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的思考

2024-04-25 08:56戎小莉
兰台内外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古籍图书馆

戎小莉

摘 要:近年来,典籍博物馆集合图书馆的馆藏优势与博物馆的展览展示特长,成为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展陈场馆出现的新业态。文章通过阐述柳州典籍博物馆筹建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思考市级典籍博物馆面临的难题困境以及今后发展的策略方向,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典籍博物馆的职能和作用,以期为更多公共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古籍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一、筹建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利用工作。2022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上,古籍保护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0月7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颁布《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要求“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建设“古籍展览展示推广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旅游部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桂文旅发〔2021〕73号),提出“加强古籍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组织开展古籍知识讲座、展览展示、经典诵读、互动体验、数字化体验等推广活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柳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古籍保护利用,促进古籍资源展示利用,开展古籍推广活动”。2012年,国家图书馆融合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职能,率先建立“国家典籍博物馆”,随后吉林、湖北、云南、山东省,苏州和泸州市也相继建立“典籍博物馆”,云南陆良县还推出首家县级“典籍博物馆”,成为保护和传承珍贵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众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近年来我国古籍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2023年11月10日,文化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在柳州市图书馆调研时建议加挂“柳州典籍博物馆”牌匾,要求加强古籍善本修复,开展古籍文化体验活动。

二、筹建的必要性

1.适应我国古籍工作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针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古籍工作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大古籍宣传推广力度,多渠道、多媒介、立体化做好古籍大众化传播”“支持各级各类古籍存藏机构和整理出版单位开展古籍专题展览展示”,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柳州图书馆柳东馆设立“典籍博物馆”,加挂“柳州典籍博物馆”牌匾,打造柳州典籍的收藏展示、研究交流、社会教育、文化休闲中心,推动我市古籍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文件指导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我国古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对传承柳州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拓宽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

图书馆馆藏古籍具有文物和文献资料双重属性,为避免随意翻阅使用造成损毁和破坏,很多古籍文献早已退出流通阅览环节,大众难以接触古籍原本。加上古文连属难断、晦涩难懂,古籍推广难度大,这些都使社会大众对古籍难以提起阅读兴趣。此外,社会大众普遍对古籍重视程度不足,古籍与普通阅读群体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同时,新时代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不仅仅是借阅图书,更多的是在图书馆享受展览、讲座、沙龙等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在这种大背景下,需要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局,拓展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径。

典籍博物馆融合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职能,成为保护和传承珍贵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众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设立柳州典籍博物馆,顺应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服务的全面聚合,能不断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古籍基础工作、加大古籍保护力度、拓展古籍利用途径、提高古籍展示水平、创新古籍传播方式,进一步发挥古籍资源的独特魅力和作用,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旅游名城建设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筹建的可行性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典籍资源,为广西最重要的古籍保藏中心之一。柳州图书馆作为全市的文献典藏基地,已具备设立“典籍博物馆”场馆、文献、业务、人员等方面条件,有条件、有能力承担建立“柳州典籍博物馆”的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作,为公众提供更广阔的参观空间以及更好的休闲场所和更佳的典籍文化体验。

1.场馆条件

柳州图书馆柳东新馆于2023年9月26日开放,总建筑面积约80676平方米,设计藏书量360万册,阅览座位2500个。新馆以“龙湖书院,城市书匣”为设计理念打造的庭院式图书馆,整合文献信息、学术交流、景观休闲等多种服务功能,为公众打造智慧复合型文化空间。馆内七楼设置1950平方米古籍工作区域。其中,设立1400平方米展示、阅览、活动区,建设有典籍专题展区、珍贵古籍橱窗、文献展台、古籍书屋、大家书房、古籍修复体验区,形成“典籍文化+历史名人”的特色展陈与体验空间,可以长期面向社会公众举办典籍展览与文化体验活动。另外,设有达到国家标准的320平方米专业化古籍库房,230平方米古籍修复工作区。这些良好的场馆条件,为设立典籍博物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文献条件

柳州图书馆是广西四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唯一的地市级图书馆,古籍藏量达51672册,善本3544册,位居广西前列。8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2部入选“广西珍贵古籍名录”,还藏有影印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三套大型古典文献丛书以及少数民族古籍、族谱家谱等特色古籍,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科技以及医药等各领域,具有文献的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有力支撑典籍展陈与文献服务、文化服务。

3.业务條件

柳州图书馆有较强的典籍整理、揭示与研究能力,整理出版了柳州地方古籍《茂陵秋雨词》,开展古籍活化课题研究,有能力以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将市内典籍资源统筹整合、系统挖掘,并将其揭示和呈现给社会公众。同时,还有丰富的典籍推广与普及经验。先后举办“翰墨芸香——柳州典籍展”“古籍中的柳州”联展等多项以典籍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以及“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晒书活动、“古籍中的柳州”文化讲座,并长期开展古籍修复技艺体验、古籍抄写等阅读推广活动,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

4.人员条件

现配置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设专职古籍保护人员2人,专职古籍修复人员1人。

四、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1.展陈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

与拥有极其丰富馆藏的国家馆、省级馆等大馆相比,市县级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匮乏和有限。在公共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主要依托的就是馆藏典籍,但典籍又不像其他器物类的文物,缺乏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很难做到雅俗共赏、引人入胜,往往容易走向曲高和寡。再加上受经费和人才等客观条件制约,市县级典籍博物馆策划典籍展览时,新技术手段应用十分欠缺,展览形式一般为图片展示加文字说明,形式相对单调,手法比较老旧,展览形式单一,传播渠道仅限于线下,对社会公众而言缺乏吸引力。

2.未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

虽然在筹建典籍博物馆前图书馆已持续开展古籍修复技艺体验、古籍抄写等阅读推广活动,但活动规模偏小、影响范围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让不同背景、兴趣、能力及年龄的人士有机会参与策划展览,吸收不同的知识和信息。人们在观赏展览时可以对眼前的展品自由演绎、自我领悟,完全体现观众的自主性。这表明典籍博物馆不仅可以作为学校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场馆之一,还可以是社会教育场所,但目前其社会教育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学术整理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古籍保护事业的深入开展,典籍博物馆对高层次研究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急迫。典籍博物馆作为典籍收藏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与研究中心,既是重要的文化教育设施,也是学术研究机构。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典籍博物馆在整理研究古籍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同时,学术研究的整理也为挖掘丰富典籍的内涵、策划展览内容提供素材和依据。但是,市级典籍博物馆在对地方典籍资源的整合、处理、聚类和使用上缺少相应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典籍的学术整理研究能力略显不足,有待提高。

五、 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

1.强基础、挖内涵,讲好地方文化故事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市级典籍博物馆在设立原则上可以不追求大而全,应在小而精上发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也认为,“典籍之美,表现在典籍内容的思想深邃、文辞优美、叙事生动和批判犀利上,也表现在典籍形式的手泽如新、刻写精美、墨乌纸玉、装帧典雅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真正震撼人心的,还是典籍本身带给人的精神启迪”。首先,市级典籍博物馆需重视抓好展览策划、活动开展等基础业务,着重挖掘典籍里蕴含的思想智慧和地方文化内涵,讲好地方文化故事,注重以展示地方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地域特色为着眼点,力求系统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高本地市民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其次,在文化传承上,可以通过多种载体,如纸质、光盘、多媒体、数据库等,收藏、保护和展示地方珍贵的典籍和文献,避免其流失或损毁,确保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最后,将典籍博物馆打造成地方文化名片,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代表和宣传窗口,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2.寻合作、补短板,加强馆际和社会合作

资源共享、互利合作是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博物馆应充分借助馆际合作模式,通过互取所长实现优势互补,以此发挥好守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最大效能。对各方面资源相对匮乏的市级典籍博物馆而言,要打破固守本馆馆藏墨守成规的思想,积极寻求对外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一是可加强与学校、社区和企事业机关单位等机构的合作,将典籍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典籍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古籍互动体验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典籍文化的魅力;二是通过深入学术研究力度,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与其他博物馆、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开展合作与交流,共享资源、互展互借,建立联合目录,共同开展学术研究等工作,并邀请专家学者來馆开展讲座、交流等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学术水平。

3.多业态、“云”看展,打造智慧典籍博物馆

依托新技术的发展,珍本、善本古籍得以进入公众视野,为助推传统文化的高效传播,实现“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市县级典籍博物馆要实现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传播渠道,“云”端看展。首先,要推进古籍数字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数字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创新展览形式和手段,增强观众的互动体验,丰富展览的形式,增强展览的专业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其次,可加强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融合,提升典籍文化附加值,开发相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通过典籍博物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观,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创新,从而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最后,可以通过参与性的文化活动,搭建富有创造力、人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的文化休闲空间,提升典籍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六、结语

图书是文字的博物,博物是实物的图书。1937年,时任北平研究院院长的李石曾发表演说,这样阐述博物与图书的关系。卷帙浩繁的古籍凝结着先人的智慧,诉说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的守护者和传承者,把“图书”与“博物”结合起来设立典籍博物馆,以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展示地方文化典籍为宗旨,以“展览+活动+学术”为载体,深入整理挖掘典籍里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思想智慧,依托新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方式,将“展览”作为面向公众推广古籍的重要手段,使藏于“深闺秘阁”的古籍“重见天日”,焕发新机,让古籍以创新的形式进入当代大众的生活,激发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2):30-33.

[2]林世田,张立朝.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以“甲骨文记忆展”为例讲述典籍类展览的陈展理念[C].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8:188-192.

[3]刘 威,谭小华.重庆图书馆特藏文献展览服务探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 (03):65-69.

[4]陈红彦.对国家典籍博物馆职能定位的思考[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2(04): 27-32.

[5]吴爱云.互联网+背景下典籍博物馆建设——以吉林省典籍博物馆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2019(04):73-75+60.

[6]张志清.在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的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06): 4-13.

[7]余木子.博物馆运营如何应对危机提升质量——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04):70-76.

[8]刘奕宏.智慧博物馆在古籍类展览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20.

[9]苏 荷.国家典籍博物馆:留住昨天的记忆[J].博览群书,2014(09):14-18.

作者单位:柳州市图书馆

猜你喜欢
古籍图书馆
古籍修复的神器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图书馆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我是古籍修复师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