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024-04-25 08:55:52孙立岩
今日财富 2024年10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

孙立岩

风险管理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推广并受到了普遍重视。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对较晚,很多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风险防范不足,给企业带来各种问题,从而影响企业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企业风险的发生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内控机制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希望能推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长足进步。

近年来,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企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现有风险控制措施可能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风险一旦发生往往使企业利益受损,经营中断,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走到破产的边缘。企业需从行业环境及内部决策管理等各方面对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和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明确风险出现的原因,及时设定解决策略,快速采取精准的应对措施,保证对风险的严格控制,实现对企业经营的有效保障,推进企业持续向前发展。

一、企业风险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

企业风险的发生会带来经济损失,必须予以重视。同时,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风险的发生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干扰其稳定发展。

(一)造成经济损失

由于风险管理缺失,引发公司资金损失,具体表现在很多公司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职务未实现有效分离,出现丢失巨款、违规挪用资金、拆借资金无法收回的情况,如某公司银行账户内1亿元人民币存款先后被违规转取、汇出;某投资有限公司,在2012—2013年两年期间连续对外拆借资金10.79亿元,却无法收回,总金额占公司2012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38.19%。以上两个案例均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造成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中可能面临税务风险、产品风险、资金周转风险、投资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如: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资产项目投资还是扩大发展均需大量资金,企业一般通过对外举债来满足资金需求,但当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盲目投资,规模一旦扩大,而信贷政策收紧或融资政策出现变化时,融资能力很可能无法满足经营费用需求,资金支出与收益不相匹配甚至投资无法收回,可能导致债务迅速增长、经营亏损、利润降低甚至资不抵债的情况出现,而投资资金短期内无法收回,加之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与行业竞争,形成整个公司的财务危机。

(三)干扰企业发展

风险管理机制的缺失往往体现出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薄弱,引发内部风险的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很多公司拟通过上市发展壮大,但在上市审核中由于内控不规范被否;上市公司由于内控不规范,审计中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能会引起交易所问询或关注,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被交易所出具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二、企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的发生往往与众多因素相关,如决策失误、经营管理失败、治理结构不完善、竞争加剧等,但是导致风险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是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企业风险的发生具有一定可控性,能够正确认识和研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提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一)治理机制不合理

虽然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实现分离,但很少有企业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控制机制尚不完善,存在高管同时担任董事会职务的情况,经营管理权没有受到相应的制约,很可能造成企业腐败等风险行为的出现。同时由于传统的管理思维尚未转变,造成企业管理人员创造性、能动性不够,自主决策权有限,多层级报告,造成决策失误,形成决策风险。很多企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管理层,出现管理问题时,无法及时发现并准确应对相应的风险,甚至风险出现时,出现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无法实现全面的风险分析与客观评价。逐级审批效率低下,不能做到迅速决策,致使风险的危害进一步扩大,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提高,风险管理中各部门不能做到一致协作,整体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协作性不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二)企业缺乏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

一些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风险发生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盲目自信,对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概念没有深入且完整的了解,一些管理者认为风险管理会使工作复杂化,降低工作效率,或者认为内部控制与自身工作无关,缺乏对于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缺乏积极对待风险的态度,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决定,甚至认为对风险管理的投入支出是一笔没有意义的费用,墨守成规,不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受企业环境影响,员工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与董事会的责任,与普通员工无关。

(三)组织机构设计不合理导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职能弱化

一方面,很多企业缺乏风险管理的制约机制,制约体系不能为风险管理提供合理的保障,风险管理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实效。企业部门设置不符合风险管理要求,不能保证企业内外有效的信息沟通,治理职能没有发挥应有的风险控制作用,造成企业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人员机构设置与相关制度实施要求存在偏差,无法确保企业治理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导致风险管理过程中控制职能的弱化。此外,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的决策机制来看,很多企业的决策权集中在管理者身上,基层员工少有发表建议的机会,致使一线人员所看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在执行过程中不被采用,而管理者的决策并未得到基层员工的认同,导致执行效果出现偏差,产生了外行指导内行、未对风险进行聚焦的问题,實际决策与风险管理不匹配,造成风险管理的恶性循环。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规范

内控不规范是引发风险的最直接原因,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未发挥控制风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缺乏适应性,未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有的公司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未能有效识别风险,对于突发风险的监控力度不够,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预防;有的公司管理层认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察觉风险并进行控制;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构建出现偏差,与企业的市场环境、经营规模、竞争情况等不匹配,同时内部审计在企业中不具有权威性,无法实现对企业各环节的监督,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无法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严重的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五)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防范是企业管理者的第一职责,但目前的风险管理偏重于防范财务风险,而对于经营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是企业管理层未专注于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未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未将风险管理纳入整个企业的组织文化体系,未能对影响企业经营的负面因素有效识别并评估其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二是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与行业政策、市场融合等产生矛盾,风险管理决策不能满足市场发展与行业政策要求,未能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未能实现一体化,未能实现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事前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及时规避风险,使企业面临各种风险隐患。三是缺乏对管理机制的监督,对于管理机制中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时发现。风险管理这一概念虽已渐渐被我国企业所接受,但风险管理机构并没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部门。总体来说,企业虽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六)风险控制机制落后

现阶段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控制意识不强,很多管理经营理念尚处于原始阶段,无法根据大环境及企业经营情况做出相应的转变,风险控制并未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导致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部分管理者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出发,致使风险管理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风险识别和应对方法落后。很多企业通过历史案例与借鉴他方经验来进行风险评估,而未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方式,没有采用现代企业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风险应对方式带有主观色彩,不能有效发现自身短板,现有技术水平也不能使风险管理控制得到有效执行,风险管理防范措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三、企业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有的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者不够重视、不办实事,不了解企业可能会面对的各种风险,导致企业经营惨淡。企业管理者的理念与风格塑造了一个企业的精神与文化,他们的决策决定了企业能否朝着正确方向长远发展。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改变不考虑企业实际、盲目热衷于表面数字增长、只注重速度、忽视发展质量的毛病,同时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增强风险管理意识,接触先进的风险管理思维与理念,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好企业风险的分析与防范,随时掌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培养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掌握风险管控方法,确保企业在发展中不惧风险,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

(二)根据管理需求优化组织结构

一方面,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加强内部结构优化提高管理效能,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职能的协调,明确风险管理决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打破原有管理者单一决策的格局,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吸取不同的意见,融合不同部门的看法,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全面性。另一方面,直面经营风险问题的往往是基层员工,在风险管理决策中多关注基层员工的想法与建议,建立民主交流的氛围,健全完善的沟通机制,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员工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建立完整的風险监督与反馈机制,执行风险管理机制的自检和内审,保障风险管理与企业管控有效结合。

(三)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都可能面临不同的风险,财务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的提高,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水平,主动进行风险管控,加强与基层员工的访谈,利用“非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控制体系,同时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培养数据敏感性,根据数据间逻辑关系感知可能出现的风险,完善考核管理与财务审批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制定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对公司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四)培养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很多公司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科学,由内部审计人员兼任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致使企业风险管理与审计主体和被审对象混为一谈,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此外,公司对于风险的预测和判断多为定性分析,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对数据与信息的敏感度较差,无法对风险的性质和特征做出全面衡量,导致风险管理与监测失败。企业需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运用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人翁与风险控制意识,从企业内部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加深对企业了解,掌握风险管理技巧与工具,发现企业经营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五)加强风险应对及管控能力

当风险发生时,对风险的反应及处理结果,反映了一个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风险的效果管控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风险预防措施,加强前期准备工作,对风险进行提前预判,对于已识别风险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当风险出现,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抑制风险扩大或蔓延。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对风险做出响应,提升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对风险处理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把握风险应对的最佳时机,将风险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风险进行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依托于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对风险进行分析及跟踪,及时对风险做出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信息化体系需与公司其他控制制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并实现会计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及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建立联系的纽带与数据间的互相支撑,及时分析不合理数据,使整个风险管控体系更加完善,同时运用智能化手段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加强企业风险预警体系与控制体系建设,使风险的监督与管理更加及时、高效,最终形成信息平台的科学管理制度方案。

结语: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增强风险导向的意识,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实现不可控风险管理的创新突破,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融合企业战略规划发展与全面风险管理措施,杜绝风险管控过程中的盲区和漏洞,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监督体系,保障企业实现平稳、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