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芳的艺术生涯及其花鸟画艺术风格探究

2024-04-25 15:49王宝强姬坤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花鸟画

王宝强 姬坤玉

摘 要:萧淑芳,这位在艺术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杰出画家和教育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她的花卉画作更是令人陶醉,不仅在形式上秉持传统,更融入当代审美观念,展现出她对生命、自然的独到见解。在这个中西文化交融、审美多元的时代,萧淑芳的艺术作品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诗意美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萧淑芳;艺术生涯;花鸟画;艺术风格

萧淑芳的艺术风格在中西文化融合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其花卉画作在东西方艺术潮流中散发着独特的诗意美感。萧淑芳的艺术作品如同她的品德一样,充满着端庄、典雅和高贵,同时又展现出平淡和素洁。她以写实而生动的手法描绘花卉,不仅表达了真实性,更体现了对花卉内在特质的深刻领悟。在她的作品中,強调人心与物象的感通,恰如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特色。通过观赏她的画作,不仅可以看到花卉的形象,更能体验到一种与生命共鸣的情感。这种感通的艺术表达会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某种微妙情思和深刻体验。当观者感受她作品中花卉形象的真实性时,“善”与“美”也悄然影响着观者的精神生活。她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形象的再现,更是一场精神上的启迪,让观者在欣赏中感受到生命之美。

一、萧淑芳的艺术生涯

萧淑芳的艺术生涯始于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家庭,她的艺术道路上充满了探索与发现。1911年8月她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自幼就展现出对绘画和艺术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眼光。她早年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西画,1929年至1930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这不仅为她打下了扎实的素描和油画的造型基础,同时,也使她深受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和诗词的深刻影响,这为她后来的艺术追求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1930年至1933年,她孤身一人来到北京跟随齐白石、汤定之等大师深入学习中国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尤其擅长水墨画,作品《墨荷》《松屏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1937年至1939年,她选择赴瑞士和英国继续深造,这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又一重要篇章。在欧洲留学期间,她深入接触了西方艺术思想和技法,不拘一格地学习与融合,在油画、木刻、雕塑等领域都有了更深的造诣。这对她的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她形成了独特多元的艺术视角和审美观。她打破传统边界,将不同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展现了丰富的创作潜力。她在伦敦开办个人中国画展,引起关注。1948年,她与吴作人结婚,正式开启了艺术与家庭的双重幸福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她不仅在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副教授,教授水彩和彩墨画课程,致力于教学工作,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种艺术团体活动,为北京美术作家协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84年退休后,她专心从事创作,为中国画坛注入更多新的活力。20世纪80年代初,她与吴作人先后访问多国,进行讲学和文化交流,为中外艺术交流搭建了桥梁。她在花鸟画的选题上独具匠心,不拘泥于前人,作品涵盖了扶桑、紫鸢、百合、杜鹃、郁金香、君子兰等当代人熟悉且喜闻乐见的花卉,展现了对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的独特关注。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她对花卉的独到见解。

萧淑芳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深受生活、自然和文学的启发,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的深入思考,赋予作品更为丰富的内涵,在绘画、雕塑、装置等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不断探索与创新成为她艺术探索的主旋律。深信艺术与时代相结合,传达思想和情感,是萧淑芳艺术追求的核心。她认为艺术应当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成为超越时空的对话。她的创作深沉而富有思考,传递着对人性、生命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二、萧淑芳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一)“百花之神”绘百花

萧淑芳被誉为“百花之神”,她的画作仿佛是花神在人间留下的印记。通过她的笔触,花卉在画布上如诗如画,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演绎了一幅幅生动的花卉画卷。她所创作的花卉作品不仅仅是静态的图像,更是一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音乐会,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在她的画笔下变得生动而有灵性。萧淑芳的作品总是以简洁、质朴和清新之感著称,正如她本人一样,谦逊而不失雅致,温婉而不失端庄。萧淑芳的作品渗透着其人品一样的端庄和高雅格调。无论是盆栽还是瓶花,花的枝叶都是删繁就简,注意取舍,体现出花卉本身自然之美。

在花卉的艺术创作中,萧淑芳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勾勒出了令人陶醉的画面。她以大胆而丰富的色彩搭配,营造出花朵艳丽多姿的氛围。红艳的玫瑰、娇艳的牡丹、清新的茉莉,在画布上跳动着生命的旋律。这种色彩的绚烂让人仿佛能够闻到花香弥漫在空气中的清新。她的花卉画作中既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融合了西方绘画的现代元素。这种巧妙的融合让她的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游走,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她的笔触婉约而精致,透过画作,观者仿佛能够听到花叶在微风中的轻轻摇曳声,感受到自然之美。花卉在她的画布上不再只是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与画家心灵共鸣的生命之音。萧淑芳的花卉画作中还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突破和创新。她敢于尝试新的色彩搭配和形式表达,使得她的作品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这种大胆的创新精神让观者在欣赏她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冲击。

萧淑芳的花卉画作是对自然之美的赞歌,是她对生命、对艺术的独特诠释。通过她的画笔,花卉不再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情感的传递。观者走近她的画卷,仿佛也融入了这场百花之神的饕餮盛宴,感受到一场与花卉共舞的精彩演出。通过她的花卉画作,观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象的艺术美感。她通过对花卉的精心描绘,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巧妙融合,使得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超越视觉,感受到一种灵性的愉悦。

(二)中西融合创新风

萧淑芳的花鸟画风格显著地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首先,萧淑芳在色彩运用上打破传统水墨限制,融入西方绘画色彩元素,以潇洒写意的色彩赋予花鸟画生动表现力。她对色彩理念的深入思考,形成独立且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大胆鲜艳的色彩表达为观众带来充满活力的感受,凸显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其次,在取材方面,她不受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局限,而是在大自然中捕捉不同花卉的审美意象,她既描绘了枝叶繁茂的映山红,也呈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山花。这展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新颖题材的不懈追求。她对花卉形态的真实“写照”,实则是在为大自然“传神”。她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以独特视角和艺术语言展现花卉的生命力和审美意象。她将生机勃勃的自然花卉形象转化为意蕴深刻的艺术形象,这种转化不仅是形式上的再现,更是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也是她的人生境界的审美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更凸显了她对艺术的独立思考。萧淑芳的花鸟画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她情感与思想的抒发,传递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她的作品在花鸟画领域中独树一帜,赋予观者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三)借物抒情呈意趣

借物抒情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表达方法和审美意趣,萧淑芳始终秉持着这种审美表达方式,并在大自然中“格物致知”、感悟人生,探寻花鸟艺术的精神境界。观者从她的花鸟画作品中不难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律动,这不仅是她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与敬意,也是她对生活和人生深刻感悟的艺术呈现。

她的水彩画《丁香》(图1)以静物画的形式和西方绘画的色彩语言,表现出斑斓多姿的丁香花的勃勃生机,虽只有简单的一束丁香花,却展现出柔美倔强的精神品格。丁香花作为传统绘画题材,因其坚韧的特性而广受喜爱。萧淑芳通过绘画艺术语言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柔中带刚的个性,赋予作品深厚的精神情感。

她在国画作品《展翅》(图2)中,运用传统水墨语言和水彩技巧融合,以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细腻表现了鸢尾怒放时的高贵和典雅的气质。她巧妙运用彩墨技法,将疏密有致的花叶用浓墨写出,用紫色重彩点出多姿的花瓣,从而表现出仿佛在逆光中闪烁的斑斓花枝,呈现出一种清新优雅的美感,也能让人感受到画家清醇温雅的个性和高洁典雅的审美情感。这幅作品不仅是对鸢尾的生动描绘,更是画家自身情感和審美体验的完美呈现。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具有深刻的审美意蕴,而且能够感染每一位观者。

《万紫千红》(图3)展现出一种温暖轻松的美感。画面聚焦于几枝盛开的绣球花和一只飞舞的彩蝶,色彩饱和、对比强烈但不失高雅,绣球花用红色、蓝色以没骨法点出,叶子用水墨意笔写出,形成色墨和谐的色彩变化和审美韵致。画面布局疏密得当,注重节奏和韵律,整体形式感强烈,生动变化之中展现着花与蝶的呼应和景与情的交融。作品透露出暖意融融、轻松愉悦的氛围,展示了灵动秀丽之美,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刻热爱,也传达了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多彩》(图4)这幅作品中,萧淑芳运用绚丽的色彩,以冷暖色的巧妙对比展现出郁金香的妩媚之美。通过巧妙融入水彩画的意趣,创造出了色彩缤纷而又不失典雅的审美意境。尤其是在描绘红色花朵时,她巧妙地调配曙红、朱红和水彩色的黄色,组成和谐有序的暖色变化,用紫色和白色花朵进行对比,再加之变化的墨叶陪衬,使绽放的郁金香更显得清新明丽,不同形态的花朵疏密有致地排列,如同有节奏的音符在画面上跳跃流淌,使画面呈现出节奏清新、生机盎然的气息,给人以心旷神怡、欢愉畅达的情感共鸣。这种形式语言的对比构建了画面的情感层次,赋予了作品更为丰富的意蕴。

萧淑芳在花卉艺术领域中的创新突破,是一种用“心”感悟自然、用“情”激发灵感、用“意”驱使笔墨的探索实践。这些作品不仅是对自然花卉的描绘,更是艺术家对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诠释,以及对个人独特审美意趣的表达。这样的艺术创作,超越了形式美,是一场深沉而宁静的情感共鸣。

三、结语

萧淑芳的花鸟画堪称她艺术生涯中的一大亮点。她的花卉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精髓,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观念,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她的作品画面简洁而不失雅致,色彩运用丰富而和谐,手法细腻且富有创新。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仿佛拥有自己的故事,引人深思。她的花卉画作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独特见解的深刻表达。在她的作品中,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对情感和人格修养的深刻理解,还可以领略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她以画笔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为平凡的事物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萧淑芳的花卉作品丰富多彩,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又有西方水彩技法的巧妙融入,成为中西绘画结合的典范。在技法运用上,她既有对自然形态的深入观察和细致描绘,又注重传神达意,使作品在形似与神似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她的作品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保持了本民族的审美特质。在这一过程中,萧淑芳的努力和探索对于现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萧淑芳的绘画作品是对艺术传统的深刻继承与创新实践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她在艺术领域中的深厚造诣与独到见解。其作品必将在未来的艺术历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花鸟画的发展持续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水彩画教学思想探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王彦力.艺术人生:浅析萧淑芳的花鸟画艺术及其风格的形成与发展[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朱青生,吴宁.时光遗韵中的透明:萧淑芳的水彩画研究[J].荣宝斋(当代艺术版),2011(3):36-61.

[4]王三友,葛全明.著手成春:萧淑芳和她的花鸟画[J].中州今古,2001(6):68-69.

[5]韩建红.吴作人和萧淑芳:执手同道的艺术人生[J].东方收藏,2021(17):32-38.

作者简介:

王宝强,西京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姬坤玉,西京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花鸟画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