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灸量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2024-04-24 13:4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药灸寒凝持续时间

袁 近

(上饶市妇幼保健院综合科,江西 上饶 334000)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临床疾病,指非盆腔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出现的功能性痛经症状,多出现在患者初潮后的1~2年,且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在过去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的治疗中,人们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力求对前列腺素合成及血管加压素分泌方面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减轻患者肌肉痉挛并止痛的目的,但这类药物长期应用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作用,影响身心健康[1]。

中医学对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较为深入,形成的体系也比较成熟。隔药灸是一种中医外治手段,当前在国内研究和应用均较多,且已有深层次的探讨,不少临床实践[2]已证实隔药灸治疗的有效性,得到不少医疗人员和患者的认可。但在施灸部位的选择、灸量的调配以及使用的药物上,临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还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加以证实。本研究选择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入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均为上饶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共计68 例。以应用的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34 岁,平均年龄(25.4±2.9)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3±0.7)年;平均月经周期(26.1±4.1)d。对照组患者年龄18~33 岁,平均年龄(25.1±2.9)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4±0.7)年;平均月经周期(26.2±4.1)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标准:结合《妇产科学》[3]相关内容,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有下腹坠痛伴腰酸乏力的症状,严重者还存在恶心呕吐的现象;患者经妇科检查,排除阳性体征和其他器质性病变问题;青春期年轻女性易感,多数在初潮后的1~2 年。(2)中医标准:结合《中医妇科学》[4]寒凝血瘀证的相关标准,主症表现为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下腹寒冷及疼痛感,遇热缓解;次症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延迟,血色暗淡,有血块存在,面色青白,畏寒冷,肢体冷,舌质黯、苔白。主证包括上述内容,次症则包含2项及以上可确诊,主要以舌脉明确诊断。

1.3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35 岁;(2)月经周期规律,在(28±7)d 范围内;(3)入院后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均在3 分以上;(4)收治及用药以前3个月中,未服用其他相关药物。

排除标准:(1)入院后经超声检查,验证为相关病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引发的继发性痛经者;(2)存在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或原发性疾病者;(3)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患有精神疾病者;(4)对本研究应用的药物有既往过敏史者;(5)在纳入研究前3 个月内服用过其他药物治疗,或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治疗方法隔药灸操作:(1)制备药物:包括肉桂2 g,延胡索2 g,全蝎2 g,干姜、土鳖虫、香附、细辛、五灵脂各1 g。将上述药材粉碎后,用黄酒调制为长宽4 cm×3 cm、厚1 cm 的药饼。(2)艾炷(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制备:做艾绒为直径2 cm、高2.5 cm 的圆锥形艾炷,备用治疗。取穴:位于脐中间的神阙,位于下腹部和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 寸位置的关元穴。(3)操作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确保脐部和下腹部充分暴露;将2 枚药饼在患者肚脐及关元穴为中心的位置上贴好,通过八卦灸架(江苏华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施灸。在2 枚药饼上放置灸架,确保与孔穴对位;采用松紧带固定,确保器身和患者皮肤保持垂直;点燃艾炷,插入灸架底部的网中;待其燃烧完全后再点燃新艾炷,直到达到规定的壮数标准。

观察组灸4 壮,对照组灸8 壮。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明确为月经来潮的前7 d,持续治疗7 d。3 个月为1 个疗程,68例患者均持续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1)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改善情况。(2)采用VA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3)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持续时间。

疗效判断标准:中医证候积分以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主症和次症为评估对象,均分为无、轻、中、重4 个等级,其中主症依次计分为0 分、2 分、4 分和6 分,次症依次计分为0分、1分、2分和3分[5]。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痊愈:治疗后痛经症状完全消失,疗效指数超过95%。显效:治疗后腹痛的症状缓解显著,疗效指数为70%~94%。有效:治疗后腹痛症状有所好转,疗效指数30%~69%。无效: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无改善,疗效指数低于30%[6]。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疗效比较

2.2 VAS 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降低,疼痛持续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例数3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对照组34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VAS评分/分4.97±1.36 2.07±1.06 4.912<0.05 5.25±1.21 2.29±1.83 5.092<0.05疼痛持续时间/h 27.25±19.05 5.42±5.68 12.074<0.05 30.57±17.10 7.05±8.51 12.187<0.05

3 讨论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症状,研究[7]发现,青少年女性占据原发性痛经患者总数的60%~90%,可见其为主要的发病群体。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经期或经期前后周期性小腹疼痛,还伴有月经量减少或经行不畅的问题;部分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见伴随恶心呕吐和大汗淋漓的症状,甚至昏厥。原发性痛经多与患者的情志、个人体质、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状态等因素有关,不可否认,该疾病已严重影响不少患者的正常生活。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痛经”有所描述,而关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则要参考《景岳全书》中提及的“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等。而《妇人大全良方》中将“痛经”进行病因分型,包括寒凝、气郁和血结,其中寒凝是首要的发病因素,在原发性痛经中也非常常见。对该类型的痛经疾病,要治以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为主。隔药灸是中医外治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和疗效较好的优势,给痛经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特别是针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痛经患者,艾叶有温经散寒的效果,通过隔药灸,药效循经入里先导,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脏腑的机能,还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本研究中主要为患者选择任脉的神阙和关元穴,前者是真气门,可以达到温经散寒的功效。研究[8]发现神阙穴的解剖学定位对应神经节段支配,刺激下可调控人体盆腔神经丛,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以缓解痉挛问题;后者则是女子蓄血位置,可补益肾精和温养下元。在应用药方部分,肉桂、干姜和细辛发挥温通散寒的功效,延胡索、香附有活血的作用,全蝎、五灵脂和土鳖虫帮助患者活血化瘀、止痛,这些中药加以黄酒调制,借助艾叶的燃烧进一步发挥温热通经的效果,从肌表深入肌理,直通病处。

本研究患者应用不同灸量隔药灸进行治疗,发现无论应用8 壮灸或是4 壮灸,均在疗效、改善疼痛情况和疼痛持续时间方面有所保障,其中4 壮的疗效更好。对比之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4 壮隔药灸方案,在疗效较好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节约耗材和避免不必要的医药浪费,还能给患者带来方便。

综上所述,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提供4 壮隔药灸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的痛经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药灸寒凝持续时间
杜小利教授辨治痛经临床经验撷英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孙岚云基于补肾活血法针药灸并用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瑶医神火灸结合综合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