量的方式同步实现生产环节上的以量换质和去风险,即逆转果园不良经营状况,大幅提升务果效益的同时, 提供了一个以果致富和粮食安全同步实现的非强制的自然解决方案, 还可利用粮食种植收益的相对稳定性,使家庭收入进一步丰富多元,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3.4 依据劳力合理匹配规模,依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定位 透过黄陵县家庭果园20 余年发展历史, 可初步梳理出适宜当下家庭果园经营的规模标准。

20 年前,即产量为王时代,质量对效益几乎不产生太大影响,面积扩张就意味着产量效益的增加。

10~15 年前, 随着果园面积扩大以及市场供应逐渐饱和,质量逐渐成为决定收入高低的重要因素,开始形成一系列产品标准和生产标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当时市场要求的优质果生产劳力投入标准, 即:“1 个壮劳力最多管理5 亩果园, 可以实现‘管好’的目标。 ”

时至今日, 不管是苹果面积还是市场供应总量均出现过饱和状况,市场、农民、农村、产业各要素发生新的变化, 市场对农产品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质量要求,即使不考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继续按照10~15 年前的劳力投入标准进行生产,产出的果品质量还是10~15 年前市场次饱和时代的质量标准的农产品, 根本无法适应今天过饱和时代的农产品质量要求。 考虑从业者老龄化,问题还会更严重。 在农村劳力总量无法增加甚至逐步减少的现实情况下, 家庭果园经营者主动缩减规模,以断臂求生、断尾求存、去量换质的方式经营果园将是小户家庭果园的绩优经营方式以及与规模化经营同台竞争的优势。

因此,综合市场、劳力、资金、技术、风险五大因素,按照每个家庭2 个正常劳力计,在不雇工的情况下,经营3~5 亩规模比较合适,即1 个正常劳动力管理2 亩果园,按照以少求精、以精求效的“小微”模式开展果业生产, 是当前甚至未来一段时间家庭果园经营实现量、质最优配比,风险可控,小户经营收益最佳的经营规模。

猜你喜欢
劳力果农小微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小微课大应用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小微企业借款人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