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斯佳
如今,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国有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分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优化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在促进国有企业资源科学配置、提升国有企业运营绩效以及控制内控风险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上还需要重点解决员工参与度低、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编制全面性不足、监督力度欠缺、信息化程度低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正向着更加科学、系统和完善的方向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类国有企业的重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融入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国有企业资源的科学配置、运营绩效的提升以及内部风险控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不仅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也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国有企业积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资源的科学配置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明确各项资源的使用目标和计划,使之与国有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紧密相连。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还要求国有企业进行细致的资源分析和预测,以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国有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市场变化,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着眼于未来,对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进行规划,这使得资源配置不仅需要满足国有企业要求,还需要考虑国有企业长足发展。由此,在国有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确保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绩效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更是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将长期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具体的运营目标,并对这些目标进行系统的追踪和评估。这样,国有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运营状况,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帮助国有企业建立一种结果导向的国有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关注运营绩效,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助于国有企业进行业务优化和流程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整体绩效。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绩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有助于增强国有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能力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国有企业针对当前业务活动做好预算编制以及控制工作,这使得国有企业可以更早地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从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应对和调整。同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的运营管理中,使得风险管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与国有企业的各项活动紧密相连。此外,全面预算管理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工具,使得国有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各项业务风险,更有效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上,需要强化内控风险力度,最大限度控制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参与度不高
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的深度参与,但在许多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往往仅限于财务部门或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大部分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理解和参与度较低,这种情况导致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受到了限制,没有广泛的员工参与和支持,预算管理无法真正落地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可能无法充分利用全员的智慧和经验来编制和执行预算,从而影响了预算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此外,由于大部分员工对预算管理的参与度较低,其可能对预算目标和计划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这也会对预算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二)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有待健全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一个完备的组织机构来进行支持和协调,但在许多国有企业中,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往往不够健全。具体来说,一些国有企业可能没有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兼任,这无疑会影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即使有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但其角色和职责可能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权威和影响力,这也会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中可能还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各部门在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作,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三)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全面性不足
国有企业为了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对所有的业务活动和资源进行全面的预算编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国有企业的预算编制往往只关注主营业务,忽视了其他辅助或非核心的业务活动,这种情况将导致预算的全面性严重不足,无法全面反映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源配置。同时,许多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时也忽视了对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充分考虑,只关注了短期的收益和成本,这将导致预算的实效性和前瞻性受到损害,无法满足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此外,由于缺乏全面性,预算管理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国有企业资源配置、运营绩效提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力度有待增强
为了全面提升预算管理工作,国有企业需要对預算执行工作做好监督,并积极进行评价,但在许多国有企业中,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具体表现在,预算执行情况可能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国有企业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同时,预算执行情况可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和分析,国有企业不能从预算执行结果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决策和调整。更重要的是,由于监督力度不足,一些预算目标可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预算管理效果被大大削弱。此外,缺乏有效的监督也可能导致预算被滥用或误用,给国有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五)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
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中,信息化在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仍然较低。具体来说,这些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受到了限制。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这些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可能无法获取并处理足够、准确的信息,对国有企业的决策造成了不利影響。此外,信息化程度低也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不畅,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六)全面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需要一支具备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人才队伍,然而,许多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做得并不好。具体来说,这些国有企业可能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深入理解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这无疑会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制,这些国有企业的员工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来承担全面预算管理的任务,这也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也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影响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提高全员参与度
在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上,国有企业需要加大重视力度,鼓励全员参与,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则需要通过自身行为为员工树立典范,增强员工信心,让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预算管理对国有企业成功的关键意义,借助定期举办内部沟通会议,分享全面预算管理的成功案例和重要性,以及领导自身在预算管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国有企业还需要设定明确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与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绩效考核紧密结合,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平台,鼓励员工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提高全员参与度。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地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并激发全员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二)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根据自身的规模和业务性质,设定一个清晰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对各部门以及各个员工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以及权限有清晰的认知,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流程图,保证责任主体和操作流程清晰、规范,并落实到个人。同时,国有企业需要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或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由国有企业高层领导亲自主持,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整个国有企业中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以上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提升预算管理质量,促进国有企业做好全面管理。
(三)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的全面性
国有企业需要确保预算编制过程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和部门,不仅包括主营业务,也包括辅助业务和支持性业务,甚至包括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需要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数据和信息,制定出全面的预算方案。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发挥预算编制过程的参与性,鼓励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对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见解和建议,这可以通过设立预算编制小组,定期举行预算编制会议来实现。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定期对预算进行审查和修订,以确保预算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积极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引入滚动预算、零基预算等先进的管理工具,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地提升预算编制的全面性,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四)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控制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这包括设定明确的预算执行标准,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检查计划,以及建立规范的预算执行报告系统。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有效地捕捉和记录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从而对预算执行实现全面监控。其次,国有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全面监督,并做好预算反馈,以此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偏差,并对其予以及时、妥善的调整和纠正。这需要国有企业利用先进的预算分析工具和方法,如方差分析、趋势分析等,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预算控制机制,包括制定明确的预算控制标准,设定合理的预算控制范围,以及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预算的超支和滥用。通过实施以上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地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对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控制,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
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国有企业需要在预算管理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包括使用预算管理软件和系统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预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预算管理策略,从而全面提升预算管理准确性以及整体质量,提升国有企业的决策能力。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信息技术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信息技术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更新。这包括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实施定期的信息技术审计和评估,通过实施以上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强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技术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更好地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整体效能。
(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预算管理人才素养
为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预算管理人才素养,国有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培训计划,对预算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他们的预算管理知识和技能。这包括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环节的培训,以及对预算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可以通过内部讲座、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以适应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习惯。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预算管理人才的激励和发展机制,鼓励预算管理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例如可以通过建立预算管理职业发展路径,提供预算管理职位的晋升机会,以及实施与预算管理绩效相关的奖励和激励政策。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设立预算管理人才的储备机制,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不断引入和培养预算管理人才,通过实施以上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有效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预算管理人才素养,从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极大地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决策制定和战略实施。国有企业应积极建立预算管理相关机构,做好预算管理编制,更好地强化预算管理监督和控制,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建立预算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优化预算管理制度。这些策略需要国有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实现财务目标,推动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