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李芝君,孙星星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郑州 450003
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1]。临床治疗中应综合考虑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其中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方法,能够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势明显,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但对患者来讲,手术属于较强的应激源,应激水平异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麻醉、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对预后恢复存在不利影响[2]。鉴于此,围手术期需辅以切实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以保证手术顺利及安全进行,并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传统手术室辅助措施规范且理想,但仍需重视提高工作主动性及针对性,以促进干预效果全面提升[3]。本研究组通过对既往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优化及完善,制订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措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手术室配合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水平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4],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单发;②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③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及麻醉禁忌证;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代谢性疾病;④合并免疫功能障碍;⑤术后未能接受辅助治疗及定期复查。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220 例直肠癌手术患者,依据手术室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Dukes 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4013279)。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干预: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案及相关事项,严格禁食禁饮,配合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及物品,术中规范配合医师完成手术。术后转入恢复室观察,确认无异常后送回病室并有效交接。
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①术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制订术前访视预案,对患者进行术前解释和告知,说明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安全性,利用视频缓解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同时告知患者手术医师的资历和既往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感,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面对手术。针对不良情绪明显者予以心理干预,并说明情绪稳定对手术及预后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宣教,说明禁食禁饮的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②入室后再次进行情绪安抚,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持患者应激指标正常。麻醉后依据手术要求协助患者保持最佳体位,承压部位放啫喱垫保护。术中注意保暖,使用液体提前加温并放入恒温箱保存。非手术区域合理覆盖,受力部位可以放软垫避免压伤。建立人工气腹,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依据指标情况对腹压进行合理调整,降低相关风险。术中人员各司其职并积极配合手术,强化专业能力和工作主动性,及时传递器械,清洗设备,确保镜头清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保证操作安全。③术后送入麻醉观察室,依据术前麻醉评估情况,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和处理,注意保暖。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时告知其手术顺利,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有效交接,告知其术中用药情况、术后观察和干预重点,指导患者舒适体位,以保持患者舒适度。术后连续3 天进行规范访视,评估病情恢复和创口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告知。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1 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住院时间。②心理应激情况:术前1 天和术后5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SAS评分﹥50 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SDS 评分﹥53 分表明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越高表明负性心理状态越严重。③生理应激指标:术前1 天和术后3 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生理应激指标,包括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 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 水平。④满意度:采用自制手术室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出院前发放,并向患者说明如何填写,要求患者独立完成,该量表共20 个条目,不满意计0 分,较为满意计1 分,十分满意计3 分,总分60 分,评分≤20分为差,21~40 分为良,41~60 分为优,满意度=(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1 天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术前1 天,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天,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1 天,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的比较
术前1 天,两组患者ET、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天,两组患者ET、CRP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1 天,观察组患者ET、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生理应激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为100%(110/11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94.55%(10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8,P=0.038)。(表5)
表5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情况[n(%)]*
直肠癌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疾病发展可表现为排便习惯变化,同时伴随腹泻、便秘、贫血、腹痛等症状。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7]。腹腔镜根治术具有操作难度大、器械复杂度高等特点,手术室有效干预是保证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8]。常规干预措施规范度高,可严格按照手术要求有序完成各项工作,但工作的主动性不足,常会忽略患者心理层面的需求,无法保证整体干预效果。临床对常规干预的不足进行总结后,可对原有工作进行细化和完善,重视满足手术患者心理及生理层面的需求,可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手术室配合度,为保证手术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9]。
手术对于患者来讲属于强刺激源,紧张焦虑情绪可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继而影响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功能,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有不利影响[10-11]。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中,术前访视重视从多个层面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宣教指导,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使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手术相关知识,避免错误认知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应激指标波动。术前合理的禁食禁饮,可避免长时间禁食造成血糖波动或是饥饿感,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入室后仍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避免手术室环境对患者造成的血压波动[12]。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温可避免低体温对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手术室医护人员高效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13-14]。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情况,注意安抚患者情绪,术后随访时给予患者必要的指导,可巩固手术效果。
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能够保持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应激指标稳定,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配合度,共同保证手术效果。若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会导致儿茶酚胺分泌水平显著升高,导致生命体征异常波动。虽然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仍为有创操作,患者血清ET、CRP 水平可明显升高,提示对于手术患者,需要同时关注其心理层面和生理应激反应[15]。本研究探讨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应激情况(SAS、SDS 评分)和生理应激指标(ET、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改善。表明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能够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排气,术前及术后宣教能够让患者对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定认知,发生疼痛时能够强化耐受阈值,避免疼痛影响机体恢复和睡眠质量,可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术前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可使工作细化且高效完成,可提高手术效率,有助于维持机体各项指标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奠定良好基础[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表明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能够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层面的需求,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总体干预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好评度高。
综上所述,手术室高效配合干预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应激指标,促进术后恢复,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