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惺芳
(无锡市儿童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0400)
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过敏反应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患病后机体常表现为发热、咳嗽以及气促等[1]。重症肺炎患儿年龄尚小、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弱,在治疗过程中极可能出现哭闹、乱动、不配合等情况,促使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导致临床疗效较差,因此需加强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管理干预[2-3]。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能够针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预警,并主动进行处理,属于一种新型安全管理模式,该程序的应用对于减少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4]。为探究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比较常规干预,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2 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8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7 例;年龄2 个月~4 岁,平均年龄为(2.27±0.57)年;病程4 ~7 d,平均病程为(5.23±1.31)d。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2.30±0.58)年;病程4 ~7 d,平均病程为(5.28±1.32)d。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干预。对患儿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为患儿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控制病房内空气质量,防止特殊气味的出现;每日以清淡饮食为主,叮嘱家属多喂水;每日定时对患儿进行呼吸道管理,及时吸痰;对于高烧患儿,采用冰袋对其进行降温,降温过程中密切观察其意识情况。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具体内容为:(1)风险评估。在患儿入院后,采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5]评估其病情,病情评估控制在患儿入院后3 h 内;PEWS 评分内容包括呼吸、心血管状态以及精神行为3 个方面,根据以上各个方面的异常程度按0 ~3 分进行评分,其中评分≥4 分为高风险,3 分为潜在风险,0 ~2 分为低风险。(2)营养状况评估。由医院营养师采用营养风险及发育不良筛查工具(STRONG kids)[6]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STRONG kids 评分内容包括主观临床评估、疾病风险程度、营养摄入情况以及体重丢失情况,其中评分4 ~5 分为高度营养风险,1~3分为中度营养风险,0分为低度营养风险。(3)风险管理。结合风险评估结果,为不同风险程度的患儿安排不同资质的护士,并为其制定较为科学、完善的风险指标体系,提高临床风险管理质量;充分掌握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个性化风险评估,制定更为全面、细致的分层级管理方案;鼓励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护理干预工作中,观察患儿病情;护士每日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便血、烦躁以及惊厥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向医师反馈,协助医师开展工作,以免引起中毒性脑病或呼吸衰竭等情况。在患儿出现不良事件后,及时开展集体会议,分析并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4)风险预判。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加强体位管理;在患儿取仰卧位时,手足维持自然伸展状态,在其颈部垫置小枕,四肢维持蛙状,并定时更换患儿头部方位;在患儿取侧卧位时,在其一侧背部垫置小枕,床与其身体保持30°,每隔2 h 变换1 次体位;在患儿取俯卧位时,将其头偏向一侧,在其头肩部垫置小枕,四肢呈蛙状,每隔1 h 变换1 次头部方向。
(1)采用护理安全行为调查量表对护理安全进行测定[7],由患儿父母填写。量表包括5个维度,共有23个条目,即风险档案建设(4 个)、危机处置及设施(5 个)、预测与分析(5 个)、管理追溯(4 个)、教育与人文关怀(5 个),每个条目均以1 ~4 分评分,总分为23 ~92分。评分越高说明护理安全性越高。(2)观察并记录患儿发热、气促、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等症状的持续时间。(3)观察并记录意外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意外风险事件包括坠床、漏执行医嘱以及用药错误。
采用SPSS 22.0 行统计分析,护理安全评分、症状持续时间采用(±s)表示,t检验,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安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安全评分比较(分,±s)
时间组别风险档案建设 危机处置及措施 预测与分析管理追溯 教育与人文关怀总分干预前对照组(n=43)10.21±2.5612.09±3.0311.98±3.019.85±2.4712.17±3.0556.30±5.95观察组(n=43)10.18±2.5512.14±3.0512.05±3.029.88±2.4812.20±3.0756.45±5.91 t 值0.0540.0760.1080.0560.0450.117 P 值0.9570.9390.9150.9550.9640.907干预后对照组(n=43)12.27±3.0715.33±2.8714.30±2.9512.31±2.4015.48±3.0169.69±5.22观察组(n=43)13.86±2.1217.39±2.5516.77±2.7413.69±2.2617.42±2.5179.13±4.41 t 值2.7953.5194.0232.7453.2469.059 P 值0.0060.001<0.0010.0070.002<0.001
观察组干预后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d,±s)
组别发热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对照组(n=43)3.82±0.963.46±0.872.17±0.556.19±1.56观察组(n=43)2.10±0.532.31±0.581.74±0.444.08±1.02 t 值10.2857.2124.0037.423 P 值0.0000.0000.0000.000
观察组干预后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比较[n(%)]
在儿童医疗保健领域,重症肺炎一直是一种严重的健康挑战,尤其是对于婴幼儿。重症肺炎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会发生呼吸困难、微循环障碍、休克等并发症,此类患儿病情较为复杂、并发症较多,极易危及生命安全[8]。多方面原因导致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较高,因此,需给予患儿专业、科学的管理,以促进其病情转归。常规干预缺乏对重症肺炎患儿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的有效干预措施,难以满足该类患儿的需求,需要给予其更加科学、完善的干预体系。在此背景下,寻求有效的护理策略以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康复率和生存率变得至关重要[9]。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作为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方法,是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改善患儿的病情转归和康复过程[10]。尽管已经有一些研究探讨了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在成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但其在重症肺炎儿童患者中的实际应用及其效果尚未充分研究和论证。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提供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策略。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护理安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原因为在干预时,加强对患儿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并根据其风险评估结果为其安排适合的护士,使患儿得到准确、恰当的干预措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的提高。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缩短患儿疾病症状持续时间,原因为该护理程序的应用能够采用PEWS、STRONG kids 等工具对患儿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了解其病情与营养状况,并结合患儿的病历资料进一步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为其制定分层级管理方案,使患儿得到的治疗与干预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医护人员还会鼓励患儿家长参与到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而缩短其疾病症状持续时间。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意外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减少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原因为在干预时,通过对患儿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预判等,密切监测其病情,从而减少或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患儿的体位管理,每日定期为其吸痰等,提高了患儿舒适感,降低了投诉率。此外,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通常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通过综合考虑呼吸、心血管状态以及精神等因素,量身定制符合其需求的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了由于护理不当而引发的风险事件。同时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强调全员参与和沟通协作的重要性,护理团队成员之间开展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够及时共享患儿信息、讨论护理计划,并共同制定和执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患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
综上所述,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