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24-04-24 13:28廖全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6期
关键词:达拉脑组织溶栓

廖全山

(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急性脑梗死(ACI)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且近年受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其发病率持续增高,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健康威胁极大[1]。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为ACI 重要治疗措施,可结合于血栓表面的网状纤维蛋白,激活纤溶酶原,有效改善脑组织血流状态,恢复脑组织再灌注[2]。但单纯的rt-PA 溶栓治疗整体效果难以达到临床预期。研究发现,ACI 可损伤脑组织,故调节脑组织血液循环期间还应注重改善神经细胞损伤,依达拉奉属于神经保护剂,可清除脑组织缺血再灌注生成的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进而恢复神经功能[3]。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ACI 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rt-PA 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的治疗效果,为ACI 的治疗提供实践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我院ACI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1 ~50号),从随机数字表中任取一个数字后沿任意方向获取50 个随机数字,分配给每位入组病例,以随机数除以2 求得余数,余数为0 者纳入对照组,余数为1 者纳入研究组,每组25 例。研究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52 ~72 岁,平均(61.98±5.39)岁;发病至入院间隔1.2 ~4.5 h,平均(3.35±1.01)h;梗死部位:脑叶1 例,基底节13 例,侧脑室旁4 例,丘脑4 例,小脑1 例,脑干2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11 例;年龄52 ~72 岁,平均(62.21±5.53)岁;发病至入院间隔1 ~4.5 h,平均(3.42±0.98)h;梗死部位:脑叶2 例,基底节14 例,侧脑室旁2 例,丘脑5 例,小脑1 例,脑干1 例。两组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ACI 诊断标准[4];(2)急性发病;(3)发病至入院间隔≤4.5 h;(4)知情同意本研究;(5)生命体征稳定;(6)首次发病。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其他脑部疾病;(2)过敏体质;(3)重要脏器(如肾、肝等)存在器质性病变;(4)存在酒精、药物依赖/滥用史;(5)凝血功能存在异常者;(6)存在良恶性肿瘤者;(7)纳入研究前采取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者;(8)存在出血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rt-PA 静脉溶栓,参照0.9 mg/kg 计算rt-PA 用药剂量(≤90 mg),以生理盐水将rt-PA 配置成1 mg/mL,1 min 静脉推注10%总药量,并于1 h 内静脉滴注剩余药量,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血压等,并于溶栓24 h 后指导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60 mg/d。两组均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统计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其中,神经功能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评,分值范围0 ~42 分,分值越低越好;日常生活能力参照Barthel 指数(BI)测评,分值范围0 ~100 分,分值越高越好;临床疗效参照NIHSS测评,分为临床治愈(NIHSS 下降91%~100%)、显效(NIHSS 下降46%~90%)、有效(NIHSS 下降18%~45%)、无效(NIHSS 下降≤17%),有效、显效、临床治愈计入总有效率。(2)治疗前后统计两组生化指标[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Fibulin-5)、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处理后经酶法测定上述指标。(3)统计两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两组NIHSS、BI 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BI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BI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NIHSS、BI 评分比较(分,±s)

NIHSS BI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25 19.08±3.28 6.12±1.56 36.08±6.52 77.14±9.31对照组25 18.79±3.54 8.20±1.78 35.69±7.13 70.35±8.81 t 值0.300 4.394 0.202 2.649 P 值0.765<0.001 0.841 0.011

2.2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对比两组生化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清Fibulin-5、GDF-15、UCH-L1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ulin-5、GDF-15、UCH-L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ug/L,±s)

表3 两组生化指标水平比较(ug/L,±s)

Fibulin-5 GDF-15 UCH-L1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25 115.13±25.36 42.23±12.39 1.90±0.23 1.11±0.13 0.55±0.13 0.21±0.09对照组25 117.60±26.44 61.10±10.24 1.88±0.25 1.39±0.16 0.57±0.10 0.38±0.12 t 值0.337 5.870 0.294 6.791 0.610 5.667 P 值0.738<0.001 0.770<0.001 0.545<0.001

2.4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4.0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ACI 发病率高,致病因素复杂,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则可增加致残、致死风险[5]。研究指出,ACI 发病后可形成缺血半暗带,调节该区域血液循环、挽救濒死脑组织对复活神经元细胞、改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因此,如何对ACI 实施有效干预仍是研究焦点。

rt-PA 溶栓为ACI 主要治疗措施,特异性强,半衰期长,可对血小板聚集予以有效抑制,减小脑循环阻力,恢复阻塞或狭窄处血液循环,缩小缺血范围,改善神经功能[7]。但rt-PA 溶栓的脑血管扩张效果欠佳,单独治疗可能会发生血管扩张不足,影响疾病治疗及预后转归效果,而依达拉奉可与氧自由基相结合,减轻氧自由基氧化作用,对脂质过氧化予以抑制,缓解脑组织缺血所致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程度,且不会影响凝血机制等,可用于rt-PA 静脉溶栓的辅助治疗[8]。丁桂兵等学者[9]研究表明,rt-PA 溶栓前采取依达拉奉对老年ACI 患者实施干预,可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保证疾病预后转归效果,并降低脑出血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NIHSS 评分及BI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表明rt-PA 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 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利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及早康复。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rt-PA 可减小血管阻力,减少血小板聚集,恢复血管再通,恢复阻塞、狭窄处血运,缩小缺血范围,促进神经与组织功能康复;依达拉奉能清除脑组织受损部位自由基,保护脑神经,抑制细胞凋亡、细胞损伤,提升神经细胞存活率,缩小梗死范围,进而为脑组织血供的及早恢复提供良好条件;两者联合可缓解脑组织损伤,恢复脑组织再灌注,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此外,Fibulin-5 属细胞外基质糖蛋白,为神经损伤重要评估生物标志物,其在含弹性蛋白组织中分布广泛,若Fibulin-5 水平异常,可致使紧密连接蛋白降解减弱,影响血脑屏障功能康复,该指标可用于ACI 的疗效及预后评估;GDF-15 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 超家族成员,机体遭受应激或发生疾病后可导致其表达异常,抑制细胞生成,发挥抗炎及抗氧化功能;UCH-L1 在神经损伤评估中较常用,机体出现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可影响机体细胞膜功能,且UCH-L1 可参与细胞病理过程,影响神经细胞的凋亡,ACI 发病后,脑组织大量生成UCH-L1,故其表达和脑损伤密切相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Fibulin-5、GDF-15、UCH-L1 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调节Fibulin-5、GDF-15、UCH-L1,恢复神经功能,保证疾病预后转归效果。主要原因为:相较于单纯采取rt-PA 静脉溶栓,依达拉奉可促进生长因子分泌,恢复脑组织神经营养状态,并调节脑组织代谢,改善循环功能。

综上所述,rt-PA 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可调节Fibulin-5、GDF-15、UCH-L1 水平,恢复神经功能,保证疾病干预效果,且具有安全性。

猜你喜欢
达拉脑组织溶栓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