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雪景山水画的创作表现:基于《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的对比分析

2024-04-25 17:59李璐
国画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征明

李璐

摘要:文征明在其艺术生涯中创作过多幅以“雪景”为题材的山水画,《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是文征明相隔七年时间完成的同一画面内容的两次创作实践,两幅雪景山水画在视觉呈现形式上颇为相似,但所表达的雪景山水意韵却是截然不同的。通过分析同一绘画内容在两次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变化,得出《雪山图》在冰雪世界意韵方面胜过《关山积雪图》,《关山积雪图》在细节的表现与处理方面胜过《雪山图》。本文归纳总结了文征明雪景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图式化的创作语言。

关键词:文征明;雪景山水;关山积雪图;雪山图

一、雪景山水繪画风尚溯源

文人画家热衷于尝试雪景山水绘画的创作,是因为雪景山水中洁白无瑕的冰雪世界象征着文人高尚且纯粹的人格精神。历代画家对于雪景山水的追捧与崇尚主要是洁白、干净的冰雪世界象征着纯净美好的生活世界和画家自身孤高的气节,[1]就如同文人喜爱花中四君子一样,大凡花卉,凡是经历恶劣环境气候依旧能傲雪凌霜的,其品质与特征均是古代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标榜自身文人气节的特定表现意象。[2]清代画家王原祁说“画中雪景,唐以前但取形似而已。气韵生动,自摩诘开之”[3]。王原祁所说的“摩诘开之”指的是唐代王维开创了雪景山水画的先河,如《辋川雪图》《万峰积雪图》《雪山图》《雪霁晓行图》等都是王维以雪景山水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4]他将气韵生动的冰天雪地之景通过灵活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同样是雪景题材的山水绘画,在文征明之前有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雪景寒林图》,他描绘的雪景山水再现了北方大雪过后山野间被大雪笼罩的雄浑壮阔的气派景象。[5]又如宋代画家刘松年的《雪山行旅图》,巨幅的山水绘画描绘了纵向空间视角下山水间的树石被大雪覆盖的场景,尤其是山石间勾勒出的凋零枯木增添了画面中无限凄凉、萧条的环境气氛。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九峰雪霁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与文征明的《雪山图》颇为相似,即表现了温润如玉的大雪将山水世界笼罩,画面中着重表达了雪景的洁白、柔和、绵软、朦胧、氤氲的意境。[6]清代喜爱绘制雪景山水画的画家也是大有人在,主要分为两个类别:其一是以“四王”为首旨在表现雪景淡雅、清寂的风格;另一种是以“四僧”为代表的画家,他们崇尚率性、野逸的自然山水之境,特别是将真实雪景中的冷峻、凄凉、萧条之境勾勒渲染于纸上是他们共同信奉的艺术准则。

二、文征明两幅雪景山水画的基本概况

不同时期的画家对于雪景山水的创作表现都有着个人的理解,同样的雪景山水有些作品再现了冰雪世界的萧条,而有些作品却能传递出冰雪世界中蕴藏的内在生机,文征明的《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就是在雪景山水之中传递了冬季自然世界中隐藏的内在生机的绘画作品。《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是文征明画的相同构图、题材和内容的雪景山水作品,即同一幅画先后画了两次。《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分别创作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和明嘉靖十八年(1539),目前两幅作品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幅画卷虽都是由文征明所画,但是时隔七年,两幅作品在描绘雪景山水的意韵层面上大有不同,后者更加突显了雪景山水中皑皑白雪的柔和以及厚重感与绵软感,在冰雪世界朦胧、柔和美的意境表达上更胜一筹。

文征明的《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在整体的视觉形式上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类似。画面中是连绵不绝的被白雪笼罩着的山峰。画家在山石之间描绘了苍翠欲滴的耐寒性植物、白雪掩盖住的村庄一角、山间骑马的行人、步行的村民、引路的童子、在结冰的江面上骑马行走的商人、河岸上的小桥以及在家门前清扫积雪的乡村人家。画面整体上呈现出一派雄浑辽阔的白雪山水之境,但是山石间生长的树木、山间与村落中行走活动的人物又为这苍茫的雪景山水增添了无限生动灵活的元素内涵,使充满洁白、凄寒的自然世界瞬间获得孕育着春暖花开的生机感。

两幅绘画的题跋中分别记录了这两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背景和信息。《关山积雪图》中文征明在画卷结尾处的跋文中写道:“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孤高拔俗之意耳。若王摩诘之雪溪图。李成之万山飞雪。李唐之雪山楼阁。阎次平之寒岩积雪。郭忠恕之雪霁江行。赵松雪之袁安卧雪。黄大痴之九峰雪霁。王叔明之剑阁图。皆著名今昔。脍炙人口。余幸皆及见之。每欲效仿。自歉不能下笔。曩于戊子冬。同履吉寓于楞伽僧舍。值雪飞几尺。千峰失翠。万木僵仆。履吉出佳纸索图。乘兴濡毫。演作关山积雪。一时不能就绪。嗣后携归。或作或辍。五易寒暑而成。但用笔拙劣。不能追踪古人之万一。然寄情明洁之意。当不自减也。因识岁月以归之。嘉靖十一年壬辰冬十月既望。衡山文征明记。”这段跋文如同传记一般,介绍了这幅画产生的背景:文征明与友人王宠(履吉)在嘉靖六年(1527)冬天共同前往江苏上方山楞伽寺的过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王宠希望文征明可以把眼前的雪景记录下来赠与自己,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只能以草稿的形式记录下眼前的大概景色,等到回去的时候再深入创作。文征明经过五年的时间,终于在1532年完成了《关山积雪图》的长卷绘画,并将该作品赠与了王宠。

《雪山图》画作的产生和王宠也有着一定联系,《雪山图》的卷尾出现了“王履约”印,这个印的使用者是王宠的兄弟王守,很可能是王守在看到兄弟王宠获得了文征明的赠画后非常喜欢,向文征明表明了自己也想拥有这幅雪景图,故此文征明再次创作了这幅《雪山图》。文征明在卷末书写了南北朝时期谢惠连的《雪赋》,随后又跋曰:“余早岁曾见王摩诘雪溪图。笔法妙绝。未尝少忘。每形诸梦寐。几欲模仿。辄以事阻。今日偶有佳纸。漫用其笔法为之。或作或止。三载始就。并书惠连此篇。虽不能媲美前人。稍有生色处。亦庶几似人之喜也。时嘉靖十八年岁在己亥夏五月十日长洲文征明识。”文征明在跋文中说明了自己创作这幅《雪山图》是为了致敬唐代画家王维,并以王维的笔法再次绘制了曾经去往上方山楞伽寺所见的景色。

三、文征明雪景山水画的艺术表现手法

唐代画家王维在《山水论》中认为山水画的表现应该体现出一年四季的变化:“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7]北宋画家兼绘画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的“论制作楷模”章节中论述道:“画山石者,多作矾头,亦为凌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皴淡即生窊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以为雪,其破墨之功,尤为難也。”[8]对于“借地为雪”的画法同时得到了两位画家的一致认可,被大雪覆盖后的山水风景在远处观望呈现出一片白茫茫、银装素裹的景象,只有少数耐寒的植物和竖直空间上没有被积雪覆盖的山石裸露着原本的面貌。“借地为雪”的概念是在原本应该皴擦点染的地方用“留白”的方法将大雪的洁白和厚重表现出来,这与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计白当黑”的概念不谋而合。

雪景山水画在创作与表现中要突出冰雪世界的主题,文征明首先是以“借地为雪”的方式对山体和地面上的雪进行了处理,然后在白雪覆盖之外的画面位置以淡墨色进行渲染,画面中渲染后较深的背景颜色更加突显了雪的洁白、纯净。《关山积雪图》和《雪山图》在画面整体意境和细节表现上各有千秋,《关山积雪图》在绘画创作中体现了对画面细节更加深入的把握,对于画面中的树木、建筑和景观、人物等都做了细致的勾勒和渲染。有学者认为,两幅作品中的用笔和细节处理反映出了在绘画功力上的悬殊,并认为《雪山图》可能并非是文征明的亲笔创作,而是后人的仿作。笔者认为《关山积雪图》在绘画的细节和认真程度方面要优于《雪山图》,但是在表达雪景朦胧、氤氲的意境方面,《雪山图》要优于《关山积雪图》,如两幅作品同样是表现“结冰河面上的行人”,《关山积雪图》在勾勒人物与渲染人物服饰,以及对冰面上的冰裂纹(图1)的刻画上要更加细致,而《雪山图》(图2)中的人物和冰面裂纹在处理上略显潦草。

文征明雪景山水画的图示语言可以归纳为:山石、树植、建筑装饰物和人物的组合。文征明雪景山水中对于山石的处理较为简单,大部分山石都是以纸的颜色为背景色,借助烘托的表现手法将白雪突显出来。他的两幅雪景山水画都细致刻画了种类繁多的冬季耐寒性植物,这些植物穿插于山石之间,呈现出密集生长的态势。苍茫的大雪笼罩着山石树木,将河水冰冻住了,但是山间隐约可见的村落房屋和河岸上的桥梁以及靠近河岸的船舶为冷白的雪景增添了一丝丝暖意。冬季虽然天寒地冻,但仍有在山间经过的行人,他们或骑马、或步行,从画卷的开始处便有行人的踪迹,并且人物的活动贯穿了画卷的始终。文征明画笔下的雪景山水是祥和、安静、美好的山水生活空间的再现。此外,这两幅雪景山水并非是写生创作,而是基于草稿和文征明记忆的再创作。在众多的图示语言中有些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活动,有些可能是为了填补画面空白而增添的画面人物活动的“程式化”图像语言,换句话说这些出现的“程式化”图像可能是画家想象出来的,并非画家看一眼雪景山水的景色就可以像照相机一般将所有的空间信息全部记录下来,这些“程式化”的图示语言主要是为了使画面在整体连贯性上更加协调。历朝历代的画家都用自己的画笔记录和表现着自己心中理想的雪景山水画面,或白雪皑皑,或苍茫荒凉,或洁白纯净,或凄寒萧条。而文征明的雪景山水给观者的是一种温和、孕育着春天无限生机的憧憬感受,这是因为他在画面中对整齐分布的树木和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房屋以及生活在这大好河山之中的人进行了细致描摹刻画,有烟火气和有人在其中活动的山水景色总是给观者以温柔的感受,这也是文征明雪景山水创作区别于其他画家所绘雪景的艺术特征。

结语

文征明雪景山水绘画看似少了在山石上进行笔墨皴法的步骤,但是“借地为雪”需要画家以更高深的绘画技法将雪的厚重与绵软通过笔墨语言呈现出来。特别是村落建筑、房屋和树木,都需要将大雪落在物体上的空间感描摹于纸上。文征明雪景山水画作品整体视觉呈现淡雅、柔和的画面景象,各种丰富的图式语言也是他雪景山水画个人创作意向的选择性表达。透过他的雪景山水创作,观者可以感受到文征明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画家,他画笔下的雪景是安静的、祥和的,让人有着憧憬雪景过后云消雪霁,天空放晴,春暖花开的期待感。他另辟蹊径地将观者带进他营造的美好冰雪世界,作品传递出了自然世界的美好与生活空间的幸福感。即使画面描绘了萧条、沉寂的寒冬,但是依旧可以通过画面的图式语言表达感受到自然界在暗自积蓄力量的内在生机与跳动的生命力。

注释

[1]华嘉宁,《曹知白雪景山水造境理念及风格成因》,《美术教育研究》,2023年第12期。

[2]张雅娜,《传统雪景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象探析》,《艺术教育》,2018年第13期。

[3]佚名,《〈关山积雪图〉与文征明的师友情谊》,《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期。

[4]尹临洪,《历代著录中记载的王维雪景山水画作品》,《美术界》,2011年第2期。

[5]乔楚,《范宽〈雪景寒林图〉绘画语言研究》,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年,第6-8页。

[6]韩宏宇,《浅议黄公望山水画的风格与图式》,《国画家》,2022年第4期。

[7]俞建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256-259页。

[8]同上,第22—25页。

猜你喜欢
文征明
翻翻他的“朋友圈”,见证一段书法史
文征明的“平”
文征明习字
图说书法
文征明《草堂十志》可为字帖
文征明最娴雅的小楷
好好活,慢慢爬
《文征明 雨馀春树图诗》
文征明跋《关山积雪图》
文征明《消夏湾诗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