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萍,何 冰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1]作为社会人才输送的沃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多变的国际形势,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相比,对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教育强国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高职院校的发展、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职业教育服务场应由区域转向全局,要立足于新局面,做好和部署职业教育在国内国际两个区域的发展。第一,可以扶持和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等方式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第二,立足区域优势、支柱产业和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机制,使我国职业教育从“单向引进借鉴”走向“双向共建共享”。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必走之路,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技术过硬、适应能力强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载体,同时校企合作项目是一种锻炼个人学习能力、应对能力、适应能力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也是提升和发掘自我潜力的重要一环,更是学校与企业两者之间开展科教双向融合的平台[2]。因此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节需严格把控质量,做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的一线教职工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十分重视,为了着力改善校企合作项目的质量,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共同构建和完善产教科教双融合的育人机制和模式,但从校企双方合作深度来分析,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方式僵化。受到传统教学价值观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过分关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在课程设置和校企合作项目的设置方面并没有设置太多与校企合作、实践锻炼相关的内容,而是更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无充分实施,并且学生进行实习就岗相对单一,没有将校企合作的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学会将专业技能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技能,还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如何充分结合自己的优势进入职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规则。因此,仍有部分学生在参加目前的校企合作项目后感觉收获不多。
2.师资队伍有待提高。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学环境中,局限于高职院校的条件限制以及受到传统观念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明显,师资队伍的实力也并不平均。部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工作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和经验,导致学生在参加校企合作项目的过程中并未得到明确、有效的指引。校企合作项目在为高职院校提供高质量导师的方面并没有发挥相关的效用,一方面由于校内教师的工作量问题,没有更多的时间进入企业去研究更多的实践项目,大部分老师的专业知识都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另一方面企业教师在企业的工作量比较大,时间较长,参与学生的实践环节较少,又由于大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且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各方面都不了解,导致“双师制”在高职院校中执行困难,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初衷[3]。
1.融合机制尚未明确。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本身,制定一个清晰、完整、有效的校企合作规划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企业、学校和教师的充分肯定。然而,校企合作项目的推动力仍然不足,比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时仍未有明确、清晰的规划与指导,导致许多教师以及负责项目的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难以解决的突发状况,这都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项目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也有负面影响[4]。
2.“科教融合质量”不高。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培养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作为标准。因此,提升教学质量的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只有关注科教融合的发展,才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环节中,“科教融合”的力度不足,主要呈现以下状态。(1)缺乏“科教融合”意识。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制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师的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且教师深受过往的教学观念以及备课时间与备课精力等问题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师本身科研成果上,还是在指导学生各项技能竞赛上,都存在时间的局限性,而且对学校的发展和对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没有起到太大作用。教师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理论化的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在教师过于重视专业技能培训的思路下被忽视了。(2)缺乏“科教融合”思路。科教深度结合发展对于教师的能力与视野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对专业科学发展有深刻的见解,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即使认为“科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愿意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环节,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在高职院校中得到的教学资源也不够。再加上企业教师在科研能力上经验不足,部分校、企双方教师因此在开展“科教融合”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而且也没有更好地整合校、企双方教师的科研能力,导致他们缺乏“科教融合”工作的具体思路,无法设置较好的“科教融合”的项目[5]。
3.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学习态度变化问题。不同学生对于校企合作项目的态度都有所不同,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收获得益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1)盲目的奋进者。这一部分学生非常喜欢校企合作项目,积极而且主动。他们会主动询问教师有没有相关项目,且服从合作项目的安排。但是在校企合作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这一类学生通常不会主动思考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他们只是将校企合作的项目当作一种逃避日常学习的避风港,他们认为自己在项目实习中不需要接受冗长繁复的专业知识。因此,他们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除了知道企业某一个岗位日常的工作流程之外,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在校企合作项目经验推动下进入社会,这一类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只能够初步锻炼自己的技能,但是却无法在项目中收获更多[6]。(2)积极能动的奋进者。这一类学生非常喜欢校企合作的学习方式,他们认为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能为自己带来学习的新思路,还能够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和真实的实习操作联系在一起。这一个群体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实习中,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主动请教指导教师或者是企业内的职员,他们能够在校企合作中获得迅速成长,清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也能够在校企合作的学习结束之后迅速找到工作,从而投身社会服务之中,甚至这一类型的有些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就已经被企业发展成为正式的员工[7]。(3)消极应对的沉默者。这一类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收获非常少,他们认为校企合作的项目和自己的关系不大,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在项目中有所收获,他们参加校企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完成学校的任务。他们对待校企合作项目的态度非常消极,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非常严重的错误,无论是个人素质以及专业技能都没有提升。所以在项目中这一部分学生常会被企业认为是不能胜任工作的一批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结束之后,这一批学生往往社会竞争力比较低,就业难度比较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8]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渠道,学校通过科学研究与教学联动为学生提供提前了解岗位职能及技能条件的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以实现学、研、用三体共培养的模式,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新型专业技术型人才[9]。在教师科研方面,鼓励校企双方教师相互参与、相互学习,瞄准科技前沿和相关领域,通过研究和改革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做好优质丰富的学术资源与育人模式相转化,真正实现按发明创造规律培养创新人才,最终以“共赢”为落脚点达成发展共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为高职院校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深化校企合作的项目打下坚定的基础,高职院校与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工作。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也逐步壮大,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进行多维度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知识的需求。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内外联动,协同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企业技术人才与高职院校教师作为项目的导师,落实“双师”培养,导师之间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帮助高职院校内的教师掌握行业动态和企业用人的动态,以更好地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参加比赛或培训,以提升高职院校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打破路径依赖,全面提升创新素养,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内科教融合工作的质量[10]。
在课程的开发方面,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双方可以尝试共同开发符合学校、学生、企业、行业发展的课程。发挥高职院校的教书育人优势以及企业的发展优势,并在课程实施阶段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宣讲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的平台。《以校企合作质量探索科教融合的高职教育》课题的前期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今后将加大研究力度,尽可能取得更深入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